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木棉纤维的基本性质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棉纤维是热带木棉的果实纤维,具有中空、壁薄、拒水吸油等特点而被用于被褥、枕头絮填料、浮力及吸油材料等,而在造纸领域的应用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对木棉纤维的化学成分及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表征,对木棉纤维的打浆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木棉纤维的硝酸-乙醇纤维素、Klason木素、戊聚糖含量分别为43.73%、11.36%、37.43%;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研究显示木棉纤维表面光滑、壁薄中空、壁/腔比很小;X射线衍射测定木棉纤维的结晶度为31.29%.槽式打浆对木棉纤维主要起切断作用,用PFI磨磨浆11000转后,木棉纤维浆料的打浆度由17°SR提高到26°SR.  相似文献   

2.
木棉纤维是一种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蜡质、具有大中腔、薄纤维壁、低密度等特点的天然纤维,这些特征让其在吸油、吸声等吸附材料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因为木棉纤维是一种保暖性极高的材料,使其在纺织中也有所应用。本文从木棉纤维的结构与形貌入手,接着介绍其基本性能,详细阐述了木棉纤维在吸附材料以及在纺织材料中克服的纺纱与可染困难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并对木棉纤维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木棉纤维的结构与热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化学分析、SEM、红外光谱、X-衍射和热分析研究了木棉纤维的化学组成、结晶结构和热学性能,并与普通棉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木棉纤维具有高含量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其胞壁很薄,中空度达90%。木棉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小于棉纤维,不过其晶粒取向度较高。红外光谱也显示木棉纤维的木聚糖结构比较特殊,具有异常高的乙酰基的取代度。木棉纤维的热分解温度明显低于棉纤维,不过其热分解的温度区间较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木棉纤维对油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分析了木棉纤维对汽油、植物油、润滑油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观测了原木棉纤维和吸油后的木棉纤维的微观结构变化。得出:木棉纤维对3种油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3种油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热力学模型。木棉纤维作为吸油材料,对3种不同黏度的油都具有较强的吸附性。25℃条件下,木棉纤维对汽油、植物油和润滑油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18.6、21.2和26.1 g/g,吸附机理以物理吸附为主。纤维SEM照片显示木棉纤维具有壁薄中腔大的特点,吸附油后,纤维中腔储油,纤维之间出现相互黏连及折痕。FTIR谱图显示分别吸附3种油的木棉纤维除具有纤维自身的特征峰外,还分别具有汽油、植物油和润滑油的特征峰,表明了木棉纤维对3种油具有吸附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木棉纤维的保暖性能,对木棉纤维、棉纤维、Coolplus纤维保暖性能进行测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木棉纤维平均每升高1℃温度的时间为45.4s,平均每降低1℃温度的时间为138.2s,木棉纤维升温过程比较快,降温过程也比较快。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测定了木棉纤维与涤纶中空纤维的形态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木棉纤维壁比较薄,纵向表面有微小凸痕,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中空结构;涤纶中空纤维的纵向表面平直光滑,纤维壁较厚,壁厚均匀,横截面呈椭圆形,有中腔。木棉纤维的吸放湿性、抗静电性、保暖性、染色性均比涤纶中空纤维好。木棉纤维常温下能耐稀酸和稀碱作用,但是不耐强酸。涤纶中空纤维常温下耐酸碱性较好。木棉纤维比涤纶中空纤维易燃。  相似文献   

7.
研究木棉纤维的保暖性能,对木棉纤维、棉纤维、Coolplus纤维保暖性能进行测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木棉纤维平均每升高1℃温度的时间为45.4s,平均每降低1℃温度的时间为138.2s,木棉纤维升温过程比较快,降温过程也比较快。  相似文献   

8.
木棉纤维作为近年来受关注度较高的天然纤维,为众多学者所研究。介绍木棉纤维的结构及基本性能,概述木棉集合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展望木棉纤维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木棉纤维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木棉纤维的基本结构与性能,综述了木棉纤维及应用的研究成果,并就木棉纤维的优势性能在服用、家纺及智能等新的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木棉纤维的基本结构与性能,综述了木棉纤维及应用的研究成果,并就木棉纤维的优势性能在服用、家纺及智能等新的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木棉纱在织造过程中开口不清、断头率高等实际生产问题,本文针对木棉和棉纤维的特性,采用相似相容的原理,选择PVA1299、氧化玉米淀粉、聚丙烯酸配制浆料.并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确定上浆工艺中的含固量、PVA和氧化玉米淀粉的比例、氧化玉米淀粉与聚丙烯酸类浆料配比、浆槽温度等4个因素,再考核其增强率、毛羽降低率、耐磨次数、减伸率、上浆率等5个指标,最终确定各因素随各水平的变化规律和最佳上浆工艺:含固量9%,PVA、氧化玉米淀粉和聚丙烯酸为1.5∶1∶0.04,最佳浆槽温度为95℃.  相似文献   

12.
王琳  曹毅 《江苏印染》2013,(12):44-46
为全面了解木棉纤维和纱线,对木棉纤维和木棉混纺纱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木棉纤维长度短,细度细,纤维外壁光滑,细胞壁薄,中腔大;纤维吸湿性能好;纤维强伸性能较差。木棉纤维显纤维素的红外谱图特征,属于纤维素I晶型。与纯棉纱和纯莫代尔纱相比,木棉混纺纱的条干均匀度较差,千米棉结数较多,断裂强力较低,毛羽较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常温和高温碱处理对木棉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测试了纤维的失重率及吸湿率。研究了常温碱处理和高温碱处理对木棉纤维表面形态、化学结构、结晶度及靛蓝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处理后的木棉纤维重量下降、吸湿率降低;当碱液浓度为1~15g/L,90℃碱处理后的木棉纤维的上染率较30℃碱处理后的纤维的上染率低;高温处理后的木棉纤维表面出现明显的沟痕;碱处理后木棉纤维中的羰基特征峰强度降低,结晶度随碱液浓度增加整体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木棉系列絮料的保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棉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中空度85%以上,非常适合制作保暖材料,但是由于传统木棉絮料的强力低,持久回弹性差,使其用量越来越小,所开发的木棉絮料制作新技术克服了上述缺陷。为进一步探明木棉絮料的综合性能,比较研究了木棉絮料和其他现有絮料的静态热阻和对流散热量,发现木棉絮料的保暖性仅次于羽绒,明显优于四孔、七孔涤纶棉絮料和喷胶棉,与化纤絮料相比木棉纤维将絮料中的空隙分割的很小,使得絮料的对流散热量大幅度降低,而且木棉絮料的传导热阻也明显高于现有化纤絮料。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先针刺后热轧的非织造技术将木棉与ES纤维的混合纤维加工成具有一定稳定结构的薄型木棉非织造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木棉的体积分数为70%时,木棉非织造材料的横向强力达到最大值;热水浸泡对木棉非织造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影响不大;木棉非织造材料在经受400次摩擦后,其质量损失量随着木棉配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加;随着木棉配比的增大,木棉非织造材料的均匀性变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含NaOH的处理剂对含木棉的混纺纱进行煮练处理。通过芯吸高度、纱线拉伸性能测试,观察碱用量对纱线宏观性能的影响,以此表征杂质去除情况和对纤维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在不破坏纤维本身结构的基础上,可有效去除纤维表面的脂肪蜡质等杂质,有助于后续加工处理。通过对比前处理后纱线的性能,得出木棉纺织品前处理的最佳条件:采用NaOH6g/L的处理剂,90℃恒温处理2h,在处理过程中施加一定的搅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木棉纤维纵横向形态结构,对木棉纤维长度和细度分布、吸放湿性、耐酸碱性和上染率等进行了测试分析,与白棉、彩棉做比较,并进行了相同结构参数的产品开发及保暖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木棉纤维的纵向表面光滑,横截面呈圆柱型中空结构,长度比白棉和彩棉短,细度比白棉和彩棉细,吸湿和导湿性能比白棉和彩棉好,染色性能比白棉纤维差.木棉纤维耐碱不耐酸,开发的木棉纤维产品有较好的保暖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纺织技术相比,非织造技术比较适合木棉纤维的加工,可以较好地保持木棉纤维的中空度.将木棉纤维与其他纤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采用非织造技术制备木棉非织造材料,并测试非织造材料的保暖性能、透气性能和压缩性能.试验结果证明:选择种类单一且纤维直径与木棉相近的其他纤维与木棉混纺可以提高材料的保暖性能;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材料...  相似文献   

19.
服装面料的吸湿导湿性与服装穿着舒适性密切相关。为了获得较好的穿着舒适性,针对木棉纤维天然环保以及在光泽、手感、吸湿性、保暖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分别测试和分析了木棉纤维、棉纤维、Coolplus纤维对水和汗液的吸湿导湿性能。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在这些纤维中,木棉的吸湿性良好,导湿性最好,其对水的吸湿率为115%,导湿率为99.13%;对汗液的吸湿率为189%,导湿率为93.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