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传峰  李伟  焦有军 《当代化工》2016,(6):1131-1134
以废轮胎胶粉为原料,在体积为500 m L的间歇反应器中开展了胶粉液化制取液化油的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胶粉粒径和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通过密度、元素分析、高温模拟蒸馏和GC-MS分析,对最佳条件下获得的液化油的物性和组成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胶粉粒径0.70 mm和反应温度500℃的条件下,液化油收率高达55.50%。液化油的性质复杂,含有一定量的硫氮,轻质油馏分达到57%,主要成分为带烷基侧链的芳烃和环烯烃以及少量的杂原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废轮胎热解油的化学组成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慧  邹滢  余锋  翁惠新 《化工进展》2011,30(3):656-661
以工业试验装置生产的废轮胎热解油为研究对象,对废轮胎热解油中的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油中的芳烃、烯烃含量高,饱和烃含量低,属于高硫高氮高酸油。热解油中硫主要以噻吩形式存在,总硫含量及噻吩硫含量随着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大;硫醇硫主要集中于小于300 ℃的馏分中;硫醚硫主要集中于小于150 ℃和大于500 ℃的馏分中。热解油中的总氮含量随着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大,碱性氮含量占1/3,非碱性氮占2/3。热解油中酸性组分主要集中于200~400 ℃的馏分中。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使用工况特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基础油与添加剂进行筛选与预测;采用烷基萘、癸二酸二辛酯(蓖麻基)与高粘度指数聚α-烯烃复合的合成油为基础油,并添加不含ZDDP的添加剂,研制出一种具有良好抗磨、抗氧、防锈等特性的工程机械专用抗磨液压油。经过润滑油理化性能评定与实际使用发现,研制油能很好地满足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使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废轮胎经热解制备得到热解油和热解炭,热解炭活化制得活性炭,并利用Ag+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得Ag+改性活性炭(Ag/AC),将Ag/AC用于热解油的吸附脱硫实验,并利用GC/MS对热解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脱硫的合适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0℃和12 h,此时未改性活性炭的脱硫率为15.33%;而Ag/AC的脱硫率提高到了38.6%。GC/MS分析发现热解油中有机硫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噻吩、2-甲基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其中二苯并噻吩(DBT)的GC含量最高,为2.57%。利用原位红外、核磁共振氢谱、ICP-OES和元素分析等检测手段,进一步探究了Ag+与二苯并噻吩模型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二苯并噻吩分子上存在S原子和苯环2个反应位点,当Ag+加入二苯并噻吩溶液后,Ag+与二苯并噻吩分子上的S原子或者苯环发生配位数为1的配位反应生成2种配合物,分子式分别为Ag(DS)NO3和Ag(DC6H6)NO3。  相似文献   

5.
针对发动机以2,5-二甲基呋喃为燃料的工况,从发动机自身运行特点和2,5-二甲基呋喃燃烧对发动机运行的影响出发。通过对基础油与添加剂进行筛选评价,选用了天然气合成油与油溶性聚醚复合使用作为基础油;同时根据基础油及添加剂的复配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全配方进行了评价,研制出一种2,5-二甲基呋喃掺燃柴油发动机油。经过实验理化性能分析,所研制的发动机油具有良好的清净分散性、氧化安定性、耐腐蚀性等;可很好地满足以2,5-二甲基呋喃为燃料的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赵敏 《橡胶工业》2014,61(9):575-575
正由安徽龙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 103113640A,公开日期2013-05-22)"一种高性能耐寒阻燃氯丁橡胶护套料",涉及的高性能耐寒阻燃氯丁橡胶(CR)护套料由CR(牌号3221)、炭黑N550、氧化锌、氧化镁、硬脂酸、微晶石蜡、滑石粉、促进剂TMTD、促进剂DM、促进剂NA-22、防老剂ODA-40、三氧化二锑、磷酸三甲苯酯、癸二酸二辛酯、双(二辛氧基焦磷酸酯基)亚乙基钛酸酯、N,N′-间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和改性海泡石组成。该CR护套料的耐寒  相似文献   

7.
陈波  侯珊珊  吴宇  鄢祥玉  吴娇 《化学工程师》2020,34(3):44-46,43
油基钻井液是大多数水平井、页岩气井等复杂井钻井过程中常用的钻井液体系,而钻井液切力不足则会严重影响其流变性、沉降稳定性、井下携岩效果等,易出现钻井液流变调控难、起下钻受阻等问题。本文采用脂肪酸、有机胺、多元醇、催化剂和酯类研制了一种油基提切剂GV-11,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评价了该提切剂在油基钻井液中的流变参数、抗温性、不同油水比和不同基础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提切剂GV-11能有效提高钻井液动切力和动塑比,对表观粘度、塑性粘度影响较小,抗温达180℃;受油水比影响较小,当油水比为90∶10时,体系仍具有较好的动塑比和切力;且对基础油的适用性较广,在0#柴油、3#白油、5#白油基钻井液中均具有良好的表观粘度和动切力,提切效果好。其良好的提切效果,为解决页岩气井、长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油基钻井液切力不足,流变参数难调控等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研究乙醇燃料发动机工作情况,综合分析乙醇燃料及其产物性质。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试验验证,对研制油试验配方进行筛选和配方目标优化。研制油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防锈性能、良好的粘温特性和低温流动性,可形成致密的保护膜,有效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延长了换油周期和发动机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志娥 《当代石油石化》2005,13(4):25-30,i002
介绍了国内外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老三套传统工艺的概况及技术进展,综述了国外润滑油加氧工艺技术的进展以及我国润滑油加氢装置的生产现状,指出采用传统的老三套工艺与加氢工艺结合的组合工艺是今后润滑油基础油生产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制备燃料油技术的技术背景、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并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王滔  姜莉莉 《橡胶工业》2012,59(3):180-183
介绍高效环保型废旧轮胎裂解设备结构系统和工作原理。其以燃油为热源的燃油供给系统采用PLC控制,通过液位传感器识别供油罐、集油罐和储油罐中燃油液位,可避免出现无油供给以及满油、满库存未处理。由于燃油供给实现自动控制,解决了废旧轮胎裂解过程燃煤、燃渣等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问题,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
在无溶剂的条件下,以油酸和硬脂酸组成的混合脂肪酸与季戊四醇反应合成了一种绿色润滑剂基础油——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是:油酸、硬脂酸、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0.35:0.05:0.12,磷酸三丁酯为催化剂,其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20%,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为5h,酯化率达96%以上。产品为透明的金黄色油状液体,其酸值较低、抗极压性能好。不经处理即可直接用作润滑剂基础油。该工艺简单,成本低,无环境污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石葆莹  揣成智 《塑料科技》2006,34(3):61-62,34
分析了国内外废塑料油化技术及其裂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废塑料油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废轮胎热裂解设备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立式裂解塔 ,与国内外现有试验设备比较 ,该结构具有操作条件可灵活调节、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目前年处理量为 3kt的试验设备已制造完成 ,并成功进行了工业试验  相似文献   

15.
加氢脱蜡催化技术在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筠 《当代化工》2006,35(4):239-242
以石蜡基各类蜡油馏分油为原料,应用加氢处理(RLT)、临氢降凝技术(RIW)、异构脱蜡(RIW)组合工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通过对不同工艺的特点、产品分布、产品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为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提供依据。加氢裂化尾油:临氢降凝-加氢补充精制工艺,产品可达APIⅡ类基础油,但产品收率低,加工流程长,加工成本高,不适合以大规模生产润滑油基础油装置。脱蜡油:加氢精制-临氢降凝工艺,临氢降凝反应主要体现在选择性加氢裂化反应中,粘度指数的提高受到局限,不适合生产APIⅡ、APIⅢ基础油,该工艺适合重质脱蜡油加氢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过程,尤其适宜生产白矿油原料。脱蜡油、蜡下油:异构脱蜡工艺,蜡下油具有凝点高,蜡含量高的特点,成为异构脱蜡技术的较理想原料,采用加氢异构脱蜡技术生产通过调整原料质量和控制反应深度可生产满足VHVI基础油,满足APIⅢ类基础油标准。  相似文献   

16.
Fast pyrolysis experiments of larch sawdust were conducted in a conical spouted‐bed reactor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inlet gas velocity, feeding rate, and particle size on the product yield and pyrolysis oil qualit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for various pyrolysis operations of such reactor to increas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yrolysis oi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biomass particle size, reaction temperature, biomass feeding rate, and inlet gas velocity all affected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the pyrolysis oil, in this 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