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草原露天煤矿区不同复垦模式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露天煤矿地处水土资源匮乏的干旱西部生态脆弱区,实现有限水土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是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中的关键所在。以内蒙古大唐胜利东二号露天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典型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复垦矿区不同表土堆存方式下土壤质量的变化,并对不同复垦模式排土场平台和边坡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表土在草原露天煤矿复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散状的表土存放方式能更好地保持表土的质量和特性,“覆表土+草帘+打网格+施化肥”的排土场平台复垦模式和“覆表土+覆草帘+草方格”的排土场边坡复垦模式下表层土壤质量和植被恢复效果最佳,但仍然低于原地貌水平。研究成果可为草原露天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技术作为露天煤矿建设项目生态恢复评价的重点章节。收集胜利矿区内大型露天矿土地复垦材料,根据土地复垦实际案例,进一步明确露天矿土地复垦技术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靠的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方案。  相似文献   

3.
准格尔矿区表土剥离与复垦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准格尔矿区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表土资源匮乏的问题,提出了将黑岱沟的部分表土资源用于哈尔乌素排土场复垦的方案。对新方案进行分析表明,黑岱沟露天矿的部分表土通过带式输送机运往哈尔乌素排土场复垦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下辖的露天矿区水土流失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模拟手段,结合大唐国际锡林浩特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实践经验,分析了干旱区草原露天煤矿开发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侯敏 《露天采矿技术》2012,(Z2):121-122
介绍了大峰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的背景、现状和工艺特点,为排土场的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高寒、干旱等恶劣条件下的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露天矿排土场普遍存在表土缺失问题,研制合理有效的表土替代材料可以解决生态恢复植物的立地条件问题,为露天矿矿区生态恢复与土地复垦提供可能.归纳整理了国内外关于表土替代材料的文献,对表土替代材料的定义加以说明,从基质材料的选配、各类改良技术的应用以及工程推广效果等方面罗列了自表土替代材料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7.
露天煤矿表土替代材料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过程中缺乏表土资源的问题,急需研究出适应不同矿区的表土替代材料,本文梳理国内外表土替代材料研究文献,得到表土替代材料定义:从矿区土地复垦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非表土资源的理化性质,合理配比,综合利用,使之成为适合植物生长的新型土壤环境。国外对表土替代材料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不管是从法律层面,还是在实践探索中,都取得了不错成果;我国对表土替代材料的研究,经历了客土方法、土壤性状改良技术以及新型表土替代材料研制技术,在表土替代材料的筛选、配制和推广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研究范围和野外推广存在缺陷。总体来说,随着露天煤矿的进一步开采,土地复垦任务进一步加重,而表土替代材料的使用将是露天煤矿开采区解决表土缺乏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德典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技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中国的平朔矿区和德国的维佐夫矿区为代表,系统对比研究了两国在露天煤矿排土场地貌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等复垦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研究发现,中国较德国在露天煤矿采复理念、技术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德国采用了"分层剥离、交错回填"采复一体化工艺,注重矿区复垦规划中区域空间协调性,从低碳发展理念引导复垦工程,开展了复垦前后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工作,重视复垦后期的土地管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认为,中国在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中应该注意规划设计的区域协调性、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复垦技术措施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复垦的后期管护,保障矿区经济、社会、生态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矿区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矿区周边草原质量状况和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本文以胜利一号露天矿为例,通过煤矿开发前与开发后土壤质量、再造土壤与原地貌典型草原土壤质量、剥离表土和其他再造土壤,以及有人工种植和无人工种植的再造土壤的对比等多角度研究草原区煤田开发对矿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采矿前相比,胜利一号露天矿开采5年后周边原地貌典型草原土壤pH值略有升高,重金属元素As、Hg、Cu、Cd等含量均高于采矿前水平,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也较采矿前有所升高;(2)与原地貌典型草原土壤相比,露天煤矿排土场再造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有所降低;(3)剥离表土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较其他再造土壤丰富,而且小型分散表土堆较大型表土排放场更有利于保持表土的营养成分;(4)人工种植会显著增加再造土壤有机质和多数营养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安家岭露天矿的地形、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参考景观生态原理制定排土场复垦工作方案,优化排土场复垦布局,提高土地再利用率,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分析排土场复垦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秦红正 《煤炭工程》2019,51(11):18-22
为评价干旱草原区露天煤矿生态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判断生态恢复效果,在分析干旱草原区露天煤矿生态环境影响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特点与重点。并以胜利矿区一号露天煤矿为例,采用回顾分析法、GeoEye遥感影像与QuickBird遥感数字图像解译,分别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侵蚀角度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新疆地域特点,在合理确定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疆地区煤矿土地复垦为草地的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新疆12处煤矿为研究背景,选取了待土地复垦单元土地损毁后的地面坡度、损毁土地深度或压占区堆积物平整量、复垦土源保证率、土地损毁造成土地产量的降低、地面塌陷或挖损后地下潜水位埋深、土壤中粘粒含量、覆土厚度、矿区河流径流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9项因素作为评价因子,以12处煤矿的55个土地复垦单元作为学习样本,建立了相应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回代估计方法对学习样本逐一进行检验,正确率达98.2%,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伊犁一号煤矿矿井,对该煤矿的16个待土地复垦单元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理想,该评价模型可广泛应用于新疆地区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黄土区露天煤矿复垦土壤剖面有机碳的动态变化,以山西平朔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复垦阶段的耕地、林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分层采集土样,探讨了不同复垦方向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和w(C/N)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随土壤深度和复垦方向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复垦方向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减;与未复垦的排土场相比,复垦2 a和18 a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22.73%和46.06%,复垦18 a和22 a的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38.86%和29.55%,复垦14 a的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30.96%,而复垦18 a的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矿区3种复垦方向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复垦后的耕地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642,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812;不同复垦方向土壤有机碳与w(C/N)的相关性都极为显著,相关系数≥0.679;耕地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pH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85和-0.723,而草地土壤有机C含量与土壤pH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可为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晋山  康建荣  王文福 《金属矿山》2010,39(12):113-116
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给地面造成很大的损害,不仅破坏了大量耕地,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进程,给矿区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对矿区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复垦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ArcGIS Engine的基础上,实现了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开发,并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中美草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技术对比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露天煤矿多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开采不可避免导致矿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草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已成为焦点。以美国的北安特洛浦/罗切尔矿区和中国内蒙古某露天煤矿为代表,系统对比两国草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在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研究发现,中国较美国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技术上存在一定差异,美国比较注重近似原始地形的地貌重塑、本土植物的调查与保护、土地复垦后期的监测管护。研究认为,中国在草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过程中应该注重地貌重塑的区域协调性、提倡本土植物的利用和种植、减少抚育管理工作量、强化土地复垦后期监管,以保障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With approximately 450,000 hectares of mine land pending reclamation, surface coal mines present an opportunity for large-scale grassland establishment to benefit wildlife. Herein, an alternative reclamation technique is presented that encourages a transition from typical reclamation to wildlife-friendly reclamation. Efficacy of typical, wildlife-friendly and hybrid seed mixes was compared and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ldlife-friendly mixes met vegetative cover requirements for reclamation in Kentuck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lternative methods to typical reclamation have potential to establish large areas of grassland habitat in Appalachian coal regions. Partnerships among mining companies, oversight entities and resource managers are needed to facilitate a transition to wildlife-friendly reclamation.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多以定性评价指标为主的特点,建立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宿迁地区某110 kV的输电线路的施工风险因素,分别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影响施工风险的指标,建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多级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集成赋权,并将其应用于某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实证评估施工安全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输点线路工程施工风险等级为中等,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研究结果为宿迁地区输电线路施工风险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子玮  李斌 《中州煤炭》2022,(11):18-23,28
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时有发生,针对减少地质损害方面,研究了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设计,分析了当前矿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生物、土壤等特征;研究了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预防措施,并基于实际地质概况,对其进行具体的设计;最后,研究了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监测技术以及技术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对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起到了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干旱戈壁荒漠矿区破坏土地生态化复垦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北干旱戈壁荒漠区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矿区破坏土地复垦难度极大。本文以太西煤集团民勤实业有限公司红沙岗矿区二号井为例,在充分调查项目区气候、地貌、土壤、水源以及植被等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西北干旱戈壁荒漠矿区破坏土地生态复垦目标定位为尽量减少原生态扰动,以保护地表砾幂层、增加地表覆盖为核心进行植被建设;本区域土地生态复垦方向为超旱生灌木林(林间种草)或草地,并针对土地利用方向构建了一套适合西北干旱戈壁荒漠区的切实可行的土地生态化复垦模式,包括生态复垦措施及其规划布局方案,可为同类型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在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黑岱沟露天煤矿为例,对矿区工程复垦后土地生物复垦中的土壤改良、植被品种的筛选和植被工艺等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复垦区的土壤性质,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了恰当的土壤改良措施,并有选择地种植了合适的物种,快速地恢复了矿区植被,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矿区农业、林业、畜牧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