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构建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国际竞争力的度量指标体系和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度量可持续国际竞争力,利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可持续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得到国际化产业结构、国际工程承包需求、国际工程生产要素、国际化战略、区域建筑业特征对不同竞争力区域的作用情况及其提升方向,希望有助于区域建筑业推进国际化战略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建筑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建筑业尚处在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产业政策对建筑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明确产业政策的影响有利于引导建筑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在产业政策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建筑业政策评价综合体系,选取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近10年来浙江省建筑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模糊优选模型评价浙江省建筑业政策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浙江省建筑产业政策对建筑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局部地方仍然存在一定不足,最后给出相应调整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工业建筑》2021,51(5):173-180
在构建建筑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各省份为研究单元,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我国各省建筑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ArcGIS 10.5对我国各省建筑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1—2017年间,我国建筑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总体上可划分为3大类型,区域间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型省份数量较多。建筑业综合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省间发展不均衡,区域极化效应明显,总体上呈现出沿海省份高于内陆省份的空间格局特征;建筑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省间存在一定差异,处于多极向面状发展阶段,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整体上,建筑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级协调水平,总体协同发展效应有增强趋势,空间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安徽建筑》2019,(10):222-224
文章基于2004~2013年江西省建筑业生态经济系统数据,总结了能值指标体系主要构成要素,分析了各指标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建筑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镇化与建筑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收集天津市10余年间城镇化和建筑业发展的基础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城镇化与建筑业协同发展的阶段特征及互动关系,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低碳视角下,构建建筑业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介绍应用熵权法计算其各自发展水平及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并以安徽省2008~2019年数据为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8~2009年,安徽省"建筑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低于0.50,处于不可接受区间;2010~2019年复合系统协调水平达到...  相似文献   

7.
8.
建筑业与经济增长存在紧密的联系,我国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新的经济增长点影响明显。合理分析当前我国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问题,可以更好的认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科学制订发展策略奠定了基础。我国建筑业只有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真正的跨越发展,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为例,选取建筑企业个数、劳动生产率、技术装备率等九个评价指标,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利用优化的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灰色关联系数,确定了黑龙江省内2014年各城市建筑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排序结果,并应用该方法实证研究了黑龙江省建筑业的综合发展情况,指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9~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针对建筑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高度相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显著;各地建筑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建筑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大。在结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商业规划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高速工业化过程中,亦提升了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商业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本、技术、社会资源向大型商业地产、零售业、百货业流动,并不断由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向周边二级、三级城市快速扩张。但是由于许多商业项目缺乏科学规划,分散布局,市场集聚不够,品牌塑造乏力,在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配置、整合不均的巨大压力下,出现了大批商业项目并不景气的局面。因此,尽快完善珠江三角洲商业规划,加快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实行差异化经营、错位经营,减少盲目竞争,才是实现珠江三角洲商业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自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城市化加速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化模式,而其内部的城镇空间格局相互区别。本文以景观空间分析和区域经济理论为基础,综合RS和GIS手段,分析城镇空间形态和区域经济特征,并从中探讨城镇格局与地区经济的相关性。本文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和聚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 《规划师》2006,22(9):52-55
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是当代区域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区域研究的重要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在全球化作用加深、产业集聚与扩散、交通体系建设与优化提升、城市化与工业化交互推进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以上海市区与浦东新区为一级中心,以南京市区与杭州市区为二级中心,以无锡市区、宁波市区、苏州市区、绍兴市区、宝山区和闵行区为三级中心,以常州市区、扬州市区、常熟市、淳安县、舟山市区、镇江市区、江阴市、昆山市、嘉兴市区、靖江市和湖州市区为四级中心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介绍国内外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燃气汽车的发展现状,从环境保护、经济性、气源保证等方面,对珠三角地区推广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地区,2011年在面临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国内通胀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其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尚较平稳,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均有一定增长。在总结2011年长三角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及2012年经济运行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认为长三角地区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提出了未来上海引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客运交通流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长江三角洲城市间每日公路长途客运班次和高速铁路每日经停班次作为城市间客运交通流的替代数据,从联系强度和节点关系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结构的特征及演化趋势进行解析。认为在长三角城市区域层面,南北两翼的城市间联系网络相对独立,两翼城市与上海的联系以及两翼内部城市间的联系均呈现出北强南弱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南、北两翼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升级路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枢纽,南京、杭州、宁波作为长三角次级枢纽的格局较为清晰,苏州、南通和无锡作为上海大都市区的直接腹地甚至通勤区的态势进一步显现。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完善,长三角城市区域"等级+网络"的演化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上海的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整个区域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将呈现出进一步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物流发展是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分析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背景与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对物流园区布局规划进行总结,指出长三角物流园区在规模、布局等方面已经显现出一定的区域协调发展特征,并对长三角物流园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网络化布局、专业化分工和适度规模控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玲 《山西建筑》2005,31(21):39-40
分析了长三角城市发展的国际背景,根据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并与国内其他区域的比较作了研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区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区域优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首先构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 ,并运用计量方法和模型得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该区域新的比较优势。最后 ,提出了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水乡文化景观是岭南传统水乡农业生产及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反映了从晚清至今持续不断变化的人地关系。为了在不同历史时段和空间区位上,探究珠三角不同类型水乡景观格局的共时性差异和历时性演化规律,采用图析方法在景观结构尺度下通过分区多时相景观要素的识别、提取、结构提炼、对比分析,提炼类型特质,提取类型间演化过程的共性规律,为珠三角水乡景观格局的识别与保护提供有效的切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