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控制工程基础"作为众多工科院系的专业基础课,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本课程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分析了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理论教学中的"5化"措施,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探索为我国现代制造业发展培养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科课程内容与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内在关联性,以抗震课程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角度,提出对工科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思路,旨在探索批判性思维对于工科课程教学的可嵌入性,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子技术实践系列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实践创新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具有启蒙、塑型的作用。内蒙古工业大学的电子技术实践系列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以强化基本理论与技能、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和提高团队交流合作能力为目标,构建起阶梯式的电子技术基础一体化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电子技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程序设计是工科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现就"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提出了"以能力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并在课堂教学、课程实验、评定考核以及创新实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其目的在于培养创新能力强且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和较高工程设计能力的实用型软件技术人才,以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学工科实践教学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职责,是大学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培养环节。大学工科专业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为相关工业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工科实践教学应该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方式,以达到较好的培养效率。因此,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一直是大学工科实验教师关心的教改方向。  相似文献   

6.
有机化学作为化学类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过程要凸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程特色。教学实践中,围绕教学内容引入PBL、概念构图、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对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7.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生科研等方面建立起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实践三年多来,成效显著,学生在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符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电机与拖动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该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通过推行一个体系、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项结合、五维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六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多元教学方法整合,创新了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实践证明,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合格本科工程应用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专业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构建了面向工程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正>新工科建设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推动高校专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本文针对《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对工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担负着重要责任。针对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践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其实践效果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倡导“零适应期”教育理念回归工程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界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热点,以工科教育的要求为依据,提出将"零适应期"教育理念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加强仿真教学与培训,激发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加强仿真教学与培训,激发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加强职业培训中的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人格塑造,拓展学生的创业能力。我们期望通过倡导"零适应期"教育理念,使工科教育回归工程与实践,体现工科教育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高校质量工程,突出"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实施"基础、综合、系统、创新"的教学体系,课题组结合塔里木大学工科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现状,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工科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改革实践,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实验室开放的内涵建设,在培养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取得明显的成效,并对工科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定位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贯彻高校质量工程,突出"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实施"基础、综合、系统、创新"的教学体系,课题组结合塔里木大学工科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现状,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工科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改革实践,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实验室开放的内涵建设,在培养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取得明显的成效,并对工科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定位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工科实践教学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职责,是大学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培养环节。大学工科专业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为相关工业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工科实践教学应该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方式,以达到较好的培养效率。因此,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一直是大学工科实验教师关心的教改方向。  相似文献   

16.
工科院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工科院校一门实用性很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内容抽象,知识点分散,教与学难度较大.针对传统单片机教学的各种弊端,探究构建一种全新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新模式,即形成一个融课堂教学、实验动手、综合设计、科技竞赛和后续课程于一体的单片机良性教学链.实践效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要在实践中获得锻炼,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本文在介绍和分析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培养定位,提出从统筹实验内容、大小相结合、灵活安排实验时间和方式等多方面结合改革测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介绍了在"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电路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路实验是电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针对以往改革以及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使实验环节能真正达到培养、提高工科大学生综合工程素质能力的目的,从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探索与改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了通过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更新实验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认识实习同步、完善实践性教学内容、开放实验室、改变考核方法等,对电机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机学》这门课程,同时培养学生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专业是建立以提升工程素质为根本、以培养物联网工程能力为核心、以掌握物联网工程学科知识要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相关课程的建设也要力求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要求,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北京科技大学已经进行两年的物联网学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物联网与信息服务"课程的现状、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总结并提出了"物联网与信息服务"立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推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