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速铁路在软弱路基中的施工过程及其工后沉降是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根据武广高速铁路某段实际工况,选取一典型断面,运用ADINA有限元软件对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过程和最终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能较好地适用于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满足客运专线路基承载力和设计变形值的要求,有效地控制工后沉降,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注浆法是高速铁路路基基地加固的重要方式,其在弱化地基加固对高速铁路运行影响的基础上,实现了地基加固工艺及成本的有效控制。结合张呼高速铁路地基基地加固的实践,对注浆法的应用机理和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有利于注浆法应用的规范化,进而提升高速铁路路基基地加固质量,保证人们出行的稳定及安全。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路基CFG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辉 《山西建筑》2009,35(3):131-132
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高速铁路路基CFG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并进行了施工技术总结,指出CFG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等特点,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对公路工程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经常会使用刚性桩复合地基对地基进行处理。但是,由于加固软基的作用原理不同,刚性桩、碎石垫层和桩间土之间会互相影响,还需要做好复合地基的计算工作,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确保路基可以达到设计的通行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公路工程中刚性桩复合路基设计计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采用粉喷桩处理的沉降预测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铁路不仅要求路堤稳定,而且对路堤工后沉降的控制有极严格的标准,《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规定:路基建成后铺设无缝轨道时,路基工后沉降量一般地段不应大于5cm,年沉降速率小于2cm/a。同时从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仅上海—南京段软土地基总长度达到103.6km,因此,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的有效预测与控制成为高速铁路路堤设计与施工的关键。粉体喷搅桩(简称粉喷桩)是近年来软土地基处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天然软土地基经过粉喷桩处理后,形成粉喷桩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的目的。围绕满足高速铁路严格的工后沉降要求出发,改进和完善了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理论,推导出粉喷桩复合地基固结度计算公式,从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机制、处理效果、桩土变形特性及复合地基固结特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粉喷桩复合地基剩余沉降计算方法研究。以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为基础,推导出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区平均固结度的计算公式,考虑了桩体刚度对固结的影响因素。提出与沉降相关的粉喷桩复合地基平均固结度计算公式,修正了以往计算平均固结度时不考虑沉降的不合理性。建立了粉喷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及铺轨后某一时刻剩余沉降计算公式。现场实测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及其反映规律的正确性。(2)对粉喷桩复合地基临界桩长的机制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临界桩长的确定对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应用意义较大,提出粉喷桩复合地基临界桩长存在与否的新观点,较为合理地解释了目前临界桩长研究中出现的矛盾。在目前常用的水泥掺入比、桩径等条件下,粉喷桩复合地基的临界桩长并非总是存在,其存在与否与地质条件、桩身强度的分布等因素有关。对于桩体打穿软土层至相对硬层、桩身强度比较均匀的粉喷桩复合地基,并不存在临界桩长。(3)首次将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应用于工后沉降要求严格的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软土地基,研究了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路基的适用性。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成功应用,将为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建设节省巨大的投资,同时也拓宽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应用前景,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4)系统地进行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和应力的原位观测,分析粉喷桩复合地基地表沉降、深层沉降、侧向位移、桩土沉降差、桩土应力比,研究复合地基土体的固结特性,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结论。进行粉喷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预测与控制研究,得出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本试验段类似条件的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可以在较短的工期内满足工后沉降要求的结论。根据理论计算沉降与实测沉降的差异,提出在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处理中采用动态设计的新概念。对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沉降推算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对于柔性基础下粉喷桩复合地基,在桩顶有柔性基础、桩底为较硬土体的情况下,其加固区的沉降计算采用复合模量法较符合实际;而对于下卧层的压缩值采用应力扩散法比较合理,压缩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
程博华 《山西建筑》2005,31(2):54-55
介绍了碎石桩复合地基在高速铁路可液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阐明了液化以及碎石桩抗液化的内在机理,并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举例说明了加固效果,指出了碎石桩加固技术在高速铁路地基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刘绪兴 《四川建筑》2013,33(1):74-75,78
近几年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许多岩溶地基上修建高速铁路情况.由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对地基变形要求十分严格,特别是无砟轨道客运专线,其修复十分困难,所以在岩溶地区修建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加固十分重要.结合某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加固,介绍了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加固原则和方法,结合施工总结了高速铁路岩溶路基施工注意事项,可为类似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加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法主要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粉土等软弱地基加固。对于沼泽软土路基,国内少有采用搅拌桩加固的经验,本文在分析了沼泽软土工程特性的基础上,对吉林某地方铁路沼泽软土路基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法进行设计计算,结合室内外试验与现场检测结果,说明只要选取合适的外掺剂,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搅拌桩复合地基对于沼泽软土路基的加固效果是显著的,对类似的工程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程博华 《岩土工程界》2005,8(9):33-34,37
介绍了碎石桩复合地基在高速铁路可液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阐明了碎石桩的抗液化内在机理。同时,通过有限元法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时程曲线,并与加固前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指出了碎石桩加固技术在高速铁路地基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铁路软土地基加固CFG桩施工技术,论文结合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加固CFG桩参数设计原则与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依托实体工程,应用在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加固施工过程中,并对软土地基加固后的沉降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取CFG桩设计参数,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CFG桩基加固技术有效改善了软土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减少了软土地基在后续施工与运营过程中的沉降,确保了铁路路基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从而提高了铁路的运行舒适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高等级道路和铁路的工后沉降一直是理论界和工程界关心与研究的难点问题。本文以控制道路的工后沉降为主要目标,基于“桩-网”复合地基原理,把源于建筑地基的“按沉降控制设计”和“疏桩”观点,推广到软土路基情形,提出了新的“路基控制工后沉降的疏桩设计法”,结合算例说明了详细设计步骤;并成功地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控制是世界性难题,为此,依托于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统计分析100余公里路基段3a运营期的沉降监测数据,将工后沉降划分成可以评价沉降控制效果的4个等级,并结合沉降推测评估,将其区划为稳定、基本稳定、临界超限与超限4个状态;针对地基处理措施工后沉降控制效果分析中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当量软弱土厚度"概念,可量化分析地基处理措施的工后沉降控制效果。分析表明:高铁路基的工后沉降与当量软弱土厚度成正相关关系,不同处理措施加固地基存在一个"临界"当量软弱土厚度,桩-板结构处理的地基沉降处于临界超限时,对应的当量软弱土厚度是桩-筏复合地基的1.7倍,是桩-网复合地基的2.2倍;桩-板结构处理的地基单位当量软弱土厚度工后沉降值仅为桩-筏复合地基的59%,桩-筏复合地基是桩-网复合地基的76%。  相似文献   

13.
在工程建设中,膨胀土大都属于非饱和土范畴。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而言,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可能加剧线路的不平顺性,影响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为研究铁路路基荷载下非饱和膨胀土土层在人工浸水后的变形特征,结合云桂铁路建设,设计并开展了铁路原型路基荷载下膨胀土地基现场浸水试验,并监测了从路基填筑开始到人工浸水结束时膨胀土地基与路基本体变形及浅层土水分的时程变化。试验结果揭示了膨胀土地基浸水饱和后的极限相对膨胀量、膨胀变形沿路基横向与地基深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地基表面膨胀变形沿路基本体的衰减特征。基于试验成果,初步提出了以路基表面膨胀变形为0作为控制标准确定路基临界填高的设计思路。现场试验的设计原则与实施方法也可为今后研究铁路路基下膨胀土地基胀缩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兰渝高速铁路在陇南车站的站场工程,路基要通过松软土地基.由于松软土地基天然承载力低,采用了粉喷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通过现场粉喷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推算复合地基复合模量,并对该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评述,为粉喷桩在松软土地区的应用积累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5.
带帽CFG桩复合地基应用于高速铁路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工程中,其设计有别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工民建房屋建筑基础为刚性基础,而铁路路基直接承受上部路堤的自重和列车运行产生的动荷载为柔性基础。因此,对于柔性基础条件下CFG桩桩帽复合地基褥垫层厚度的优化十分有意义。在现场载荷试验过程中利用橡胶板模拟高速铁路的柔性路基基础,通过改变褥垫层厚度,研究桩帽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及桩土荷载分担特性。  相似文献   

16.
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的使用寿命。可是长期以来,施工单位对铁路路基施工不太重视,造成通车以后不仅行车速度不能提高,而且病害频繁发生。对此,我们针对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总线路特征对一标段李窑试验段路基工程特点进行了论述,为今后的路基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声屏障新型预应力立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客运专线列车设计时速将达到350km,路基轨道两侧声屏障受到的脉动力也随之增大,传统插板式声屏障采用螺栓连接的钢立柱易出现螺栓松动和钢材锈蚀等现象,为此,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立柱(PC)替代钢柱则不仅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且,PC柱比普通混凝土柱的抗裂、抗疲劳性更优越。此外,考虑声屏障施工工效,提出了预制PC立柱的两种快速装配连接形式,即插入式后浇连接和螺栓连接。通过4个立柱试件的模拟正负列车风压及台风风压的双向推覆荷载试验,表明了插入式连接PC立柱的插入深度达到1.5倍截面高度时,在台风的设计荷载作用下,立柱不会开裂,立柱顶部侧向位移小于L/250,结构近似保持弹性工作状态;螺栓连接PC立柱满足非台风地区时速350km客运专线路基声屏障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苏迎社  陈林 《施工技术》2012,41(7):52-54
根据对挤密桩和CFG桩作用机理的分析,详细论述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先挤密地基土,后施工CFG桩的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挤密桩和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并通过复合地基检测结果的评价,表明了该方法具有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技术先进的优点,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南昆铁路路基边坡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南昆铁路路基地段长,工程难度大,在铁路建设中,路基边坡工程是主要的技术关键之一。对此,开展了碎裂膨胀岩路基边坡处理,破碎软岩路堑高边坡挡护和路堤高边新型支挡结构(锚拉式桩板墙,新型拉筋加筋土挡土墙)等项结合工程的科研试验,取得突出成果,为南昆铁路的顺利建成和安全运营提从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罗富国 《城市建筑》2014,(8):188-188
路基施工是铁路工程的重要基础,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标准规定严格,对于铁路工程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路基的施工技术,并对采取何种措施对铁路路基进行防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