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建立具有微线段齿廓的基本齿条数学模型基础上 ,应用齿轮啮合原理 (啮合方程 ) ,在齿轮坐标系中获得具有微线段齿廓的非圆齿轮齿廓曲线的数学模型。并用计算机图形仿真的方法 ,绘制出微线段齿廓的椭圆齿轮和高阶椭圆齿轮的齿廓曲线 相似文献
2.
3.
依据非圆齿轮啮合原理,根据点在刀具坐标和工件坐标的相互转换关系,利用计算机图形仿真的方法,展现了高速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中齿形的形成过程.图形仿真的结果,可以为非圆齿轮的进一步研究和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以正弦曲线为生成齿条的齿廓曲线的新型齿轮。与渐开线的生成齿条不同,正弦齿条的设计齿形角与齿轮高度、齿轮厚度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设计压力角增大,则齿轮高度减小、厚度增大。因此,当压力角大时有利于增强齿轮强度。通过齿廓图形仿真发现,正弦齿条生成的齿轮发生根切的倾向明显小于渐开线齿轮,所生成齿轮的齿廓与双圆弧齿轮相似,因而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要高于渐开线齿轮。 相似文献
5.
根据齿轮误差同变速器噪声的关系来看,齿形误差是影响变速器噪声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齿形误差包括两个方面:齿形的形状误差和压力角偏差。对于齿形而言,齿形的形状影响噪声,鼓形齿形可以降低变速器噪声。 相似文献
6.
针对杯形柔轮在波发生器作用下的锥度变形特征造成垂直于回转轴的横截面内中面变形曲线差异的问题,设计刚轮空间齿廓以提高谐波齿轮的啮合性能。基于杯形柔轮的空间变性特征,将刚轮空间齿廓设计转化为垂直于轴线的多个横截面内的平面齿廓设计。设计了与变形后的柔轮齿廓实现空间啮合的刚轮空间齿廓设计方法,及其啮合齿面间的侧隙计算方法。基于多个平面内的共轭齿廓,利用放样算法生成空间齿廓,并进行干涉检查和侧隙结果验证。验证表明:空间齿廓能增大啮合区间和齿廓接触面积;采用两截面直引导线的放样方法生成的空间齿廓与多个截面内设计的共轭齿廓差别不大,可以满足一般精度的谐波齿廓传动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8.
9.
史诺;刘琼;陈振;张吕康;田文婷;何玺 《制造技术与机床》2025,(7):43-49
针对非圆齿轮传动易形成齿面磨损,导致啮合侧隙增大从而降低传动精度的问题,提出耦合变齿厚齿轮结构特点构建变齿厚非圆齿轮的方案。根据变齿厚轮齿的调隙原理及结构形态,以非圆齿轮节曲线为基准创建多层包络模型,通过图像处理方法提取齿廓曲线,将各个截面的齿廓曲线扫掠后形成变齿厚非圆齿轮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采用多轴电火花线切割的方式进行加工,最后搭建试验台进行啮合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变齿厚非圆齿轮副啮合平稳,运行中无干涉,调节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轴向相对位置即可实现啮合侧隙的调节,从动轮输出的角速度曲线符合预期运动规律,变齿厚非圆齿轮有利于变速状态下的精密传动,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齿轮传动提出变位系数随节曲线位置变化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解决非圆齿轮传动的设计。首先建立具有移距变位量的生成齿条模型和节曲线纯滚动模型,而后用啮合方程将这两个模型结合起来,经坐标变换后在齿轮坐标系中获得变位非圆齿轮的齿廓曲线数学模型。根据非圆齿轮节曲线的曲率半径随节曲线位置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由节曲线位置确定变位系数的变系数移距变位方法。以高阶椭圆齿轮的变位传动设计为例,设计了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变位系数函数,用计算机图形仿真的方法获得其齿廓曲线,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