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西湖凹陷不同时期断裂、褶皱构造组合特征分析了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演化 ;利用有限元法模拟了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及其两侧深凹区油气主要成藏期的应力场分布特征 ,分析了应力场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构造应力是本区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 ,在中央背斜带及邻区 ,油气主要向应力低值区运移聚集 ;中新世晚期 ,NNE向断裂相对封闭 ,WNW向断裂相对开启  相似文献   

2.
东海西湖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西湖凹陷不同时期断裂,褶皱构造组合特征分析了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利用有限元法模拟了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及其两侧深凹区油气主要成藏期的应力场分布特征。分析了应力场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构造应力是本区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在中央背斜带及邻区,油气主要向应力低值区运移聚集;中新世晚期,NNE向断裂相对封闭,WNW向断裂相对开启。  相似文献   

3.
运用断裂控烃理论的原理,对柴北缘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运聚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受北部祁连山、西部阿尔金山和南部昆仑山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柴北缘发育北西-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纵向上形成深、浅2套断裂系统,控制多组构造带的形成与展布,具有明显的断裂控藏特征,主要表现在断裂控制了深、浅层各类构造圈闭的形成,是油气纵向运移的惟一通道,也是浅层滑脱构造油气藏的重要遮挡因素,严格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总结出断控冲起一断滑构造聚油、断裂输导天然气运聚成藏等5种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划分出5个相应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区,对柴北缘地区下一步勘探有重要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六甲合同区油气运聚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马六甲合同区烃源岩生、排烃期和构造发育史及区内油气的垂向和侧向运聚规律。本区主要有两个油气运聚期,早期运移发生在中-晚中新世,对本区油气成藏影响不大;晚期运移发生在晚中新世-上新世,由于该时期恰逢生烃中心进入生排烃高峰,且研究区内发生了最大的一次构造运动,所以成为本区关键成藏期。受构造运动控制,本区油气在地质历史中主要向西部运移,只有一小部分向东部运移,因此西部构造区带应是主要储油区带。今后应加强西部构造带圈闭的勘探和评价工作。图6参5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在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源岩排烃分布区、倒灌式油气运移源岩超压分布区和输导断裂分布区,确定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平面分布区;通过确定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最大深度分布和输导断裂延伸长度分布,确定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纵向分布区,将二者组合,建立了一套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的预测中.结果表明: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分布广泛,平面上除了东北边部和东南边部局部地区外,整个凹陷大部分地区皆为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平面分布区;纵向上倒灌式油气运聚最大深度可达500 m以上,主要分布在其北部和中部地区,由此向其四周逐渐减小,在凹陷东南边部和西南局部地区减小至100 m以下.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有利于上覆青一段源岩生成油气在超压作用下通过输导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运移和聚集,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含油气盆地浅层油源断裂的油气富集规律,全面考虑了影响浅层油源断裂运聚油气的三方面因素:油源断裂输导性、下伏被油源断裂断穿的所有区域性泥岩层的渗漏性、上覆浅层泥岩盖层的封闭性,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受油源断裂控制的浅层砂泥岩地层油气运聚时期的预测方法。明确了浅层油源断裂运聚油气的时期应是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期、下伏被断裂穿过所有区域性泥岩层渗漏时期、以及上覆浅层泥岩盖层封闭性形成时期三者的叠合时期。将该方法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浅层馆陶组地层,明确港东断裂油气运聚时期为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至沉积结束。油气运聚时期的确定对指导含油气盆地浅层油源断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南堡凹陷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气分布和油气运聚过程之间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方法,对其油气运聚过程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层位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均可分为垂向输导运移和侧向分流聚集2个过程.油气垂向输导运移过程主要受到2个因素的控制:油源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区域性盖层断接厚度大小控制着油气富集层位;油气侧向分流聚集过程主要受到3个因素控制:区域性盖层上下高砂地比地层有利于油气侧向分流,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断裂组合方式不同导致油气富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兴隆台地区古近系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兴隆台地区古近系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古近系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根据流体变化特征,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和勘探现状,分析了兴隆台地区古近系的油气运聚特征.指出兴隆台地区古近系主要存在三种油气运聚模式,分别为断层型垂向运聚模式,受不整合面、断裂、砂体共同控制的阶梯状运聚模式,不整合面和砂体侧向运聚模式,来自兴隆台地区自身与周边清水洼陷和盘山洼陷的油气通过以上三种运聚模式沿南、西、南东方向向兴隆台地区高部位运移聚集,那些处于油气运移通道附近的低流体势区是油气汇聚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9.
歧口凹陷断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渤海湾盆地断裂十分发育,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相当复杂.本文在概述歧口凹陷(东部)上、下断裂系统、断裂组合类型及断裂带划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断裂对油气运聚的5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车镇北部陡坡带具有形成大中型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条件,油气成藏符合"T-S"油气运聚模式.由于车镇地区东西两段地质结构的差异,该油气运聚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又有所侧重:在断裂不发育的车西地区,应着重于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积极寻找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而在断裂较为发育、油气输导较为便利的大王庄-郭局子地区,应加强构造背景分析,积极寻找油气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四川盆地西北部古生界海相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和平面分带性,研究梳理了古生界油气成藏特征,探讨了不同构造背景下油气聚集的差异化特征,揭示了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对古生界海相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前陆盆地构造运动在纵向上促进了古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在横向上对逆冲推覆带—坳陷带烃源岩热演化具有一定的延迟效应。前陆盆地构造深埋作用造成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挤压运动使储层孔隙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逆冲断裂破坏了前陆冲断带地区盖层的封盖能力,降低了圈闭的有效性,前缘隐伏带和坳陷带发育断块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保存条件较好。综合分析认为逆冲推覆带受不整合面—断层疏导体系影响,古生界油气藏具有“早油晚气、后期调整、保存控藏”的特征,前缘隐伏带受渗透层—断层组合的阶梯状疏导体系控制,具有“多源充注、多期运聚、通源断裂控藏”成藏特征,而坳陷带主要受层间断裂垂向疏导体系控制,气藏具有“近源充注、持续供烃、层间断裂控藏”成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前缘隐伏带是川西海相深层油气突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通过解析区内的色力布亚、康塔库木、罗斯塔格、鸟山及玛扎塔格等断裂的活动特征,明确了该斜坡北缘断裂的活动样式、形成期次及断裂发育的平面过渡关系,并进一步明晰了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与塔里木板块南缘造山带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断裂活动样式与巴楚隆起的整体变形协调,东段表现为向北凸出的弧形逆冲断裂,西段发育强烈的逆冲隆升和走滑断裂,而中段则为调节过渡带,导致断裂的挤压应力来自塔里木盆地南缘帕米尔高原与西昆仑造山带的持续碰撞;(2)麦盖提斜坡北缘可识别出早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3)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发育正断层、盖层滑脱和基底卷入等构造样式;(4)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形成了构造圈闭,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此外,板块南缘持续的挤压作用造成昆仑造山带走向分为西段北西向和东段近东西向两部分,与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走向较为一致。这也为塔西南坳陷中段发育北东向展布的南华系—震旦系裂谷提供了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潜力及运聚规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准噶尔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大,探明率低,勘探潜力巨大。天然气运聚规律和特点表明,区域构造运动主控天然气运移,流体势决定天然气运移的方向和聚集场所,断裂和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异常高压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具有深盆气藏发育的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因此,斜坡带上倾方向和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和有利聚集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是潜力巨大的油气富集带,盆地前缘带深层具有多个异常压力封存箱,具备形成深盆气藏的地质条件。这些地区将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围斜区发育一系列北东走向的走滑断裂,主要发育花状构造、平行高陡断裂带、雁列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加里东中期塔中Ⅰ号断裂、南缘断裂活动剧烈,北西向的逆掩岩片或滑动块体中由于差异运动而形成了北东走向的撕裂断层-调节断层。加里东末期塔中地区受到东南向强烈斜向挤压作用是走滑断裂形成的动力机制,在基底薄弱带的基础上,塔中地区发生了右旋走滑特征。在这种板内挤压转换构造背景下,形成了一些连接北西向逆冲断层的北东向走滑断裂。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断裂基本上沿着加里东中期的调节断层带的基础上继承发育,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还控制了古生界碎屑岩构造圈闭的发育,并作为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深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21 000 km二维地震和近3 000 km2三维地震进行深层断裂体系的系统解译研究。研究表明,深层断裂具有以下3个特征:(1)控制沉积盖层构造变形;(2)纵向上规模大,下部断入基底,上部断入飞仙关组,同时伴有花状断裂产生;(3)深、浅层断裂特征明显不同,深层断裂角度陡,以走滑断裂为主,浅层断裂角度相对较缓,以逆断层为主。在大川中地区共解释断裂172条,断裂平面延伸长度3~79 km不等。深层断裂平面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和分带性,威远-资阳-遂宁-大足一带,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巴中-仪陇-广安一带,以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平昌-达州一带,以近南北向为主。深层断裂对该区沉积相带和有利沉积体的分布有控制作用,可以沟通低孔隙和致密储层,有效改善储层物性,提高油气产能。深层断裂可以控制局部构造圈闭的形成;同时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有效沟通烃源岩和储集层,控制异源型烃源体系的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6.
麦盖提斜坡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结合钻井信息,解析了斜坡东段玛东冲断带和玛扎塔格等断裂活动特征,明确了断裂活动样式和形成期次,讨论了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斜坡东段发育早加里东、晚加里东、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玛扎塔格断裂形成于早加里东期,定型于喜马拉雅期,构造样式由滑脱背斜转为基底卷入背斜,与西侧的鸟山断裂为同一条断裂,喜马拉雅晚期与古董山断裂连为一体,南北向展布的玛南1井断裂为调节断裂;玛东冲断带形成于中加里东中期,定型于晚加里东期,构造样式为滑脱背斜,其与西南部发育的玉北1井断裂、胜和断裂同期形成,后者定型于晚海西期。勘探证实,已发现油气藏与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定型构造圈闭有关,晚海西期定型构造含油,喜马拉雅期定型构造含气。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南海北部陆缘晚期(或浅层)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和方法,指出晚期油气成藏具有海底麻坑、气烟囱、"地震模糊带"和"亮点"等地震异常特征,从地化特征上可划分为浅层生物气、成熟—高成熟热解气和高含CO2热解气等3种油气成藏类型.在研究新构造运动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逆断层、正断层和底辟—走滑断层3个断层活动区的晚期油气成藏机理,指出断层晚期活动和后期快速沉降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和再分配,晚期油气成藏主要沿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东方—乐东区和沿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及珠江口盆地坳陷边缘斜坡带等分布,有利于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北部块断带断层控烃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孔友  查明 《石油学报》2007,28(3):17-22
柴达木盆地北部块断带断层对油气成藏有控制作用.在剖面上,该区发育3套断层系统,即下部冲断层系统、上部滑脱断层系统和顶部正断层系统.下部冲断层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及深层原生油气藏的形成,上部滑脱断层控制中浅层圈闭和次生油气藏的形成,而顶部正断层对油气藏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表明,在研究区断层静止期,侧向封闭性由深到浅变好,垂向封闭性由西向东增强;在活动期,断层构成油气垂向运移的关键通道.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具有上下连通、归一和分隔3种模式,其中上下连通和归一模式的输导能力强,分隔模式的输导能力差.这是造成该区主要构造油气富集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GMGS1与GMGS3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钻探区的钻探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基于高分辨率准3D地震资料,结合实际钻探结果,从"水合物运聚体系"的角度,对上述两个钻探区含气流体运移疏导通道类型、发育演化特点及其对水合物成藏的控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钻探区相距甚近且地质背景相同,但含气流体运移通道类型、组合样式、发育演化特点和运移效能却存在着差异,使得二者气体来源不同;(2)GMGS1钻探区以气烟囱模糊带和中小尺度断层作为主要运聚通道系统,缺乏沟通古近系烃源岩与浅层水合物稳定域的沟源断裂,深部热成因气运移效能低,水合物气源以浅层生物气占绝对优势;(3)GMGS3钻探区靠近白云凹陷东部泥底辟及断层发育区,通道运移效能较高,源自深部古近系烃源岩的热成因气能够通过疑似泥底辟、气烟囱模糊带及断层垂向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域,热成因气对其水合物成藏的贡献要大于前者。结论认为,含气流体运聚通道的差异可能是使得上述两个钻探区水合物气体来源及运聚富集程度等出现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哈拉哈塘地区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含油区带,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油气富集规律预测难度大.为此,基于地震资料解释,对哈拉哈塘地区热瓦普区块深层碳酸盐岩的断裂展布、成藏期古构造进行系统研究.储层展布及产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次级NE—SW向、NW—SE向及近SN向分支断裂对油气进行二次调整运移,在其上倾倾末端储层发育终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