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二段及其以上层段,圈闭类型以构造为主;沙河街组三段及其以下地层,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岩性等隐蔽圈闭。地层压力的分布与油气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正常压力带发育构造油气藏,而异常高压带多发育岩性等油气藏。异常高压为深层岩性油气藏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动力。凡压力系数曲线呈现“3”字形,则相对低压油层含油性较好。根据压力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建立了“源外断裂输导成藏”和“源内高压充注成藏”两种成藏模式。油源断层是浅部源外常压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及沙河街组一段生成的油气,主要沿断层经垂向输导进入沙河街组二段及其以上地层,直接在断块、滚动背斜等构造圈闭中充注成藏,或经横向运移在构造圈闭中充注成藏。油气成藏动力是深部源内高压成藏的主控因素,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生成的油气,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直接向其紧邻的砂岩体及构造-岩性圈闭中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2.
孤北东地区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欠压实带和孔隙流体压力特征,孤北东地区分为6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孤北洼陷主要发育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烃源岩,通过单井成藏演化史图确定了各层的成藏期。连络体系在研究区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连络体系有断层、不整合面、盆地边缘岩性岩相变化带。孤北洼陷运移来的油气直指几个山梁,特别是渤3井山梁。东北部油气源相对较少,局部地区油气难以到达。沙河街组中、下部的自源高压成藏动力学系统有利于隐蔽圈闭的成藏。  相似文献   

3.
博兴洼陷下第三系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岩性油藏形成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博兴洼陷下第三系岩性油藏的形成具有“复式排烃、排聚耦合和四元控藏”的总体特征,而其独特的烃源岩结构和地层压力系统决定了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烃源岩在排烃方式、排烃机制以及岩性油藏成藏特点上的不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地层压力较高,多为微裂缝排烃;其排烃效率高、范围大,油气顺层侧向运移至洼陷南斜坡鼻状构造的储层发育带聚集成藏。而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较分散,地层压力低,多为差异突破压力排烃;其排烃效率低、范围小,只有在有效排烃体内的储集体才可能聚集成藏。断层排烃可以提高其排烃效率和成藏有效性,沙三段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洼陷中心附近。  相似文献   

4.
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及运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勤功 《石油学报》2006,27(6):19-23
对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结果表明,砂岩透镜体油藏多数为它源性多期幕式成藏,其成藏机理可概括为隐蔽输导和幕式置换。油气通过隐蔽输导体系由源岩向砂体运聚,砂体中地层水与早期充注的油气又通过隐蔽输导体系向外排出,油源断层将众多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水幕式汇聚到中浅层大中型构造圈闭中,形成早期油气聚集在盆地外部、晚期油气聚集在盆地内部的环状分布。洼陷带岩性圈闭是含油气盆地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的小型油气集输站。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二段具有顶底多源供烃的成藏特征。针对多源供烃油气成藏模式认识不清以及沙二段整体研究程度较低等问题,依据钻井、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其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二段油气成藏由沙四上亚段、沙三段和沙一段3套烃源岩提供油源,沙二段底部扇体及碳酸盐岩沉积与顶部泥岩构成了有利的储盖组合,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了立体输导体系;断裂体系和不整合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储集层物性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据成藏期和油源不同,渤南洼陷沙二段油气成藏可分为"中期成藏、双源供烃"和"晚期成藏、三源供烃"2种模式;2种成藏模式下多形成由单源油和混源油组成的岩性圈闭、构造圈闭以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油藏;自下而上、自洼陷中心向边缘,油气藏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差异聚集。   相似文献   

6.
车镇凹陷地层压力结构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车镇凹陷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凹陷内不同次级洼陷压力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用钻井泥浆、测井和试油等资料,分析了车镇凹陷不同洼陷的地层压力结构特征.在单井垂向上,地层压力系统可划分为上部静水压力系统、中部异常高压系统和底部常压系统.在二维剖面上,根据压力的分布可划分为外环常压系统、中环异常高压系统和内环超压系统.结合点面体地层压力结构研究发现,在车镇凹陷套尔河洼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中下亚段形成独立的超压封存箱型压力结构体系,顶部由沙三段中下亚段的洪泛面形成封盖,侧向由岩性及岩性相变形成封隔.车镇凹陷地层压力结构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烃源岩分布范围以及构造断裂活动.在洼陷之间存在沟通深层超压断裂体系则容易形成低幅他源压力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7.
梁家楼油田处于利津和牛庄洼陷的鞍部,资源源条件较十分优越;含油气层系为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但油气聚集层位主要集中于沙三段;沙三段岩性圈闭及构造-岩性圈阅发育,而构造圈闭则主要出现于沙二、四段;影响油气聚集的因素有沙三段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有利的生储组合及区域性盖层;研究认为,下部勘探重点应该是查明沙三段水下浊积砂体的展布,圈定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而在沙四段与沙二段地层中应以寻找与构造有关的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8.
梁家楼油田处于利津和牛庄洼陷的鞍部,资源源条件较十分优越;含油气层系为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但油气聚集层位主要集中于沙三段;沙三段岩性圈闭及构造-岩性圈闭发育.而构造圈闭则主要出现于沙二、四段;影响油气聚集的因素有沙三段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有利的生储组合及区域性盖层;研究认为,下部勘探重点应该是查明沙三段水下浊积砂体的展布,圈定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而在沙四段与沙二段地层中应以寻找与构造有关的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9.
崔殿 《石化技术》2015,(2):121-123
富林洼陷中生界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及构造反转过程,地层遭受多期强烈剥蚀,火山活动频繁,导致本地区中生界地层与构造发育情况复杂,储层岩性多样,勘探程度较低。为明确油气成藏规律以指导中生界的勘探,首先从油源条件入手明确富林洼陷中生界为新生古储型油藏,之后在物性统计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岩性和风化壳及断层导致的储层非均质性,明确了风化壳和断层附近的凝灰岩和砂岩为有利储层,最后从本地区中生界油藏的现今分布于不整合和断层附近的特征出发,结合中生界地层压力没有异常高压的研究结果,明确了不整合与断裂、微裂缝体系是中生界油藏形成的的主要运移聚集条件。在成藏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油气藏与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关系及油气运移特征的不同,提出了源上成藏模式,源侧成藏模式,源下成藏模式以指导中生界的油气勘探。对富林洼陷中生界油气成藏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油气成藏模式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车西洼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部,是济阳坳陷西北部次级构造单元。针对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现象及成藏机理,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储盖配置关系、成藏动力、输导体系等几方面研究,认为沙三段烃源岩为本区有效烃源岩,源下沙四上亚段油藏为沙三段源岩生气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成藏。"源上厚泥封盖、源中超压下注、源下隐蔽输导优相成藏"是本区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的主要成藏条件。油气倒灌距离与源岩剩余压力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物性条件控制源下储层含油性。上述观点进一步完善了济阳坳陷油气成藏理论认识,对渤海湾盆地勘探实践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烃源岩超压体系特征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中普遍发育异常高压,根据对超压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分析后认为压实不均衡是形成沙三中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生烃作用是形成沙四上超压的主要机制,而沙三下同时具备压实不均衡及生烃作用的双向增压效应断裂沟通的砂岩体及构造背斜等是有利的勘探目标,超压泥岩体周围的透镜状砂体是隐蔽油气藏的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和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中广泛发育异常高压.对其异常高压的成因进行分析,利用综合解释法建立了研究区80口已钻井的地层孔隙压力系数剖面;明确了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和沙三段中亚段的地层孔隙压力系数等值线分布,分析了利津洼陷烃源岩地层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解释法在计算由欠压实和生烃膨胀等多种成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利津洼陷古近系烃源岩异常高压时的精度较高;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异常高压分布与洼陷形态一致,呈东北—西南向展布,在洼陷深陷区以高压和超高压为主,至洼陷边缘构造高部位逐渐呈辐射状降低至正常压力;洼陷中心的异常高压是烃源岩向洼陷边缘排烃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南部孤店断陷火石岭组烃源岩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石万忠  孟福林  王晓龙  徐立涛  吴闯  王任 《石油学报》2018,39(12):1344-1354,1388
烃源岩识别是油气有利目标预测的基础,对致密砂岩油气藏的钻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孤店断陷深层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进行评价,认为孤店断陷火石岭组烃源岩在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上总体属于好烃源岩。生烃演化分析认为,火石岭组烃源岩处于生烃演化的过成熟阶段,主要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结合岭深1井热演化史分析,火石岭组烃源岩属于有效烃源岩,是孤店断陷深层重要的天然气来源。对比单一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地震属性和波阻抗反演等方法进行烃源岩层识别的优缺点,提出运用波阻抗和瞬时相位相叠合的方法对烃源岩层进行识别更准确。运用此方法对孤店地区烃源岩层进行了精细解释和分析,预测了火石岭组烃源岩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4.
陆相生油岩评价中存在问题探讨--以东濮凹陷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陆相生油岩评价至少存在2方面问题:第一是以暗色泥岩的评价代替为对源岩的评价,致使源岩厚度评价过高,有机质丰度和源岩品质评价过低,我国陆相源岩厚度评价普遍较高可能主要与此相关;第二是以源岩评价代替对有效烃源岩的评价,致使有效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以及有效烃源岩品质评价过高。因此,陆相源岩评价,首先必须确保被评价对象是源岩,其次必须确保源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阳信洼陷沙河街组主力烃源岩中发育有玄武岩和辉长岩等基性火成岩,并伴有规模不等的热液活动.火成岩热液为烃源岩提供了大量矿物质和养料,使火成岩上部地层的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形成优质烃源岩.火成岩及其热液活动给烃源岩带来热量、大量过渡金属矿物和外部氢源,这些因素使烃源岩在进入成熟门限之前即可生成低熟油气.同时,降低火成岩区生油门限的深度,可使烃源岩存在多个生烃高峰.建立了阳信洼陷火成岩区烃源岩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海相镜质体——海相烃源岩中一种重要生烃母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现代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我国海相烃源岩的研究,确认了一种新的显微组分--海相镜质体。这种显微组分源于动物有机质,在还原-强还原条件下,经强烈生物降解作用形成。人工热模拟实验表明,海相镜质体成烃较晚,主成油期在镜质组Rr1.0%~1.30%范围内,产油率高达6%~8%,并以气态烃为主。海相镜质体反射率在高成熟阶段后可作为良好的成熟度作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石炭,二叠系是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源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物探、钻探和生油研究的成果以及盆地周边露头区地层、油气显示资料,认为石炭、二叠系为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源岩。目前盆地内已知油气田中各层系的原油,大都是来自石炭、二叠系油源岩的混合油。  相似文献   

18.
东海西湖凹陷烃源岩有机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烃源岩有机相按有机显微组份的组成及生烃潜量,结合沉积环境、地化相、干酪根元素原子比综合划分,确定四类有机相:类脂富氢相、脂镜富氢相、脂镜贫氢相、镜质贫氢相.按上述资料综合编制了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有机相图,指出了有利油气生成的区带,得到油气勘探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苏北探区火山岩广泛发育,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较快,成藏规律复杂多样,给油气勘探带来较大困 难。通过分析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匹配特征,并结合地震资料,研究了苏北探区火山岩与烃源岩和围 岩的接触关系,同时对该区火山岩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了6 种类型的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模式,包括 烃源岩与火山岩间接接触型、烃源岩与火山岩直接接触型、火山岩被烃源岩包裹型、烃源岩与火山岩上下 接触型(上下供烃)、火山通道顶部成藏型、岩墙隔挡型;并对古近系阜宁组和三垛组的火山岩油气藏进行 了预测,归纳为3 类火山岩油气藏,分别为生储关系为包裹接触型(近源型)、生储关系为上下型(近源型) 及油气靠断裂运移(远源型)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青南洼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为优质烃源岩,其形成于快速沉降和欠补偿沉积条件、咸水—半咸水过渡到淡水的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高,63.2%的样品有机碳含量大于2%,50%的样品氯仿沥青“A”含量大于0.2%,84%的样品生烃潜量大于9;有机质类型好,干酪根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镜下鉴定Ⅰ型占50%,Ⅱ1型占43%。多种指标对烃源岩演化研究表明,沙四段上亚段下部烃源岩已进入生烃高峰期,沙四段上亚段上部大部分已成熟,沙三段下亚段成熟度较低。盆地模拟资源量估算结果表明,沙四段上亚段资源潜力为102.76×106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