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乔芳  林小玲 《微特电机》2011,39(9):66-69
鲁棒H∞控制通过引入3个加权函数矩阵,有效抑制了外界扰动和模型不确定性对控制性能的影响,从而使控制器具有鲁棒性。在分析了系统动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选择加权函数,设计了混合磁浮系统的H∞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即PID控制器相比,采用鲁棒H∞控制理论设计的混合磁悬浮系统控制器有较好的动态性能、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电动电磁混合磁浮悬浮稳定性及技术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EDS(electro-dynamic suspension)型磁浮系统自振较大的不足,研究一种EDS和EMS(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混合作用的磁浮技术。基于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劳斯判据进行悬浮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纯粹的EDS 系统是临界稳定的,而引入EMS 后即使对其不施加主动控制作用,只要EDS 悬浮力达到一定比重即可实现稳定。通过选取4种典型情况进行数值计算,验证了所给稳定条件的正确性。论文还对混悬系统的技术特性进行分析,指出EMS 部分既可完全利用车载永久磁铁实现,亦可再辅以零功率控制线圈来提供更好的主动阻尼。所增加的EMS 控制器的体积重量功耗小、部件少、无需通过冗余来保障安全,且对轨道的精度要求低。EDS 和EMS 混合磁浮技术可以发挥二者的优点而克服各自的不足,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电磁悬浮控制系统磁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电磁悬浮控制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磁浮球控制系统的磁场为例,论述了轴对称非线性磁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有限元方程,应用二维磁场有限元软件对在不同的悬浮气隙下的磁场吸力进行了精确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电磁永磁混合磁浮系统的专家PID控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电磁永磁混合磁浮系统的悬浮磁极加了永磁部分,系统的不稳定因素增多,这就要求控制系统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的刚度.因此,采用自动在线调整控制参数的专家PID控制器,对整个混合悬浮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并分析比较了专家PID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器,证明了专家PID控制器优越性.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超调量减少,从而可解决磁悬浮的低刚度问题.  相似文献   

5.
磁悬浮球述评及降低其功耗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圆球磁悬浮的关键技术,对如何降低磁浮球的功耗、增加气隙长度以及对磁浮球的功放电路、旋转机构等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磁浮开关磁阻电机径向悬浮逆系统方法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磁浮开关磁阻电机径向力控制的严重非线性,提出了基于逆系统方法的磁浮开关磁阻电机径向力控制方案,设计了依据动态性能要求调节控制参数的综合控制方案,实现了径向力控制的动态线性化,分析了系统稳定控制的条件,建立了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给出了不同动态性能指标下精确的位移跟踪仿真结果.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且方案易于实现、避免了局部线性化问题,便于确定系统的稳定范围及调节控制参数,为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于电磁永磁混合磁浮系统的悬浮磁极加了永磁部分,系统的不稳定因素增多,这就要求控制系统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的刚度。因此,采用自动在线调整控制参数的专家PID控制器,对整个混合悬浮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并分析比较了专家PID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器,证明了专家PID控制器优越性。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超调量减少,从而可解决磁悬浮的低刚度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MATLAB语言磁浮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磁浮系统在MATLAB(SIMLINK)环境下的结构模型 ,并用S函数和定点运算工具箱实现变参数PID单片机控制的仿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WKKL-2微机励磁调节器在提高励磁系统动态稳定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指出由于采用了PID串联校正,不但提高了动态稳定性,而且加快了励磁系统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0.
电磁型混合磁极直接自适应模糊悬浮控制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电磁型电磁永磁混合悬浮磁悬浮列车的悬浮系统是一个开环不稳定、强非线性时变系统.该文在分析了混合悬浮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电磁型磁悬浮系统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为了使控制算法在气隙变化的情况下能更快地收敛,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自适应算法.该算法能更加充分利用已有的先验知识,从而使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更快,跟踪误差更小.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都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