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利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在建立基本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地震层序、体系域、地震相、沉积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研究区内侏罗系有利的储集体发育体系域、有利相带及平面展布。最终,针对出油目标层,应用几种有效的反演方法完成岩性圈闭的识别,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J油田W区块中深层富砂三角洲储层存在的纵向分层和平面精细预测的难题,利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井震结合,分级控制,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旋回对比基础上实现小层精细对比。以地震沉积学为基础,运用地震分频技术,提高目的层段地震资料视分辨率,在井震标定基础上进行地震精细解释,在小层约束框架内优选最能反映储层的地震属性,建立与井点储层厚度的拟合关系,从而实现储层平面展布的定量预测。该项研究成果已成功指导J油田W区块油藏方案制定、开发层系细分和开发井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川中—川南过渡带 香溪群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前川中、川西和川南的地层划分主要是依据岩性来进行的,是地方岩性地层系统划分、难于简单按所分段进行逐一对比,存在明显矛盾,造成过渡带来井的屋划分混乱。本文根据地震反射的等时性,从地球夺层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潜江凹陷潜江组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充分利用地震、钻井资料 ,分析了潜江凹陷潜江组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建立了地震、钻井层序划分标准 ,并对潜江组三级层序进行划分和对比 ,从而建立了潜江凹陷潜江组三级层序地层单元 ,为建立等时地层单元内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奠定基础 ,旨在有效地寻找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5.
速度谱校正及其在地层压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气勘探中,地层压力预测主要依靠地震速度谱数据,但地震速度的精度较低。时由于影响速度分析的因素较多,速度谱异常值较多,因此利用地震速度资料做地层压力预测要保证其可靠性,需对速度资料进行校正,本文提出应用中值滤波技术剔除地震速度资料中的异常值,提高地层压力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运用Eaton方法和Bowers方法对研究区地层进行了地层压力预测。正常压文趋势线应提取没有扩径井眼稳定的纯泥岩段,并对不同年代地层、不同岩性段分段选取。速度是决定预测是否可靠的关键,地震速度、测井速度二者不匹配,应对所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严格完全的环境校正,并利用实测压力资料进行标定。两种方法的结果与MDT资料比对后满足精度要求,对指导研究区后续钻井施工作业及区域应力场分析等相关研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辽西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层序划分以寻找岩性地层圈闭,由于地震反射特征在地震资料上表现不明显,层序界面识别困难,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欢喜岭地区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连续小波变换来确定层序界面,建立了该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小波变换进行层序旋回划分是较为可靠和实用的.沙河街组共发育有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8.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区为川东地区,在对其沉积发展史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在川西、川东、川南选择了三个典型的露头剖面,进行地面露头的层序地层学分析,并结合井下(梁向1井)剖面资料划分出基本的二、三、四级程序,进而在研究区内东西向、南北向剖面进行井间层序划分对比,从而建立起川东地区上二叠统层序地层模式,为生物礁的预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监测工区范围内建立一个可用速度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微地震定位的可信度,本文针对微地震地面监测速度模型校正进行研究。目前已有的微地震地面监测速度模型校正方法仅对各层速度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没有考虑到各层界面位置不确定性,导致最终射孔定位结果仍存在一定误差。本文在振幅叠加微地震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扩大解空间的方法提高射孔重定位精度,即在极快速模拟退火方法过程中同时考虑各层速度不确定性和层界面位置不确定性。二维层状起伏地层模型实验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准确将射孔事件重定位至其真实值处,并能有效提高射孔点附近微地震事件定位可信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野外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以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进行单井层序地层划分。通过对单井层序地层特征的分析,结合三维地震,选择典型联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 利用每个时期的古地貌图叠加地震相,得到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最后分析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可划分为2个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三级层序,层序界面为Ⅱ型层序界面,层序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 2个三级层序中,海侵体系域厚度较薄,SQ2中高水位体系域在元坝X井中较元坝22井更为发育; 礁滩主要在三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中发育,海侵体系域中虽也有生长,但是规模小。  相似文献   

11.
波阻抗反演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反演按计算方法可分为递推法和模型法两大类。其中模型法反演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具有多解性却是其致命点,反演结果依赖于初始模型。为了解决多解性问题,提高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在常规建模的基础上,利用波形对比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克服了由于地震层位解释不准以及地层与解释层位关系复杂造成的模型出现的偏差现象。此外,在模型上加上地震道积分信息,使模型融入了更加丰富的地震信息,从而提高建模精度和反演质量。  相似文献   

12.
微地震相分析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岩地区,总是以一种独特的地震响应为特征的。从地震反射中可以提取相应的地层和岩性信息。本文根据地震反射波的振幅信息,频率信息及波形信息的组合关系,提出了以微地震相分析方法来预测地层的岩性,从宏观上来说明岩相的化规律,最终结合地质手段来达到划分和描述沉积相的目的。实例表明此方法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In seismic exploration for coal, seismic waves are very difficult to transmit downward because of high velocity protec-tive layers, making the reflection information very hard to receive above ground. Based on the Snell law and the Zoeppritz equation,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ce angle and reflection seismic wave energy using a forward model of level medi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eismic wave energy has a sudden increase at the critical angle. Based on the energy propagation rule, using big offset to receive the seismic wave energy under a protective lay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ts protection effect.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本溪组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和岩性组合、本溪组的沉积层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相等资料为依据,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本溪组的环境演化,结果发现,河南登封白坪的本溪组并非长期所认为的简单海进沉积,而是一个以海退为主的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15.
测井能提供地下介质较准确的岩性参数和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但只局限于井的附近,而地震勘探有较密的横向采样,对岩性的横向变化敏感。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大面积密集采集信息的优势,从平面和立体角度研究煤层厚度及顶底板的岩性变化,推断煤系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情况,大大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及对地质问题的研究程度。本文介绍了Strata反演软件的原理和流程,通过实际煤矿采区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资料分析,在大量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岩性与波阻抗之间的解释标准,说明了在岩性描述中的应用与成果。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objective of establishing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3D seismic data from mountainous areas in western China, we compared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f wave impedance technology in the lithology and exploration of coal fields. First, we introduce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three kinds of inversion methods, i.e., Model-Based Inversion, Constrained Sparse Spike Inversion(CSSI)and Geology-Seismic Feature Inversion. Secondly, these inversion methods are contrasted in their application to 3D seismic data from some coalfields in western China. The mai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research includes: improving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of coal deposit strata, inferring lateral variation of the lithology and predicting coal seams and their roof lithology. Final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ree methods shows that the model-based inversion has the higher resolution, while CSSI inversion has better waveform continuity. The geology-seismic feature inversion requires information from a large number of wells and many types of logging curves of good quality. All three method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eismic exploration for lithological exploration in coal fields.  相似文献   

17.
高阶模态面波在软弱薄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面波勘探在浅地层波速测试及速度分层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利用面波的基阶模态.有低速薄层存在时,瑞利面波的能量不仅分配在基阶面波中,有些高阶模态的面波还具有较高的能量,高阶模态面波的高能量反映了低速层的存在.在以高能量为标准的方法合成频散曲线时,各阶面波的综合作用使频散曲线上出现“之”字形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确定软弱薄层的空间位置.在实测资料解释中,注意利用高阶模态面波。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证明地震瞬态面波法对低速薄层有较高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用折射方法提取反射资料的解释参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浅层反射地震勘探中,速度参数的准确提取一直是广大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人员所追求的目标。多年来,广大物探工作者为了取得较好的解释效果,一般都采用钻孔资料反演或借用VSP资料来标定层位,但是由于浅层地质条件在横向上是千变万化的,这两种方法时常会张冠李戴,影响解释精度。利用地震折射方法在定量解释中能准确提取速度参数和反演界面深度的优势,在反射地震勘探剖面上(满足折射勘探前提)通过少量的地震折射排列提取反射资料的时深转换速度及层速度参数,对反射资料进行解释,可以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应用实例说明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和经济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各类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常用于土质地层的工程勘察项目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阐述选用瑞雷面波、折射层析、井间CT勘探相结合的方法,对杭州闸口白塔基岩地基进行探测,获取白塔地基的基岩结构以及纵、横波和瑞雷波速度值,并结合钻孔资料划分基岩风化层,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利用探测所得到的地震波速度值估算地基的承载力。本文分析了上述方法在基岩地基勘察中的应用效果,为白塔进一步的保护罩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深水勘探近年来成为海上勘探的热点,这不可避免会碰到崎岖海底的情况.在崎岖海底的地震资料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受海底影响严重畸变,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导致下伏地层严重扭曲变形,时间偏移无论叠前还是叠后均不能改变这种情况.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对构造复杂及速度的横向变化均没有条件限制,所以成为解决崎岖海底成像的有力工具.本文即以南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