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菊  刘天生 《兵工自动化》2006,25(9):78-78,82
针对某破甲弹试验用聚苯乙烯隔板的发泡工艺温度测控,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LM74和单片机89C51组成自优化规则模糊温度测控系统.其LM74实时记录温度,89C51监测和控制调温电热套内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的临界温度值时,通过单片机自优化规则模糊温度控制系统,达到对温度的实时调节,以提高隔板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标准隔板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HMX的晶体内部空隙(用晶体表观密度表征)、颗粒度、形貌和缺陷类型对冲击波感度的影响规律.冲击波感度测试采用隔板试验,药柱配方为HMX/食用油(76/24),药柱采用液体填充方式制备.隔板试验研究表明:随着非孪晶HMX晶体表观密度在1.8992 ~1.9016 g·cm-3范围内增加,炸药...  相似文献   

3.
简昊天  汪柯  高峰  朱朋  沈瑞琪 《含能材料》2022,30(4):396-411
从直列式点火系统构成、许用点火药硼-硝酸钾(Boron-Potassium Nitrate,BPN)的燃烧机理和新制备工艺以及国内外直列式爆炸箔点火相关标准三个方面,综述了直列式爆炸箔点火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直列式点火系统有多功能多任务需求,因此作为控制模块的电子安全与解除安保装置呈现出编程寻址、多点协同的发展趋势,系统中各元件通过小型化和低能化减少系统装置所占空间。BPN通过新制备工艺进行组分粒度微纳米化,生成核壳结构,优化BPN燃烧性能、吸湿性和安定性等。总结并对比了国内外直列式爆炸箔点火相关标准。分析了直列式爆炸箔点火尚需研究的问题:冲击片直接点火BPN机理和BPN组分粒度对冲击点火感度的影响;BPN隔板点火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多种隔板点火结构的性能比较;BPN新制备方法及其对性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仿真软件FLUENT对鱼雷发射箱在使用扇形孔导流隔板和无导流隔板两个工况下的内流场变化情况进行仿真计算,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导流隔板对发射箱内流场的影响。仿真和优化结果表明,与无导流隔板工况相比,此导流隔板能使后盖受到更加均匀的压强作用,且后盖可正常碎裂,但前盖受压效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改善;优化后该方案能够使前后盖按设计目标破碎。  相似文献   

5.
无人飞行器测控信道设计是实现其测控通信的基础。通过对测控信道链路中收发天线增益、信道基本衰减、多径衰减和环境衰减等预算,建立了测控信道链路电平分配和误码率计算的通信方程,通过调整链路电平分配来保证设计的测控信道接收灵敏度,再通过信道编码来保证设计的测控信道误码率,最终使设计的测控信道能够满足系统任务技术指标。编写了与所设计计算方法相对应的GUI用户界面,缩短了无人飞行器测控信道分析设计的周期。  相似文献   

6.
含能快递     
张光全 《含能材料》2016,24(11):1029
正劳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发出隔板棒新试验受传统的隔板试验启发,劳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近来研发出一种叫隔板棒的新试验。隔板棒试验是隔板试验的延伸,它保持了隔板试验的优点,克服了它的弱点。隔板棒试验是在速度棒结构中使高能炸药(HE)药柱与惰性隔板(Inert Gap)交替嵌段排列(图),  相似文献   

7.
杨正才  廖昕  李晓刚  赵亮  徐薇 《含能材料》2011,19(2):221-225
为了提高火工品的可靠性设计水平,将数值模拟技术引入隔板起爆器的设计中.利用LS-DYNA软件对某隔板起爆器隔板传爆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可靠传爆不会穿透隔板的隔板厚度介于2.0 mm与5.0 mm之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隔板厚度为1.5~2.4 mm时,隔板能够完成正常功能,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带尾翼爆炸成型弹丸的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在药型罩表面贴附惰性隔板的方法可以研制出尾翼稳定的爆炸成型弹丸(EFP)。回收试验表明,尾翼的数量与隔板的数量相对应,隔板越厚,隔板处药型罩压垮变形与无隔板处变形差异就越大,形成的尾翼较为明显,可以根据尾翼形状和数量要求来设计隔板。  相似文献   

9.
冲击波感度试验(SSGT)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有限元动力学程序对冲击波感度试验(SSGT)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将JWL状态方程和两项式点火增长模型用于小隔板试验中。计算了受主炸药在冲击作用下的压力历史。根据计算得出HMX/F2641(密度为1.81g/cm^3)的隔板值为6.3~6.4mm。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合,数值模拟的结果有效地展现了试验中难于观察的细节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车用柴油机中冷器的结构特点,通过对前人所进行的相关型式换热器的数学模型的分析,建立了车用柴油机错流板翅式结构中冷器内流动换热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将热气和冷气两侧通道分别简化为两个不同方向截面上的两维流动换热问题,通过隔板上的温度分布作为两侧换热平衡的耦合条件,将两侧联系起来.并考虑了温度变化对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