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R32变频制冷系统试验装置进行研究,改变电子膨胀阀开度和变频压缩机频率,对不同频率、不同蒸发器出口过热度下压缩机电效率和容积效率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低频率时(25~35 Hz)压缩机电效率比高频率(40~60 Hz)时要高,而容积效率比高频率时要低。在不同工况下,不同压缩机频率的电效率和容积效率随蒸发器出口过热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当过热度处于4~6 K范围内时,压缩机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在车用热泵系统中,电子膨胀阀过热度设定值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搭建车用热泵系统实验台,在超低温工况-10 ℃下,通过电子膨胀阀对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压缩机排气口过热度进行控制,分析电子膨胀阀过热度设定值对系统主要制热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主阀过热度设定值从1 ℃升高到9 ℃时,压缩机排气温度随之升高,系统制热量降低了14.2%,压缩机功率降低了20.0%。当补阀过热度设定值从10 ℃升高到30 ℃时,压缩机排气温度随之升高,系统制热量降低了23.0%,压缩机功率降低了29.2%。主阀过热度最优设定值为5 ℃,补阀过热度最优设定值为20 ℃,此时系统制热能效比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电子膨胀阀对蒸发器过热度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制冷系统控制试验台,试验得出电子膨胀阀的最小稳态过热度曲线,并在动态响应试验中得出蒸发器增益与时间常数、延迟时间与蒸发温度和过热度的关联性,从而为电子膨胀阀的控制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膨胀阀开度连续变化使蒸发器出口由大过热度到一定量的回液这一过程分为四种情形,通过试验了解系统及压缩机在各状态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压缩机在30Hz到80Hz各频率下,过热度从10~70℃降到蒸发器出口大量回液,系统性能系数均在'0'过热有最高点.相对于过热度2~70℃制冷量Q0增大4%~12%,COP提高6%~13%,在'0'过热后回液量进一步加大系统性能降低,但在'0'过热点附近蒸发器出口存在明显震荡.  相似文献   

5.
《流体机械》2016,(10):80-85
在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中,通常控制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尽可能小来提高蒸发器换热面积的利用率,但过热度过低会诱发制冷系统的振荡。本文分别对变制冷剂流量制冷系统在过热度振荡段和过热度稳定段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压缩机容积效率和等熵压缩效率的振荡幅度和振荡周期变化相似;(2)随着过热度的增大,系统制冷量和COP先缓慢减小。当过热度大于最小稳定过热度后,制冷量和COP的减小幅度变大;(3)当过热度增大时,压缩机容积效率在0~4 K范围内先大幅减小,后逐渐增加,在4~6 K时又逐渐减小,其在制冷量对应的最小稳定过热度附近具有最大值;(4)当系统过热度达到最小稳定过热度时,系统各项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压缩机排气温度与过热度几乎呈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排气温度与过热度的关系,将系统控制在最小稳定过热度处。  相似文献   

6.
在制冷陈列柜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脉冲式膨胀阀制冷系统的性能试验台,通过调节脉冲电子信号,对脉冲膨胀阀进行了节流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得出了脉冲膨胀阀的节流特性规律,指出对脉冲膨胀阀节流特性有影响的因素.研究表明供液系数是影响制冷系统蒸发温度的主要因素,而脉冲频率会影响系统达到稳定的时间以及蒸发温度的波动情况,并对三种节流机构(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和脉冲膨胀阀)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研究表明使用脉冲膨胀阀的蒸发器蒸发温度变化规律有别于热力膨胀阀和传统的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入口和出口的温度在开机很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稳定的蒸发温度,并能稳定在很小的过热度范围内.使用脉冲膨胀阀的制冷系统能很好的实现制冷循环的节流效果,调节脉冲信号可使系统满足工况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变频滚动转子式制冷系统试验台,研究了压缩机在不同吸气过热度状态下,系统性能与制冷剂/油流型的对应关系,以寻求通过观测流型判断系统是否处于高效、安全运行状态的方法。等水温条件下,分别设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为:10℃/42℃,20℃/42℃。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制冷剂/油混合物在膨胀阀出口、蒸发器出口表现出不同流型,并根据润滑油、制冷剂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做初步分析,对试验现象进行解释,并得出蒸发器的换热性能随吸气过热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系统性能与制冷剂/润滑油流型的对应关系,基于制冷剂/润滑油流型可视化试验系统,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过热度对蒸发器出口水平管和竖直管内R134a/润滑油流型的影响规律,并试验研究了工况2下热泵系统循环性能随过热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15℃左右的过热度范围内,3种工况下R134a/润滑油在水平管内均会出现相同的4种流型,而在竖直管内则均会出现相同的3种流型;R134a/润滑油在水平管和竖直管内流型(除分层环状流外)对应的过热度范围和流型转变过热度(除第一水平流型转变过热度外)均受热源进口温度的显著影响;工况2下系统COP和制热量均在过渡状态时获得较大值,并在第一水平流型转变过热度(0.2℃)处分别获得最大值5.348,4.386 k W。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了微通道蒸发器内置长笛型分液管一次节流深度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以7.5kW房间空调器为试验样机,通过焓差试验分析因微通道蒸发器的内置长笛型分液管存在二次节流作用,而引起样机一次节流深度的变化情况。在性能测试试验中,分析了一次节流深度对蒸发器进出口压差、平均蒸发温度、过热度、过冷度、输入功率和能效比的影响。从这些分析中得出,当蒸发器的入口压力约为1000kPa时达到最佳一次节流深度,此时机组具有较高的制冷量和能效比以及适当的过热度,兼顾了机组性能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设计制作了采用翅片管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CO_2热泵热水机试验样机。在焓差试验室中,环境温度-15~32℃范围,出水温度在65~90℃范围内,对该热泵热水器的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膨胀阀常规的过热度控制方法,通过排气温度来控制膨胀阀的开度更为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11.
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节流降压形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朴  陈江平  陈芝久 《流体机械》2002,30(4):41-43,10
对膨胀机、涡流管、膨胀阀3种节流形式的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膨胀机或者涡流管的膨胀形式可提高系统的COP,降低系统不可逆损失,是以后提高跨临界二氧化碳系统COP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电子膨胀阀性能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动式电子膨胀阀结构原理,设计、实现了电子膨胀阀性能测试台,并进行测试及结果分析,为电子膨胀阀的开发及在制冷系统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制冷系统启动过程中状态参数变化范围大、速度快,如果用电子膨胀阀作节流元件,其控制不同于稳定运行时的控制策略。针对启动过程制冷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球型快开热力膨胀阀为对象,采用试验方法研究阀开度以及进口制冷剂密度、出口干度对膨胀阀流量系数CD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膨胀阀的流量系数几乎不受阀门开度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进口制冷剂密度和出口干度,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球型快开热力膨胀阀的流量系数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拟合关系式计算出的制冷剂流量与实际流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  相似文献   

15.
电子膨胀阀流量特性及选型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乐平  张早校  郁永章 《流体机械》2000,28(12):51-53,28
通过对R22和R410a(R32/R125:50/50wt%)的电子膨胀阀的流量特性及其它性质的分析计算,得出了采用R410a和R22的电子膨胀阀的流通性能,以及在变工况条件下流量系数、制冷剂流量和系统制冷量的变化趋势。采用不同工质时,空调系统中的电子膨胀也要作相应的更换,并计算出了相应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6.
吸气压力的控制是压缩机性能测试的难点之一。依据膨胀阀流量特性的分析,采用两种典型特性的膨胀阀对冷量大小不同的压缩机的测控,以及试验数据的偏差分析,得出了膨胀阀特性对压缩机性能精度影响的趋势,为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系统的设计及膨胀阀的选择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电子膨胀阀-压缩机的同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电子膨胀阀和压缩机的一般控制方案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控制方法:电子膨胀阀一压缩机的同步控制,并以具体的电子膨胀阀和压缩机为例说明了此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用Yong分析方法对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带节流阀和带膨胀机系统进行分析,发现节流阀的Yong损失较大,用膨胀机代替节流阀后,可使这部分损失降低,提高系统Yong效率。在带膨胀机的系统中,主要Yong损失发生在气体冷却器、压缩机和膨胀机,其中高压侧压力、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以及蒸发温度对各部件的Yong损失和Yong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优化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参数。用Yong分析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价,可为系统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新结构电磁膨胀阀;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该阀的动态模型并进行了流量特性仿真,完成了新阀的样机制作。经样机实验证明,新阀的主要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