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航迹欺骗干扰是针对雷达的一种新型综合干扰,对常规雷达和组网雷达具有较大威胁.分析了航迹欺骗干扰的提出背景和意义,总结了当前所研究的航迹欺骗干扰实施方法,并根据当前欺骗干扰和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对抗航迹欺骗干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火控雷达距离假目标欺骗干扰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距离假目标欺骗的实现途径,建立了火控雷达距离假目标欺骗干扰效果模型,并结合一些战术数据,计算了火控雷达无干扰时和有距离假目标欺骗干扰时有效距离跟踪概率,并将二者加以比较,分析了计算数据,由此得到距离假目标欺骗干扰时,火控雷达有效距离跟踪概率与有效假目标个数的倒数成近似线形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函数的SMSP和C&I干扰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MSP与C&I干扰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专门针对线性调频雷达的两种新型距离欺骗干扰,可以在雷达端形成密集的假目标,严重削弱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本文根据两种干扰的产生机理,给出了其数学模型,并利用模糊函数提取相应的特征参数从而对干扰进行识别。仿真分析表明,当JNR大于6 dB时,对SMSP干扰的识别概率达到75%以...  相似文献   

4.
赵敏  杨士义 《航空兵器》2019,26(5):32-40
随着干扰技术的发展,主瓣内角度欺骗干扰作为新型干扰样式,对采用单脉冲测角体制的雷达导引头目标检测性能造成严重干扰,直接影响导弹武器系统战术技术性能的发挥。本文从时域、频域、空域和极化域应用层面出发,研究适合雷达导引头工程应用的对抗主瓣内角度欺骗干扰的方法,分析各种抗干扰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对抗主瓣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雷达对抗中,转发式欺骗干扰能以较小功率实现对回波信号的有效压制.由于干扰信号从主瓣进入,传统抗干扰技术手段很难奏效.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掩护信号的欺骗干扰对抗方法.针对转发式干扰机干扰通道资源有限的弱点,通过掩护信号的设计使用,对干扰侦测系统进行有效引导,使干扰频率、波形锁定掩护信号,有效保护跟踪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跟踪频率被干扰概率.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针对单脉冲雷达"干扰寻的"模式的两种干扰技术,灵巧噪声干扰技术和噪声干扰配以角度欺骗干扰的复合式干扰技术,并探讨性地设狡了一种灵巧噪声信号.仿真结果表明,此信号能满足灵巧噪声干扰的要求,两种干扰方式也能较好地实现对"HOJ"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同步闪烁干扰对雷达导引头天线伺服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苹  耿小明  闫晓鹏 《兵工学报》2010,31(5):558-561
为研究同步闪烁干扰对雷达导引头的干扰机理,对受到干扰后的雷达导引头天线伺服系统的响应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研究了同步闪烁干扰时视线角的变化情况;建立了雷达导引头伺服系统的模型;对导引头天线在不同干扰参数下的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干扰的作用和效果。仿真结果及分析表明,同步闪烁干扰引起雷达导引头天线角度上的振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天线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甚至会导致跟踪失锁。  相似文献   

8.
韩晓斐  何华锋  何耀民  周涛  张琪  张鑫 《兵工学报》2022,43(12):3142-3150
针对单部弹载雷达在欺骗式假目标干扰的情况下存在视角单一、信息量少、难以有效抗干扰的问题,提出主被动异构弹载雷达组网抑制假目标干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弹载雷达位置误差,在航迹起始阶段利用角度信息对主动和被动雷达导引头的量测量进行两两关联鉴别,从而剔除部分假目标,并使用关联成功的主动弹载雷达量测信息辅助被动雷达进行航迹起始;在航迹关联阶段,主动与被动弹载雷达分别对目标进行跟踪滤波,通过序贯航迹关联算法再次鉴别剩余假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较高的真实目标鉴别概率条件下对距离欺骗式假目标干扰进行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9.
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被广泛应用于精确制导武器中。分析了对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进行角度欺骗的可能性。结合现有技术条件,研究了拖曳式诱饵、空射式诱饵、交叉极化干扰和交叉眼干扰四种角度欺骗技术。着重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有效性与优缺点,并对导引头角度欺骗干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孙鹏  唐宏 《制导与引信》2008,29(1):50-54
自适应捷变频雷达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首先介绍了自适应捷变频雷达的抗干扰技术特征,根据其工作原理,提出干扰频率捷变雷达的几种方法:宽带阻塞干扰、回答式干扰、扫频式干扰、欺骗自适应干扰、无源干扰.最后,在功率准则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为全面、更实用的干扰效果度量方法,它在作战模拟等具体应用场合更贴近干扰抗干扰的动态对抗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工作模型,介绍有源假目标欺骗干扰的产生,在研究SAR欺骗式干扰的基础上针对转发的欺骗式干扰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建立条带式SAR地面目标处成像模型,对欺骗式干扰产生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对转发的欺骗式干扰如何影响成像质量做了重点分析,在使用调频变标算法进行成像的基础上,利用仿真手段模拟实现了转发欺骗式干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证明使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保护己方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张放  李栋  岳丽敏 《航空兵器》2020,27(1):52-57
在雷达主动制导空空导弹面临的干扰环境中,速度欺骗干扰技术比较成熟,是目前需要着力对付的一种干扰样式,因此需要对干扰的实际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并以仿真结果为基础指导后续抗干扰算法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速度欺骗干扰对空空导弹制导精度的影响,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不同干扰样式对空空导弹制导精度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并提出后续技术发展的相关建议及该问题的可能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卫 《兵工学报》2005,26(6):751-753
研究了光电干扰设备对激光测距机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区分激光距离欺骗干扰和激光致盲干扰,分别分析了它们对激光测距机的干扰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干扰效果评估准则。对激光距离欺骗干扰效果的评估,可以根据实施干扰后测距机的测距误差是否超出无干扰时的正常测距精度的三倍判定干扰是否有效,并依据干扰成功率的大小将干扰效果划分为若干等级。激光致盲干扰设备对测距机的干扰效果可以依据致盲激光对测距机测距精度、测距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采用GPS转发欺骗干扰技术对GPS用户进行干扰时存在定位跳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延控制的GPS转发欺骗干扰技术。针对定位和转发欺骗存在的不足,采用迭代算法并引入偏移率参数对GPS信号附加时延进行处理,优化了GPS转发欺骗干扰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逐点变化时延算法的干扰机对长距离飞行用户进行欺骗干扰时,用户没有出现定位跳变,目标位置与用户真实位置存在较大的偏移距离,干扰效果明显,增强了转发欺骗干扰技术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5.
频率捷变雷达有源干扰技术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仿真是研究频率捷变雷达对抗的有效方法,通过频率捷变雷达(FAR)和干扰的动态对抗仿真来反映FAR(或干扰)的性能。首先介绍了多种频率捷变雷达干扰技术;然后,以能量准则为基础,根据雷达方程和干扰方程给出了FAR的目标检测模型,模型中将FAR和干扰在频域对抗体现在干扰有效频带上,并给出了上述几种干扰情况下干扰有效频带的计算模型;最后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宽带阻塞式干扰、扫频干扰和转发式瞄准干扰对FAR的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表明FAR并不是不能干扰,其干扰性能不仅与干扰方式有关,而且与干扰参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时序关系是激光角度欺骗干扰半实物仿真实验系统模拟的重要环节,为了精确设置角度欺骗干扰超前时间,需要对系统的时间延迟特性进行研究。在介绍激光角度欺骗半实物仿真实验系统和干扰原理基础上,分析了系统时间延迟的主要来源,对各单体设备的时间延迟量进行了测量;基于测量数据建立了系统时间延迟模型,通过典型工况下激光角度欺骗干扰半实物仿真实验系统时间延迟特性测量,对模型进行了校验。测量结果表明:系统的延时时间峰值为230 ns,与模型仿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对抗反导防御系统,实现提高导弹突防能力的目的,研究了一种针对线性调频脉冲压缩体制雷达的密集假信号干扰技术。从理论上分析密集假信号对脉压雷达的干扰机理,并在目标前后仿真实现了可控数量、时延的密集假信号干扰。最后结合诱饵技术从改变弹头相当位置、对抗灵巧噪声剔除技术、提高导弹突防概率三个方面对组合干扰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密集假信号与诱饵组合干扰可以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雷达干扰装备设计定型中,选用被试装备的实际作战对象作为配试雷达来检验被试装备的干扰效果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获得对作战对象的干扰效果数据,采用替代等效推算的方法进行雷达干扰装备试验就成为目前检验干扰装备性能的主要手段。首先对雷达接收机的噪声温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噪声干扰等效温度模型,然后通过分析两部雷达在干扰条件下的噪声温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温度的干扰距离等效推算方法,并建立了推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军事目标移动时需要随行掩护的问题,提出了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基于移动式干扰车(站)的干扰方法,即随行干扰技术。干扰车与目标同时移动,使得干扰车与目标同处于SAR照射区域,更加有效地实现对动目标的欺骗干扰。论述了干扰原理、干扰效果,仿真得到了比静止干扰站更加清晰的干扰图像,并且只需要较小的干扰功率。分析了平台运动对干扰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