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棕榈油酸(POA)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影响。将25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棕榈油酸高、中、低剂量组5个小组,每组5只。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连续给药30 d后,测体重;取血测定各剂量组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表明,棕榈油酸能够有效抑制高脂血症小鼠体重的增长,降低血清中TC、TG、LDL-C水平,增加HDL-C水平。灌胃适量棕榈油酸可以达到控制体重增长,降低高脂血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棕榈油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重要的油脂品种,它不仅能应用于食品工业制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可可脂代替品等,还是日用化学工业生产化妆品、肥皂、表面活性剂等产品的重要原料。本文对国内外棕榈油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研究大豆油及其与棕榈油的调和油对健康成人餐后血脂及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的影响。选择22名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先以大豆油制成的流质负荷膳干预,随后以大豆油与棕榈油的调和油(0.9∶1)制成的流质负荷膳干预,2次干预间隔4周,开展餐后脂代谢实验,测定和观察餐后不同时间点血清血脂和氧化应激水平指标的含量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组油对餐后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丙二醛水平变化趋势的影响显著不同;调和油组餐后血清甘油三酯和丙二醛时间曲线下增加的面积大于大豆油组;而大豆油组餐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时间曲线下增加的面积大于调和油;对于餐后血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水平变化趋势的影响,2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相比于大豆油,大豆油与棕榈油的调和油对健康成人餐后血脂的影响有利有弊,作为一种新型调和油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油棕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从其果实中获得的棕榈油年产量已超过大豆油,成为世界第一大油脂。近年来,热风、微波、连续式等杀酵技术,溶剂浸提、超临界萃取、水酶法等油脂提取技术,物理法、化学法及分子蒸馏法油脂精炼技术,以及干法、溶剂法、表面活性剂法等油脂分提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大大促进了棕榈油加工业的发展。阐述了油棕鲜果杀酵、油脂提取、精炼、分提等工序,对棕榈油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粮食与油脂》2013,(11):8-11
该文以精炼棕榈油为原料,研究不同条件超声波处理对棕榈油感官性质、酸值、过氧化值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导致棕榈油中产生絮状物质,且随超声功率增大,絮状物增多。超声波处理后棕榈油酸值与未处理油的酸值相比无显著差异。随贮存时间延长、功率增加、超声时间增加,棕榈油过氧化值呈递增趋势,但在实验条件下,过氧化值均未超过食用精炼棕榈油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测定棕榈硬脂(PalmStearin)、棕榈油(PalmOil)和棕榈液油(PalmOlein)在不同固化温度下的熔点,指出对于不同棕榈油脂样品的熔点测定应控制其适合的固化温度。  相似文献   

8.
调节血脂保健食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高血脂的形成与危害[1~ 4]人体血浆中的脂质主要包括胆固醇(Ch)及其酯、甘油三酯 (TG)、磷酯、游离脂肪酸等 ,由载脂蛋白乳糜微粒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运输 ,其量虽仅占全身脂类的极小部分 ,但代谢却非常活跃。肠道吸收的外源性脂类、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脂类及脂肪组织贮存、脂肪动员都需经过血液 ,故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类代谢的状况。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保持动态平衡 ;由于饮食 (高脂、高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食品过量等 )、疾病 (肥胖病、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9.
探讨高胆固醇海产品的摄食对正常人群血脂的影响。选取33名年龄在22~28岁之间的健康实验人员,每天食用100g鱿鱼,持续20d,并测定实验开始时、10d及20d后,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每日摄入100g鱿鱼,可明显降低受试者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降低18%,P<0.004),但对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浓度及肝功能标志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摄食鱿鱼后血清总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变化,血清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显著增加。提示每日100g鱿鱼的摄入不会影响健康人群血清胆固醇浓度,对动脉粥样硬化不具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过滤过程中添加滤油粉对棕榈油煎炸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滤油粉可使深度煎炸的油脂透光率明显升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棕榈油的氧化稳定时间;在煎炸过程中适当使用滤油粉,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棕榈油的使用时间;但滤油粉不能使深度煎炸的棕榈油品质发生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棕榈油微胶囊化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含油量为30%以上棕榈油微胶囊,并对制备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2.5%(单甘脂∶蔗糖酯=3∶7)、剪切乳化时间6 min、乳化温度为70℃、壁材∶芯材=1.5∶1、进风温度为180℃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包埋率为82.3%、含油量为32.9%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2.
脂类物质是小麦面粉中的重要功能性成分,它对面团特性、面包以及馒头的品质影响很大.综述了小麦脂类的研究进展,包括小麦脂类的分布与种类,脂类的提取方法,脂与淀粉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淀粉特性的影响,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脂在食品中的作用机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蛋黄油体内降血脂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蛋黄油对小鼠血清中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蛋黄油灌服雄性昆明种小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蛋黄油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总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含量,提高小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论:蛋黄油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地位和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一个油脂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 ,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油脂以满足人民生活及工业需要。据统计 ,1997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油是 2 0 0万吨 ,棕榈油 16 2万吨 ,棕榈仁油 1 5万吨 ,其中棕榈油的消费量已位居第 4(见表 2 )。预计 ,至 2 0 0 5年 ,世界棕榈油的消费量将超过大豆油 (见表 1)。作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价值的油脂资源 ,国外就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生产、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已日趋深入[1] ,但在我国有关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研究和介绍资料极少。为此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 ,能加深对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了解 ,并能引起…  相似文献   

16.
Interesterification of palm stearin (PS) with liquid vegetable oils could yield a good solid fat stock that may impart desirable physical properties, because PS is a useful source of vegetable hard fat, providing β′ stable solid fats. Dietary ingestion of olive oil (OO) has been reported to have physiological benefits such as lowering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Fat blends, formulated by binary blends of palm stearin and olive oil in different ratios, were subjected to chemical interesterification with sodium methoxide. The original and interesterified blends were examined for fatty acid and triacylglycerol composition, melting point, solid fat content (SFC) and consistency. Interesterification caused rearrangement of triacylglycerol species, reduction of trisaturated and triunsaturated triacylglycerols content and increase in diunsaturated-monosaturated triacylglycerols of all blends, resulting in lowering of melting point and solid fat content. The incorporation of OO to PS reduced consistency, producing more plastic blends. The mixture and chemical interesterification allowed obtaining fats with various degrees of plasticity, increasing the possibilities for the commercial use of palm stearin and olive oil.  相似文献   

17.
鱿鱼肝脏油的营养成分及对小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方法分析了鱿鱼肝脏的基本营养成分,并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鱿鱼肝脏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了鱿鱼肝脏油对小鼠血脂的影响。结果显示:鱿鱼肝脏蛋白质含量为17.62%、粗脂肪含量为48.42%、灰分1.37%、水分含量为28.44%。鱿鱼肝脏油中脂肪酸共有28种,总量为71.84mg/g,不饱和脂肪酸占73.18%。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灌胃鱿鱼肝脏油的实验组与灌胃猪油的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中TG和LDL-C极显著低于空白组,T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与人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相比,鱿鱼肝脏油更适于调节小鼠血脂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樟树籽仁油与长碳链食用油脂对大鼠血脂及动脉硬化的影响.实验分为6组:4%樟树籽仁油+8%大豆油组(A-1)、8%樟树籽仁油+4%大豆油组(A-2)、12%樟树籽仁油组(B)、12%大豆油组(C)、12%猪油组(D)、空白对照组(E).饲喂7w后,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SOD、AST、ALT指标.结果表明,A-1、A-2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含量极显著低于C、D组(p<0.01),且与D组比较,AAI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AI指数显著降低(p<0.05);B组在降低TC、TG方面与D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降低AI以及升高AAI、HDL-C方面与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HDL-C显著高于E组(p<0.05).在ALT、AST指标上,A-1、A-2、B各组与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食用樟树籽仁油特别是樟树籽仁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油脂对预防大鼠血脂的升高及动脉硬化的形成明显优于猪油组,也优于大豆油组.  相似文献   

19.
《食品工业科技》2013,(09):340-343
为探讨樟树籽仁油与长碳链食用油脂对大鼠血脂及动脉硬化的影响。实验分为6组:4%樟树籽仁油+8%大豆油组(A-1)、8%樟树籽仁油+4%大豆油组(A-2)、12%樟树籽仁油组(B)、12%大豆油组(C)、12%猪油组(D)、空白对照组(E)。饲喂7w后,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SOD、AST、ALT指标。结果表明,A-1、A-2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含量极显著低于C、D组(p<0.01),且与D组比较,AAI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AI指数显著降低(p<0.05);B组在降低TC、TG方面与D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降低AI以及升高AAI、HDL-C方面与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HDL-C显著高于E组(p<0.05)。在ALT、AST指标上,A-1、A-2、B各组与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食用樟树籽仁油特别是樟树籽仁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油脂对预防大鼠血脂的升高及动脉硬化的形成明显优于猪油组,也优于大豆油组。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功能性米糠油与普通米糠油的主要质量指标(酸值、谷维素、维生素E、甾醇含量),重点研究了功能性米糠油调节血脂的功效。小鼠实验表明,功能性米糠油能有效地降低血中总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同时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升高,但是对总胆固醇(TC)的影响不显著。总之,功能性米糠油的降血脂功效要好于普通米糠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