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现状商品混凝土从七十年代末进入我国以来,已经在近三十座大、中城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至1989年,全国商品混凝土厂站的年生产能力已达900万m~3;实际年产量450万m~3左右,约占全国城市混凝土现浇量的7%。我国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能力分布比较集中,北京、上海占很大比例,除此之外分布在一些省会和沿海大、中城市。1989年上海市拥有商品混凝土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全国商品混凝土平均使用率已达30%以上.相当一部分城市已达50~60%,北京、上海等城市已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全国商品混凝土平均使用率已达30%以上.相当一部分城市已达50~60%,北京、上海等城市已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全国商品混凝土平均使用率已达30%以上。相当一部分城市已达50~60%,北京、上海等城市已达90%以上。2006年市场上的混凝土搅拌站出现供不应  相似文献   

5.
外商投资带入 1994年,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及沈阳等中国大、中城市出现了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发展高潮,韩国、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外商纷纷来中国投资建站,这些合资站的规模一般较大,年设计生产能力在20万~50万m^3,其多数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是外商作为投资从国外带入。截至1994年底,北京市已拥有29家混凝土搅拌站;65台混凝土搅拌主机,其中进口32台,占49.2%;  相似文献   

6.
<正> 一九八三年五月间,在江苏常州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召开的商品混凝土座谈会中,几十位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发展商品混凝土势在必行。零星分散的、手工业方式的混凝土工地制备和施工技术已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由工厂集中预拌,作为商品供应的混凝土工业已到了必须加速发展的时候了。尽管我国水泥目前产量已提高到年产九千余万吨,但每年仍有几百万吨缺额。到本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座谈会在常州召开建设部科技局、建筑业管理局于1987年12月20日至23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座谈会。北京、上海等25个城市的代表及特邀代表共4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发展商品混凝土的经验,并着重讨论了《关于“七五”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五十年代,我国就有集中搅拌站搅拌的混凝土,例如:港湾码头、水电大坝、大型厂矿及首都的十大工程等。然而做为商品形式出现的商品混凝土(即国外的预拌混凝土),却是近几年刚刚萌芽的新工艺、新技术。七十年代,我国引进了一大批搅拌设备,包括大型搅拌机、搅拌车、输送泵车等,准备普遍发展商品混凝土。但又因某些原因当时未能实现。但是,常州市却以国产设备,因陋就简,在1978年建成了商品混凝土供应站,推行了商品混凝土,为建筑业专业化大生产树立了榜样。与此同时,上海二建以公司内部为主试销了商品混凝土。1979年上海建工局又发展了三个商品混凝土供应站。同年宝钢也成立搅拌站,向建厂各局推行厂内基建用商品混凝土。北京于1980年也  相似文献   

9.
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提及2005年的北京市混凝土市场,已没有往日的风采。往年排队现款购买混凝土的情形已经被恶意拖欠、价格恶性竞争、资金短缺等现象所取代。同样的问题在商品混凝土发展成熟的广东、上海、江苏等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是没有北京这么严重。综观全国,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国的商品混凝土市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北京、广东为代表的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竞争激烈、市场过剩;二是中西部的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市场刚刚起步,处于兴起阶段。北京混凝土市场的今天也许就是全国其他城市混凝土市场的明天,通过对北京商品混凝土市场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将来出路的探讨,我们希望能给其他地区的同行带来一些启示。同时,混凝土市场关系着混凝土设备的前途命运,随着混凝土市场热点的转移,发展成熟的地区对设备主要存在更新的需求,而在新兴市场,设备需求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既是现代文明建设的进步,也已成为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各有120多家,每年的混凝土生产量达1200万以上。根据我国目前商品混凝土工厂的配置特点,一个工厂配有1~3套搅拌设备,2~3台混凝土泵或臂架式泵车,10~15辆以上的搅拌输送车,3~4台散装水泥车以及运送砂、石料的卡车等。大城市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在一个工作台班内,将有1500~2000辆大功率车辆在运行,而且随时都产生各种污染。目前,国内每年生产混凝土搅拌设备1000台以上,而搅拌单机的运行量达15万台以上,所以说已形成一…  相似文献   

11.
2月26日,中国国际混凝土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在开幕式上就当前我国混凝土及混凝土装备发展情况发表了讲话。他表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水泥混凝土最多的国家。我国混凝土年产量已占世界混凝土年产量的50%以上。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混凝土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无论是混凝土工程规模,还是混凝土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和研发人员,我国都远远超出世界其他国家。而且一大批混凝土材料、工程技术和混凝土制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预拌商品混凝土是在专门工厂集中搅拌,再用专用设备运送到现场浇注的混凝土,它以商品出售,又称商品混凝土。应用商品混凝土,是建筑施工工艺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国外已相当普遍,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应用预拌商品混凝土量已达全部使用量的60%以上,如美国达84%,瑞典83%,日本78%,澳大利亚68%,荷兰56%等。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都相继建立商品混凝土供应站,中等城市如常州商品混凝土供应站也得到巩固和发展。实践表明,使用商品混凝土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 应用商品混凝土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与分析预拌商品混凝土与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工艺过程发生根本改变,其经济效果不仅反映在经营企业、部门的财务效益,也反映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甚至国民经济总体的社会效益,同时对市镇环境发生影响,应进行综合评价。 (1) 企业财务效益:通过北京、上海、天津、常州等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的经营统计资料分析与现场搅拌混凝土比较,获得的技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混凝土外加剂协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外加剂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研讨会”于1988年5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召开。来自全国建材、建工、市政、冶金、水电、铁道、交通系统的各大研究院所、建筑公司、搅拌站以及高校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国外加剂协会理事长、全国外加剂学会主任黄大能高级工程师,在会上从技术角度方面指出了发展我国商品混凝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2位代表在大会上分别介绍了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的经验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会代表并为此展开了热烈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1.前言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生产,我国早在30年代外国人在上海建厂就已开始生产,产品用于国际饭店、上海大厦、锦江饭店等高层建筑。50年代后期,我国也开始对加气混凝土的研究,1965年从瑞典引进西波列克斯专利和成套设备,建立北京加气混凝土厂,至今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已  相似文献   

15.
1983年5月8日至12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委员会、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专业委员会共同邀请了有关专家和科研工作者四十余人,在江苏常州商品混凝土供应站进行了现场座谈,交流了国内几个地区发展预拌和商品混凝土的经验,进行了学术研讨,对我国发展商品混凝土提出了建议。现将座谈会纪要发表于下,以期引起各地建筑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张顺昌 《建筑机械》1991,(12):24-26
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至今我国的商品混凝土已有很大发展。据建设部1989年组织调查的资料表明,在30多个城市,已有100多座商品混凝土搅拌站。1988年全国商品混凝土总产量约450万m~3,约占全国城市建设现浇混凝土总量的7%。 80年代初,我国的商品混凝土机械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混凝土搅拌楼70余座,混凝土输送车及泵车基本依靠进口。为推动  相似文献   

17.
商品混凝土因性能较稳定而备受施工企业青睐。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等城市的商品混凝土使用量较大,己占混凝土总用量的60%~80%,分别占该城市混凝土总用量的60%以上,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此外,还有不少施工单位以自建搅拌站的方式来保证混凝土供给。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公布的数据,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从1971年引进国外公司的技术装备进行测绘、消化吸收,开始了加气混凝土工艺装备的开发使用,研制出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的6 m翻转式切割机组;上海杨浦的4 m"预铺钢丝卷切式"切割机组;北京建材设计研究院的3.9 m"预铺钢丝提拉式"切割机组;常州建材研究设计所和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翻版的"海波尔"切割机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和供应量已达全部混凝土使用总量60%以上,并已形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我国近年来在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常州)和大型建筑  相似文献   

20.
彭冠群 《混凝土》1995,(5):7-15
一、发展沿革 混凝土的生产形式,可分为预制和预拌(商品)混凝土两个大类。商品混凝土在我国还只是近十多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上海开始于1977年,随着高层建筑、冶金化工、港口、隧道、立交、大桥、地铁等一系列大型工程施工项目的出现,原有分散于各个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生产方式和供应方法,已和现代化施工技术、工期要求不相适应。这时,能加快施工速度,确保工程质量,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的商品混凝土才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完善。目前,上海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供应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成为上海建筑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