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实际热处理工况,在快速相变仪上模拟设计热处理工艺,通过控制中间时效终了温度,考核不同含量未转变奥氏体对最终时效后逆变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时效后奥氏体含量与其合金元素含量有关;随着中间时效后未转变奥氏体含量的增加,最终时效后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严格控制残余奥氏体含量是控制叶片产品逆变奥氏体含量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3.
某05Cr17Ni4Cu4Nb不锈钢轴和轴套在试验过程中发生黏连,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分析、硬度测试等方法分析了该轴和轴套黏连的原因。结果表明:该不锈钢轴和轴套在装配时,操作人员未涂润滑脂,该轴和轴套配合间隙较小,在振动和旋转试验过程中,轴和轴套间存在受力偏载现象,接触部位发生微动磨损,使氧化膜破裂,金属间直接接触,从而导致轴和轴套发生黏连。 相似文献
4.
以0Cr17Ni4Cu4Nb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时效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断口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480~550℃),材料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p0.2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材料的断面收缩率Ψ和伸长率δ5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材料的冲击韧性aku受时效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在550℃时aku达到213.4(J·cm-2)。同时由断口观察分析结果显示,时效温度为550℃时拉伸断口的放射区最小,其塑性最好;冲击断口塑性变形最为明显,纤维区和剪切唇区所占的比例最大。0Cr17Ni4Cu4Nb不锈钢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淬火马氏体基体开始回复、再结晶,逆转变奥氏体开始生成并长大,导致材料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而残余奥氏体的存在有利于0Cr17Ni4Cu4Nb不锈钢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5.
6.
采用不同工艺制度对05Cr17Ni4Cu4Nb不锈钢进行了真空时效热处理,研究了影响05Cr17Ni4Cu4Nb不锈钢表面时效氧化变色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05Cr17Ni4Cu4Nb不锈钢对真空时效气氛比较敏感,氧化变色主要与材料的高铬含量有关,为避免05Cr17Ni4Cu4Nb不锈钢表面氧化变色,最好在还原气氛中进行真空时效热处理;若在现有真空弱氧化气氛中进行时效处理,如出炉温度降低到60℃以下,试样表面颜色基本不变,其表面质量满足要求;采用丙酮超声波清洗方式进行前处理可使试样时效氧化变色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7.
0Cr17Ni4Cu4Nb钢电渣锭开坯后,在钢坯角部有裂纹产生。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对该钢坯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裂钢坯中的碳、氮、镍等元素含量较低,导致材料的铁素体含量较高,铁素体条带宽度较大;铁素体富集区的塑性较差,最终导致钢坯发生开裂。提高钢坯中的碳、氮、镍等元素的含量,可以改善钢坯的表面质量,避免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8.
9.
杨桂珠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5,41(1):27-28,42
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60Si2MnA钢和0Cr17Ni14Cu4Nb钢试样进行了试验和摸索,获得了这两种材料在常规热处理状态下的实际晶粒度的显示方法,即60Si2MnA钢用饱和苦味酸 3%~5%洗涤剂 新洁尔灭水溶液侵蚀;0Cr17Ni14CuNb钢用高锰酸钾(0.5~1g) 硫酸(8~12m1) 水(90-115m1)热蚀。晶粒显现清晰,解决了60Si2MnA钢和0Cr17Ni14Cu4Nb钢晶界显示和晶粒度评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ZGCr17Ni4Cu3铸造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推荐成分和合理的铬、镍当量比。论述了钢的熔炼、铸造、热处理及焊接工艺。用该钢生产的发动机零件经受了长期考验,证明该钢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化学浸泡法和模拟闭塞电池方法研究了固溶+时效和固溶+调整+时效处理的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的耐点腐蚀性能,并与18-8型奥氏体不锈钢(316L)耐点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内富Cu析出相促进了点蚀坑萌生,而点蚀坑发展则与组织形貌有关。固溶+调整+时效处理的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因组织内析出富Cu相多而大,其萌生的点蚀坑密度较高,但由于马氏体板条较细,其点蚀坑尺寸和深度较小;固溶+时效处理的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因组织内析出富Cu相少而小,萌生的点蚀坑密度较低,但粗大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导致点蚀坑尺寸和深度较大。与18-8型奥氏体不锈钢耐点蚀性能对比表明,通过对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进行合理的热处理,其耐点蚀性能可与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相当。 相似文献
13.
14.
G. Y. Wang 《Strain》2011,47(5):398-404
Abstract: A series of plate‐impact spal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hock pre‐compression stress and tensile strain rates on the dynamic tensile fracture (or spall) behaviour of shocked mild steel. The shock pre‐compression stress amplitude and tensile strain rate were controlled independently to ensure that only one single‐loading parameter varied for each experiment. A push–pull type velocity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 (VISA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free surface velocity profiles of samples. It is observed from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the influence of shock pre‐compression stress amplitude on the spall strength is less significant in the range attained in these experiments, whereas with increasing tensile strain rate, an evident 65% increase of spall strength is determined in the present tensile strain rate range of 104 to 106 s?1. VISAR data are compared with finite‐difference calculations employing a modified damage function model with a percolation–relaxation function, and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calculation and the experiments was obtained. Preliminary simulation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a critical damage exists, which physically corresponds to the critical intervoid ligament distance for triggering the onset of void coalescence, and may be regarded as a material parameter for describing the dynamic tensile fracture and independent of the load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T2紫铜与1Cr17Ni2不锈钢火焰钎焊焊接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他紫铜与1Cr17Ni2不锈钢异种材料的焊接性差,接头强度低,质量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对接头结构、焊接材料、工艺参数、操作技术等影响焊接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设计了合理的接头结构及焊接参数、选择匹配的焊接材料,进行了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并对接头力学性能、金相及显微组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Cr15Ni4M03N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经780℃×5h空冷和590℃×4h空冷二级退火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适合进行机加工;再经过1070℃×1h油淬、-70℃冷处理和200-470℃回火处理后,可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0Cr17Ni4Cu4Nb不锈钢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Cr17Ni4Cu4Nb为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常用在高强度冲击结构中.本文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实验设备测定了该材料在多种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了Cowper-Symonds 动态强化模型来拟合和描述材料的动态本构特性.利用拟合得到的相应参数对该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分析了该材料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参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