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开采Ⅰ区地下采场结构参数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通过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对Ⅰ区9种不同方案的地下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地下开采时矿房和边帮的应力、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安全和经济角度出发,建立综合模糊评判模型,通过方案对比、综合评判,最终得出了合理的矿房结构参数,为确保矿山在地下采场和边帮稳定的前提下安全、经济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建矿模式和采矿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矿模式及采矿方法的选择是矿山建设的关键内容,在分析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矿山形势变化及企业发展要求,在不同时期研究选择相对合理的建矿模式和采矿方法。在矿山形势和发展要求的合力推动下,进一步研究确定了具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的先进建矿模式及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3.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过渡时期遇到的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技术研究。而过渡期关键的问题是采矿方法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在总结了当前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后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采矿方法及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过渡时期遇到的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技术研究。而过渡期关键的问题是采矿方法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在总结了当前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后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采矿方法的优选作为一种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地下采矿作业及相关工程建设,甚至是矿山的最终经济效益。针对某铜矿山即将由露天转向地下的开采现状,为保证其安全高效地可持续发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初选出的3种采矿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6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采用3标度法较科学合理地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指标权重矩阵。同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出采矿方法与各指标之间的模糊关系,并建立模糊关系矩阵。最后,将指标权重矩阵与模糊关系矩阵相结合,得到采矿方法关于各指标的综合隶属度。根据综合隶属度的大小,即可对采矿方法的优劣进行排序。排序结果表明,双上山房柱法为最适用于该铜矿山地下开采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针对某矿山要求生产能力大、机械化程度高的采矿方法的现状,基于模糊评判,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采矿方法影响因素权重,并使用变权分析法对基础权重进行变权分析,以达到选取最优的采矿方法的目的。根据使用了变权分析法的模糊评判方法,得出主要矿体的采矿方法应为"上向水平分层尾砂充填法"。 相似文献
10.
11.
露天转地下过渡层开采及处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露天转地下开采中的过渡层以上露天坑积水问题、露天部分的生产与过渡层处理之闻的关系、过渡层本体的地压与监控、过渡层以下首层开采的生产安全、地下开采引起的露天边坡失稳、过渡层开采及处理形成覆盖岩层问题等开展深入研究。通过资料收集、物理力学试验、检测与监控、数值分析与计算、工业实验及论证等项科研工作的开展,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露天转地下开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概率积分法和数值模拟分别对某硫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区域上方露天边坡边缘的货运铁路沉降变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了开采顺序,降低了地下开采对露天坑底及上盘边坡的影响,使铁路路基沉降位移有效减小,对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地表设施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诱发的边坡失稳将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主要原因是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覆岩应力重分布,并引起岩体的移动和变形,岩体强度降低,影响边坡稳定。为了研究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某矿实际开采工程为例,运用MIDAS,FLAC~(3D)等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地下采区位于边坡的坡脚、坡中和坡外区3种条件下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得出地下采区位于坡脚处开采会导致坡覆岩边坡滑移区范围最大,边坡失稳概率大;位于坡外区开采因上覆岩层沉陷使整体坡角减小,有利于边坡稳定;而位于坡中区开采时,边坡稳定状态介于两者之间。通过对该工程实例分析得到地下采区位于坡脚、坡中区时边坡安全系数不足,在坡外开采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15.
露天转地采矿山一般选用基建周期短和采矿成本低的地下采矿方法,如崩落法。然而,随着环保和土地保护的要求,矿山的开采一般不允许产生新的地表塌陷,转而采用充填法,对露天转地下矿山过渡时期的经营不利产生不利影响。由于露天开采已经对露天境界内地表造成了破坏,允许二次破坏,桑园铁矿提出了上部采用崩落法,下部采用充填法技术方案。为此,采用工程类比法和Laubscher法初步选定崩落法开采的高度,采用离散元的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崩落采矿高度和碎石覆盖层厚度联合选择研究,最终确定崩落法采矿的深度为108 m、碎石覆盖层的厚度为40 m。经济分析表明,桑园铁矿采用上部崩落法下部充填法联合开采,不仅可推迟充填站建设时间,而且节省约1亿元采矿成本。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露天转地下不扩帮延伸技术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归来庄露天矿具体情况,从理论上计算了该矿不扩帮延伸开采的合理深度,提出了不同区段不同深度的延伸方案。露天延伸开采后,利用混凝土胶结充填,铺设形成地下开采的人工顶柱,平均厚度12 m。对上盘遗留的三角矿柱,采用上向进路胶结充填法回采,回采完毕,采用嵌入式锚固充填,使回采矿房的充填体与人工顶柱铆合为一体,充填形成的人工假底大大提高了原有边坡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解决了后期境界矿柱回收损失大、回采难度大的问题,能够保证露天转地下产能平稳过渡,实现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黄金集团归来庄金矿项目为依托,采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人工假顶和混凝土充填体复合型人工境界矿柱的构建与回采方案,内容包括人工境界矿柱范围、人工境界矿柱结构、人工境界矿柱的形成、充填单元间钢筋的连接、充填单元间的混凝土界面处理、狭窄矿体区域人工境界矿柱结构、人工境界矿柱底部隔离层。沟槽角砾岩坡面采用金属网临时支护,金属网采用管缝式锚杆及钢筋带固定。对复合结构人工境界矿柱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人工境界矿柱下矿体回收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型人工境界矿柱有效地解决了归来庄金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产量持续问题,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并达到了安全高效回采的目标,为归来庄金矿带来了重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杏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工程实际,基于K.B.鲁佩涅依特理论估算法,计算得到杏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矿柱合理厚度应在12.34~17.11 m之间,并利用MIDAS/GTS 数值模拟软件对境界矿柱厚度为12 m、14 m、16 m、18 m等4个数值模拟方案进行了计算。从境界矿柱沉降、采场底臌、境界矿柱最大拉应力和采场围岩最大压应力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境界矿柱厚度的最佳值为16 m。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