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苏北盆地内的复杂地表城镇障碍,对高精度地震资料品质有较大的影响,特别对后续处理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针对复杂城镇障碍区的采集方法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地下反射面元属性分布的规则性和均匀性,保证目的层有足够的反射信息;具体解决方法为:采用基于3S技术的方法软件,进行自动实现跨障碍变观优化设计,并直接对变面元观测最小单元面元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设计多个采集方案,对比最小面元中各项属性分布特征,确定最终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处理剖面分析,障碍区下伏浅、中、深目的层均取得丰富的反射信息,信噪比有了明显改善,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1998~1999年度两种复杂地表条件,通过研究特殊复杂区段的地表特点,提出了变观施工方法。在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设计中,面元的属性是根据地质任务要求选择的,它包含炮检距和方位角两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观测系统有不同的炮检距和方位角,炮检距和方位角又取决于覆盖次数(影响炮检距分布的主要是纵向覆盖次数,而影响方位角分布的主要是横向覆盖次数),因此,本文对观测系统的纵、横向覆盖次数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在过德阳城区的地震勘探施工中,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变观设计方法,在城区加密接收线和使用固定排列,城区周边根据“束内调整”和“束间调整”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炮点布设,并对观测系统进行反复调整和属性分析,设计出适用的变观方案,弥补炮点不足造成的小炮检距缺失。同时采用新设备,压制城区内的部分环境噪声,取得较好的地震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永华 《石油物探》1999,38(2):60-65,86
文中从原理上分析了复杂地表对地下目的的层反射准确成像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消除这些影响的三维空校方法,针对不同基准面的三维数据体,从方法原理上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本方法用于新疆某盆地,较好地解释了以前不能解释的地质现象,发现以前的构造图上横向上有几十米,甚至有上百米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在竹墩复杂断阶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难度的加大,对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地震勘探信噪比和分辨率必须从激发、接收、观测系统3方面进行分析,针对竹墩高精度三维勘探开展研究工作,总结、寻求到了适合苏北地区复杂断阶带的地震采集方法,达到了落实小断层发育及分布情况,理顺各断层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在现阶段的常规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主要针对宽方位地震数据处理的OVT (Offset Vector Tile)技术,经多年的发展与沉淀,现已处于大规模工业应用阶段;但在设计宽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时,因未充分考虑三维观测系统的OVT属性,从而影响后续OVT处理和OVT域五维地震资料解释,使最终的OVT应用效果达不到预期。文中研讨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OVT属性均匀性定量计算方法,即先从三维正交观测系统提取对应的OVT,计算各个OVT的炮检距和方位角属性,并统计每个OVT的平均炮检距和方位角,作为该OVT的标准值,求取每个OVT均方差值作为该OVT属性的评价指标;最后用全部OVT属性评价指标的平均值及各OVT属性评价指标的均方差值定量评价观测系统的OVT属性。对应值越小,说明观测系统的OVT属性越好,对应值越大,则说明该观测系统的OVT属性越差。  相似文献   

7.
在城区面积大、地表条件复杂、主要目的层埋藏极浅、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障碍物遍布、人口密集等区域,野外采集资料的完整性难以保证,提高资料信噪比困难。通过设计特殊观测系统,利用高精度航片选线选点,采取炸药震源与可控震源联合激发,电钻打眼埋置检波器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采集效果,填补了该区地震资料空白,满足了油田公司开展综合调查研究和增储上产的需求。实践表明,该方法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为大面积城区极浅目的层地震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双奇偶小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奇偶三维观测系统是国内是一种新的三维勘探方法,双奇偶三维观测系统是在单奇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炮线间炮点的相互错动而形成的,该方法与常规线束状三维观测系统相比,有炮检距和方位更加均匀及施工投入少的优点,并可通过变面元处理为资料解释提供多种剖面,该方法适于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应用,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可用显改善叠加剖面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BPX滩海地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从采集、处理两方面探讨了三维采集施工方法及参数选择,通过分析阐明了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采用三维地震相对窄方位角排列片要优于宽方位排列片。笔者认为,目前全三维处理技术尚不能满足全三维采集的要求,而其中三参量速度分析是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南堡滩海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堡滩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原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油气勘探的需要。自2002年后,根据富油气凹陷油气成藏规律和该区的整体地质评价,对其进行了整体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部署。新一轮采集在科学设计和严格施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采集技术并发挥现有设备条件,如细分面元观测系统、PATCH块束状观测系统、OBC海底电缆等,较好地解决了滩海地区三维地震采集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并获得了高质量的地震资料,为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提供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内边界大断裂的位置及断裂带的内幕结构,本文针对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从静校正、速度分析、三维DMO和偏移等四项关键处理环节对原始地震数据的要求出发,设计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权衡各项处理要求和工作效率情况下,确定了每一排列片线数、满覆盖测线长度、面元尺度、纵横向覆盖次数及排列类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观测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质量较原资料有明显的改善,断裂位置成像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晰可靠,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提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永安高精度三维地震工区地表复杂,勘探目的层为典型的复杂断块油气藏。针对该区地震资料的问题和特点,开展了大量细致的试验分析,总结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首次采用了层析成像静校正处理技术,消除近地表静校正量的影响,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针对多次波干扰和火成岩的影响,采用反Q滤波、拉冬变换及串联反褶积的处理技术消除了多次波、火成岩对有效反射的影响,改善了火成岩附近有效反射的成像效果;使用高精度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分辨率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13.
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是一种应用共聚焦理论(common focus point,CFP)进行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评价的方法,通过对检波点与震源点进行聚焦成像,进而分析观测系统聚焦成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指导观测系统设计。分析了三维观测系统的面元大小、覆盖次数、排列长度、检波点远近等因素对聚焦分辨率和聚焦清晰度的影响,从整体上评价了观测系统聚焦性能,为采集的资料具有最佳叠前偏移成像效果提供了保证。马场实际资料处理分析结果与应用聚焦性能分析技术分析的结果十分吻合,说明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技术是科学合理的,可以用来指导观测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4.
马厂油田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厂油田的地下地质构造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无法满足当前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研究。基于马厂构造的地质构造特点,对观测系统的各类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并根据目标区实际地质构造特点,采用可变面元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高密度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正演模拟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采集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老资料有显著提高,特别是中、深层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二维地震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及其参数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二维地震勘探中,为了避免因地表障碍物使地震反射剖面出现间断现象,需要改变观测系统设计,跨越障碍物(江河、城镇等),以保证反射同相轴能连续追踪对比。在以往地震勘探中,有时因过障碍观测系统设计不合理,不但增加勘探费用,而且影响采集质量。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和参数,才能保证地震测线顺利通过障碍物,得到较好的障碍物下方的地震资料并降低勘探成本。为此本文在调查和研究大量野外实际的过障碍观测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成三大类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范围。采用图解法,推导出主要模式的跨越宽度、最小炮检距及最大炮检距等参数公式。采用这套过障碍观测模式不仅可以得到和障碍区两侧等质量的地震资料,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三维VSP观测系统设计取决于地面炮数、井下可利用检波器数目、井源距、检波点深度、炮点分布和检波点分布等方面,设计合理的观测系统能够改善井孔附近地层的三维成像效果。通常可以通过覆盖次数和井源距等面元属性参数来衡量三维VSP观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本文研究了井源距和检波点深度、炮点和检波点的分布对纵波和转换波的观测范围、覆盖次数的影响,通过计算与分析,得出以下认识:①检波点深度越小、井源距越大,则观测面积越大;②PS波观测面积小于PP波观测面积;③在检波器个数和炮点分布固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检波点间距有利于覆盖次数均匀;④在炮点呈环形分布或束状分布且炮点间距与炮线间距相当时覆盖次数较为均匀,PP波、PS波覆盖次数的均匀程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7.
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及其属性分析研究是地震数据采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观测系统属性分析中炮检距分布的合理性又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现有的地震数据采集软件也未提供一个定量分析评判的标准。为此本文从炮检距分布合理性的定量化判断及其观测系统参数的最优化设计出发,提出了采用面元内相邻炮检距的变化率大小来判断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利用炮检距变化率的方差最小化作为观测系统参数优化选择的目标函数,这在一定程度和部分环节上为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倾角时差(DMO)校正在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三维观测系统某一面元内不同炮检距、不同深度和不同倾角地层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可以得到加权DMO覆盖次数;利用倾角分解法对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倾角进行分解,再根据偏移距和目的层深度,可以得到不同倾角地层的DMO脉冲响应。不同的观测系统对应不同的加权DMO覆盖次数和DMO脉冲响应,可以根据加权DMO覆盖次数的分布是否均匀,DMO脉冲响应是否有好的一致性,对三维观测系统进行评判。对某研究区的常规和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进行了DMO分析,结果表明,DMO校正对于判断观测系统压制采集脚印的能力以及进行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常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主要是利用二维地质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分析,在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的区域,仅仅依靠射线追踪方法进行三维观测系统参数论证,其结果往往不准确。以2005年柴达木盆地所实施的三维地震采集项目的观测系统设计为例,介绍通过波动方程正演、照明模拟和三维地质模型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进行基于目标地质体的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老油区二次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曲寿利 《石油物探》2006,45(6):557-562
随着老油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概括而言,老油区勘探开发面临的难点表现在①勘探目的层埋藏深;②勘探对象多为小断块、小幅度构造和隐性岩性圈闭;③油气藏多为低渗透、特低渗透油气藏;④单元储量规模小等方面。当前的地震资料精度不能满足老油田勘探开发的需求,成为制约勘探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新一代地震技术——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这对提高老油区勘探开发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介绍了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及其实现方法,分析了实施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的关键问题,给出了国内外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的应用实例,展示了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的良好应用效果和应用潜力,证明了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是老油区二次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