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武汉钢铁公司有四座高炉。一号高炉内容积为1386米~3,于1958年9月13日开炉,1978年10月16日停炉。出于生产条件不稳定,该高炉曾封炉12次(最长封炉时间达264天),实际生产6601天,约18.1年。在较长的时期内其生产水平不高。但是,它第一代共产铁9429641吨,相当于每米~3炉容产铁6804吨,在武钢高炉中一号高炉寿命是创记录的。一号高炉的设计剖面如图1所示。这座  相似文献   

2.
随着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鞍钢炼铁厂于1971年9月30日投产一座容积为2025米~3的高炉。1972年10月15日又投产一座容积由1513米~3扩大至1806米~3的高炉。两座高炉投产后,生产比较稳定。最好的时期,11号高炉1977年5月份系数曾达1.515吨/米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武钢四号高炉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炉缸支柱和炉腰托圈的炭砖水冷薄炉底大型高炉,于1970年9月30日建成投产,至1984年7月11日顺利停炉大修,历时5024天(13年9个多月)。其间经过1974年2月、1977年10月和1981年4月三次中修。一代炉龄产铁量为1293.5万吨,单位有效容积产铁量达到5141吨/米~3·代。四号高炉第一代内型剖面见图1。二、停炉前的准备工作停炉前夕,炉况基本顺行,要求停炉前一天(9日)炉温:〔Si〕0.95~1.05%;炉渣碱度0.90~0.95。炉料由烧结矿和海南矿组成,每批加锰矿800公斤。小休风期间(476分钟)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武钢四号高炉是我国第一座炉身采用汽化冷却,炉底采用水冷薄炉底全炭砖的大型高炉(2516米~3)。它是利用苏联1513米~3的高炉设备建成的。于1970年9月30日投产,1984年7月11日停炉大修,一代寿命13年10个月,一代产铁量1293.5万吨。扣除休风检修时间,实际作业5024天,单位炉容产铁5141吨/米~3·代。投产初期,曾发现炉基多处冒煤气,东铁口冷却壁烧坏,炉身冷却壁大量破损,电子秤及其他设备经常发生故障,高炉长期处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武钢4号高炉是1970年5月份边设计边施工,于同年9月30日建成投产的,容积为2516米~3,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高炉。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主要设备是由1513米~3高炉配套设备改制的,如利用2台4250米~3/分风机并联送风、料车卷扬机为22.5吨、料车容积为15米~3、料钟平衡杆装置进行局部加固等。因此,对2516米~3高炉而言,无论是风机、上料和装料设备能力与日产生铁5000吨的要求均不相通应。特别是1977年10月从国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武钢四号高炉有效容积为2516米~3。第一代于1970年9月30日开炉,1974年2月17日停炉中修,历时1235日。其间更换大、小钟各两个,另焊补大、小钟各一次。除去计划休风时间,实际生产1214日。总产铁量为234.7万吨。  相似文献   

7.
日本钢铁公司(新日本制铁)大分钢铁厂新建的1号高炉已于1972年4月19日开始生产。该高炉的日产量预期将达到10000吨。这是日本第二座日产万吨生铁的巨型高炉(第一座为日本钢管公司福山钢铁厂的4号高炉)。此高炉的内部容积为4158米~3,炉缸直径为14米,设有四个出铁口、两个出渣口和38个风口。炉子采用高压操作,最大炉顶压力为2.5公斤/  相似文献   

8.
宝钢1号高炉于1985年9月15日投产后,形成年产300万吨钢的生产体系。二期工程计划于1986年动工,1991年完成,使生产能力扩大到600万吨的规模。二期工程中2号高炉内容积为4063米~3(与1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地方中小钢铁企业是我国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中省属地方中型骨干厂(以下简称骨干厂)拥有100~620米~3高炉126座,总容积2060米~3,设备能力超过1100万吨/年。1982年实际产铁743万吨,占全国生铁总产量21%。地县小铁厂经过初步调整,到1982年底,尚保留100米~3以下小高炉153座,容积4465米~3,当年产铁201万吨。几年来中小高炉的生产对促进地方工农业发展起了重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日本神户钢铁公司加古川钢铁厂有三个铁矿石原料准备工厂:两个球团广(设计能力各200万吨/年)和一个烧结厂(设计能力250万吨/年)。三个厂生产的自熔性球团和自熔性烧结矿用作1号高炉(内容积=2843米~3、炉缸直径=11.6米)和2号高炉(内容积=3850米~3、  相似文献   

11.
包钢3号高炉1970年10月1日建成投产1988年7月5日停炉大修。一代寿命17年零9个月,总产铁量779.27万吨,中间中修一次,小修两次,实际作业5685天,单位炉容产铁4329.3吨/米~3代。3号高炉容积为1800米~3。炉底为风冷式碳砖,高铝砖综合砌筑,下四层为满铺碳砖,以上九层周边环砌碳砖,中间立砌高铝砖,总厚度5.2米。炉缸全部砌筑碳砖,炉腹砌高铝砖,炉腰托圈以上砌二十三层碳砖,并在Г型冷却壁上又加砌一层。冷却设备从炉底至炉身安装光面冷却壁共十一段,支梁式水箱两层,托圈处横卧扁水箱一层。其结构形式第十一段冷却壁为Г型,五段冷却壁为双层水管。包钢3号高炉开炉投产后,主要冶炼含氟矿,含氟量为1.5~2.5%。1978年以前  相似文献   

12.
鞍钢2580米~3高炉(即七高炉)是在原七、八高炉的基础上建成的,并于1977年12月27日投入生产,1980年4月9日停炉中修,整个炉役历时823日8时37分,共生产2997776吨生铁。该炉役期间的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为1.438吨/米~3·日,冶炼  相似文献   

13.
苏联切列波维茨冶金工厂有四座高炉。1,2,3,4号高炉的容积分别为1007,1033,2000和2700米~3。高炉鼓风富氧量32—34%,采用高压差强化操作,利用系数达2.7吨/米~3。近几年来,尽管高炉进行强化冶炼、原料质量下降以及使用含锌炉料,但炉身寿命还是明显地延长了(表1)。从表中可看出,1000米~3级高炉炉身寿命已达10—12年,2000—2700米~3高炉则为7—9年。  相似文献   

14.
英国雷达卡一号高炉的有效容积为4573米~3,炉缸直径为14米,是目前世界上使用PW型无钟炉顶最大的高炉之一.该高炉于1979年10月12日开炉,由于受到国内钢铁产量的影响,随后于1979年12月27日封炉,共封炉113天.恢复生产以来,使用全焦操作,日产生铁约为7500吨,到1981年7月20日止,已生产生铁三百万吨.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武钢三号高炉容积1513米~3,是双钟料车式高炉,有三座考贝式内燃热风炉。第一代炉役自1969年4月开炉至1976年11月20日停炉大修,历时七年零七个月,共产生铁343.6万吨。第二代炉役1977年6月开炉,生产了五年半时间,因热风炉破损严重,斜桥结构变形,于1982年12月7日停炉中修,累计产铁已达421.1万吨。第二代高炉的炉体和冷却设备结构,在第一代基础上进行了某些改进,如将炉底下部满铺的碳捣预制块改为碳砖,减薄了炉底厚度,炉底冷却设施由风冷改水冷;炉腰以上冷却设备全部改为镶砖冷却壁,最上层冷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末起我国高炉开始定型化,从苏联引进1386米~3及1513米~3定型设计,国内也完成了一套定型设计如210、255、620、1053、1200米~3。对定型化曾有不同看法,且有改变定型设计取得增产效果的例子。如马鞍山钢铁公司250米~3高炉改为300米~3,1972年300米~3高炉比250米~3高炉平均日产高80吨,焦比低20~40公斤。武钢二高炉由1386米~3改为1436米~3,1966年二高炉比一高炉总产量多4.3万吨。武钢四高炉利用1513米~3设备扩建为2516米~3只增加7000米~3风机一台,1978年四高炉年产量达到140万吨比1513米~3的三高炉多产55万吨。这些实践提出了一个问题;高炉设计定型化是否有利?  相似文献   

17.
一、节焦和增铁的关系假设 K——高炉的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吨铁/米~3有效容积·日; i——冶炼强度,吨焦/米~3有效容积·日(指综合冶强); k——焦比,吨焦/吨铁(指综合焦比,喷吹物以适当比例折算为焦炭)。则 K=i/k……(1) 式(1)是大家熟知的,它表明提高高炉的有效容积利用系数有两条途径,即提高冶  相似文献   

18.
苏钢一号高炉优质、长寿、低耗、高产、安全技术成果,四号高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应用技术成果鉴定会于1990年3月9日在苏州钢铁厂召开。会议由省冶金工业厅主持,有冶金部科技司、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华东冶金学院、市计经委、科委、冶金公司等专家代表参加。专家委员会对苏钢一、四号高炉成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一号高炉84m~3未经中修,一代炉龄接近8年,每m~3高炉有效容积产铁达到5081吨,创国内同类型高炉一代炉役寿命最长、产铁最高的记录,进入长寿高产低耗安全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四号高炉有效容积为2516米~3,炉喉直径8200毫米,大钟直径6100毫米,小钟直径2500毫米。第一代于1970年9月30日开炉,1974年2月17日停炉中修。在1970年至1973年6月期间,由于三烧尚未建成,高炉冶炼以块矿为主,辅以少量的二烧球团矿。1973年6月三烧投产后,高炉冶炼则以烧结矿为主。随着烧结率的提  相似文献   

20.
Platt.  J  杨来鹏 《武钢技术》1989,(6):12-20
一、引言自1981年后,澳大利亚的钢铁工业和其他国家一样,进行了一个大的合理调整,粗钢产量已从年产900万吨,降低到年产680万吨,生产的高炉,已从12座减至5座。在布罗肯·希尔钢铁公司的堪培拉港厂,现有两座高炉生产,四高炉内容积1815米~3,炉缸直径9米(29.5呎),五高炉内容积3045米~3,炉缸直径12.15米(40呎)。自1984年以后,已要求两座高炉在产量最高的水平上操作,同时在控制成本和改善铁水质量方面,受到很大压力,而对炉体寿命也要求尽可能延长。本文首先介绍近三年高炉操作进步的主要方面是精选原料、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