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作为三次采油阶段的新技术,能缓解层内和层间矛盾,对于已开发30年的文留油田文十东块来说,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两个井组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活性微球调驱是一种全新的可移动式调剖驱油剂。适用于高含水油田、断块油田,可大幅提高油田采收率。聚合物活性微球能在油层岩石孔隙中运移,多个微球的堆积能封堵大孔道使水绕流,同时封堵压差升高到一定程度,微球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喉道继续向油层深部运移。本文是对聚合物活性微球调驱在文10东块可行性研究过程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6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深部调驱用聚合物微球,并从不同的聚合物微球注入体积与注入浓度对驱油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球水化膨胀期为五天,此时D(0.9)为10.7μm,且在相同条件下,其原油采收率随着聚合物微球注入体积,注入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措施的应用,针对油层的微孔隙结构,应用纳米级别的材料制成的微球,作为调整驱油孔道直径的介质,提高聚合物驱油的效率。将聚合物溶液注入到油层中,扩大波及体积,开采出更多死油区的油流,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姚婷玮 《云南化工》2020,(11):5-6+9
聚合物微球具有膨胀性好、耐温耐盐性、抗剪切性以及延迟膨胀等特性,能很好的应用于深部储层调驱技术。它的初始粒径小,能够随注入液进入地层深部进而水化膨胀至最大体积,对高渗透大孔道产生有效封堵的作用,从而使流体发生微观改向。随着注入压力的增加,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弹性球体会产生变形,从而继续运移直至下一次封堵,表现出了逐级深部调驱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S油田为模拟对象,测定了微球CMK-1不同浓度、注入速度、PV数、微球CMK-1溶胀时间条件下,微球CMK-1的注入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结果表明,微球CMK-1浓度的增加、注入速度的增加、注入PV的增加和溶胀时间的增加会导致注入阻力系数升高,反之则会导致注入阻力系数的降低;微球CMK-1浓度的降低,注入速度的增加,注入PV的降低以及溶胀时间的增加会导致封堵率的降低,反之则会导致封堵率的升高。本文所探究的实验规律可为同类型微球油田矿场应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微球在共聚过程中材料加入AMPS等提高微球的耐温性能,根据PI决策排序表,用PI值筛选先期调剖的井号,利用成熟的冻胶、预交联颗粒等防窜剂封堵油水井间的窜流通道,提高水井的PI值和FD值,堵窜后或者P190大于平均值的水井采用交联聚合物微球在线调驱工艺,用FD值优化微球的“四个度”。这种“窜堵远驱”的施工模式符合国内的堵调趋势,是国内堵调工艺的一个亮点。实施后井组稳产基础增强,自然递减下降。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微球配注工艺,具有注得进、堵得住、能移动的特性,特别适合海上油田稳油控水.为进一步提升其应用效果,开展聚合物微球在油藏条件下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初始水化中值粒径为15.1μm,是干粉的3.6倍,完全水化膨胀的中值粒径达46.1μm,膨胀倍数3.04,后续老化中体现优异的持水稳定性与地层兼容性强,注入性...  相似文献   

9.
原油的高效开采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纳米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类新型深部调驱剂,在油田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效果明显,有力支撑了油田的稳产.在综述纳米聚合物微球开发历程、制备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纳米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机理研究现状,指出亟需建立一套能够揭示纳米聚合...  相似文献   

10.
渤海P油田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水驱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水流优势通道层位发育明显。低界面张力水基微球初始粒径小、注入性良好,且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能进行乳化微调。研究表明,低界面张力水基微球封堵率超过80%,采用高-低浓度段塞方式注入提高采收率幅度较高。该项技术在P油田G井组进行了现场应用,注入过程中压力缓慢上升后趋于稳定,整体上升幅度小于2MPa,其中典型受益井G60H最大日增油10m3,最大日降水3%,累计增油1090m3,为此类微球调驱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大庆油田油藏条件下(45℃,原油粘度9.8 m Pa·s),用1 600万、1 900万、2 500万聚合物配制成浓度分别为1 000、1 500、2 000、2 500 mg/L的三元复合溶液,并在渗透率为100、300、500、700、900×10-3μm2的人造岩心上开展流动性实验,测定各组实验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从而优选出与油层渗透率匹配性较好的三元复合溶液。在三元复合驱实验中,用优选出的1 600万和2 500万聚合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三元复合溶液并驱替非均质(平均渗透率300×10-3μm2,变异系数0.72)人造岩心的水驱剩余油,得到了各方案不同阶段采收率、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从而优选出最佳注入方式。  相似文献   

12.
乳胶漆用填料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新春  胡焕兵  吴振 《涂料工业》2004,34(10):23-25
简述了涂料常用填料的基本物性,并就涂料生产中如何选择填料进行了简要探讨,同时提出对填料的选择及指标控制,分析了涂料行业使用填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注塑产品存在冷料往往带来明显的表面缺陷。分析了注塑产品中出现冷料的常见原因,并结合大量实例和有限元分析,从设备、模具设计、材料、成型工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善冷料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渤海油田多数区块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且含有超强水窜通道,造成注入水无效循环,采收率下降.为此,以BHQH油田南区储层性质及流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两层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以采收率、含水率为评价对象,确定以聚合物凝胶+聚合物微球的堵+驱调驱增效体系,经在BHQH油田D井组试验,受效井日增油83 m3,有效...  相似文献   

15.
国内深部调驱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深部调驱剂主要包括弱凝胶、体膨型凝胶颗粒、聚合物反相乳液和活性污泥。文章介绍了调驱剂开发、施工工艺、数模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深部调驱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WK-2D型微库仑仪进行调试.从进样量、进样速度、气体流量、炉温4个方面讨论操作因素对微库伦法测定样品硫含量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操作条件.在优化条件下,对加标直馏柴油样品进行精密度和回收率考察.结果表明:进样量为1.3μL,进样速度为38档,氮气流量为260 mL/min,氧气流量为150 mL/min,汽化段温度为750℃,燃烧段温度为850℃,稳定段温度为650℃操作条件下测得直馏柴油硫含量误差低,重复性好.加标回收率在99%~102%,RSD<1%.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合大批量直馏柴油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尤景红  杨显志 《辽宁化工》2010,39(6):627-630
普通调剖措施对高渗透率油藏调剖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注入剂量低、有效期短、增产幅度小"。通过对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堵水技术的室内研究,重点做了胶态分散凝胶与高升油田污水配伍性实验,并应用于矿场试验。在试验期间试验井组产油上升,含水下降,油层吸水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PELA-OmpK微球疫苗的部分特征及其对鲫鱼的口服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制备的微球疫苗的部分特性及其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PELA,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包裹OmpK,制备微球疫苗,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计算蛋白包裹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在4℃保存不同时间的形貌。取鲫鱼随机分为3组:微球疫苗组、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前两组采用疫苗或蛋白拌饲投喂方式口服免疫,投喂3 d,间隔7 d,再投喂3 d加强免疫;对照组投喂不含疫苗的饲料。加强免疫4周和8周后,经腹腔注射20 LD50的Vh EcGS020802株攻击,记录各组鱼死亡数,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制备的PELA-OmpK微球疫苗中OmpK蛋白的包裹率达78%。微球粒径小于12μm,且90%微球的粒径小于5μm。4℃保存10 d微球表面光滑、圆整;保存30 d PELA微球降解,粒径较大的微球表面出现空洞;保存60 d可见大量碎片,微球表面毛糙松散,出现多个空洞。微球疫苗加强免疫鲫鱼4周和8周后,对活菌攻击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和48%,而口服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鱼全部死亡。结论用PELA包裹裸疫苗制备成微球疫苗,对抗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ELA用作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多轮次调剖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剖是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的一项主要控水稳油技术.随着调剖轮次的增加,提高采收率效果呈现递减趋势.本文利用岩心流动装置进行了多轮次调剖物理模拟实验.实验表明,多轮次调剖可逐步降低高渗通道流动能力,启动或提高中、低渗透层流动能力,但相同工艺条件下,四一五轮次后,调剖效果明显降低.多轮次调剖中,小层启动压力与注入压力对多轮次调剖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云彦舒  王剑  白远 《辽宁化工》2011,40(9):962-964
陇东油区油层属低产、低渗、低压三低油田,区块较多。各区块平面上、纵向上渗透率分布差异大,导致注入水或边底水沿高渗带、大孔道、裂缝指进或锥进,使油井过早见水,并很快水淹,降低了油田采收率。为了遏制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的势头,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和采收率,研究适应陇东油区的堵水调剖技术,满足封堵大孔道、驱替小孔道残余油、剥离岩石孔隙中的油膜的目的,从而提高中高含水期的水驱效率,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次研究综合运用示踪剂分析、脉冲试井、PI决策、水驱前缘测试4种方法,开展对储层的见水类型、见水方向、窜流程度研究与分析;对于三叠系裂缝油藏堵剂进行了优选与评价并且提出了堵水调剖方案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