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捕收剂浮选天水舒家坝氧化铜矿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天水舒家坝地区某氧化铜矿石含铜4%、氧化率48.16%,比较难选。通过研究,发现油酸和丁基黄药构成的混合捕收剂对于被硫化的该氧化铜矿石具有十分独特而又显著的捕收效果,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铜22.87%,铜回收率89.60%的铜精矿。选矿工艺流程简便易行,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选矿车间入选原矿镍品位的提高,为了确保尾矿镍品位的降低,选矿车间实验室开展了开路条件下混合浮选段浮选时间的探索性试验。试验原则是在入选原矿镍品位〉1%,混合精矿镍品位合格的前提下,在提高和稳定镍金属回收率的基础上,探索出合理的混合浮选段的浮选时间。  相似文献   

3.
选冶联合流程回收铜银金的工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DX 低碱度抑制剂, 用NaOH 调节pH, 在pH= 9 ~10 的范围内浮铜抑硫, 使混合精矿中的有价金属与黄铁矿分离, 再选精矿产率20 % ~30 % , 尾矿含金低于3 .0 g/t。在较低的压力下( 氧压0 .4 ~0 .6 MPa) 对所得精矿进行氧压氨浸, 使硫转化为硫酸铵, 铜进入溶液, 金银留在浸渣中。分选中金、银、铜回收率分别为95 % ,90 % 和85 % ; 分选条件为pH= 9 .5 , 捕收剂用量200 g/t, DX 抑制剂3kg/t。低压氨浸铜浸出率为95 % , 浸出压力0 .5 MPa, 温度120 ℃, 时间3 h , 氨浓度45 g/L。氰化浸出金、银浸出率为97 % 和95 % , 置换率99 % 和98 % 。金、银、铜总回收率分别为94 % ,84 % 和81 % 。  相似文献   

4.
武威祁连山铁帽型金矿石氧化程度较深,含铁量较高,金银布粒度较细。根据选矿试验,采用浮选工艺,丁基黄药和丁胺黑药联合作捕收剂,一粗一扫二精流程,通过提高磨矿细度使金的回收率由64.42%增加到75%,后经添加烟煤,金的回收率达到85.04%。  相似文献   

5.
高氧化率铜矿石的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某地的铜矿石氧化率超过70%,通过研究,采用一种独特的流程和较简单的药剂制度可以从中浮选得到合格的铜精矿,精矿含铜大于18%,铜回收率大于65%,同时还回收银,使矿产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新型黄金浮选剂的合成及浮选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番寿龙  建方方  汪信 《贵金属》2001,22(3):18-22
根据软硬酸碱规则,设计并合成了六类含硫有机浮选剂,实验了这六类浮选剂从浮选厂尾矿中提取黄金的浮选性能,得到了从尾矿中富集黄金的最佳捕收剂-次甲基二乙基二硫代氨甲酸酯。它对浮选尾矿中金的提取率>90%,为工业开发应用及我国资源充分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郝泉沟浮选金精矿由于泥化程度严重,细粒级(-400目)含量高达58.36%,故沉降缓慢,浓缩及过滤困难,添加3%絮凝剂和石灰可保证选厂生产流程畅通。在生产实践中经技术改造,降低了脱水成本,并使金精矿水份由42%降至31%。  相似文献   

8.
高砷微细粒金矿石浮选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针对矿石性质采用高效活化剂FA-1#和FA-2#配合硫酸铜和水玻璃调浆,改善了高砷微细粒金矿的浮选条件,显著活化了载金硫化物和自然金的浮选。一段磨矿一粗二精三扫浮选流程,金回收率达到92.28%,比现厂提高回收率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一种低品位镍矿石的浮选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原矿品位为Ni 0 .66 % ,Cu 0 .35 % , MgO28 .60 % 的低品位镍矿石, 采用一种简单的浮选工艺流程以及有效的浮选剂, 包括乙黄药(EX) 与丁铵黑药(ABD) 的组合捕收剂和脉石矿物抑制剂ACMC( 一种改性的羧基甲基纤维素) , 获得含Ni6 .70 % ,Cu 3 .59 % , MgO5 .24 % 的高品质精矿, 镍、铜回收率分别为75 .4 % ,77 .5 % 。浮选试验显示,EX 与ABD 组合捕收剂优于丁黄药(BX) 与ABD 的组合。其原因可能是EX 与ABD 合理搭配使用能发生“共吸附”, 产生“协同效应”;BX 与ABD 组合使用,发生了“竞争吸附”。ACMC 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 大大增强了它的亲水性。在精选中添加ACMC40 g/t, 能使精矿中MgO 含量从8 .74 % 降到3 .69 % 。通过对ACMC 作用前后的蛇纹石和镍黄铁矿表面Zeta电位的测定, 得到一些关于ACMC 作用机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湖北三鑫公司选矿厂三期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阐述了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三期选矿厂入选矿石浮选工艺流程的研究成果,依据研究成果确定采用添加石灰、丁基黄药、A2等3种浮选药剂,所获铜金硫混合粗精矿再磨后,经二次精选,使铜精矿铜品位达25.4%,含金21.89g/t;铜、金回收率分别为97.65%、97.44%,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为三期选厂浮选工艺流程设计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武钢程潮铁矿磁选精矿为原料,对超级铁精矿的主要工艺进行了研究。在磨矿细度为-500目67.90%的情况下,先用黄药再用醚胺为捕收剂,取得了铁品位为69.75%、硫品位为0.018%、铁回收率为71.01%的超级铁精矿,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型浮选调整剂磷酸胶代替常规药剂Na2CO3选别哈图金矿难选、低品位含金矿石,通过试验和现场生产调试,精矿产品和回收率分别由24.99%、75.23%提高到37.76%、82.14%。  相似文献   

13.
对含砷,硫金矿的矿石性质以及主要矿物的嵌布特性,金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采用常规提金工艺流程以及达到理想的指标,而采用浮选法选出浮选精进行焙烧,焙砂及浮尾再用NaOH处理后进行全泥氰化的选冶工艺流程,能获得较好的选冶技术指标,金浸出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大尾砂中回收硫的浮选,重选试验情况。小型试验结果表明,尾砂经擦洗,二粗二扫,可获得品位为40.78%的硫精矿,回收率为86.51%;重选指标较差,不宜采用;按日处理500t尾砂计,估算年轻经济效益282万元,同时指出,尾砂选硫也是防止尾矿库酸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高硫铝土矿脱硫新方案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31  
何伯泉  罗琳 《轻金属》1996,(12):3-5
从我国氧化铝工业资源利用的发展战略角度出发,研究经济、合理的脱硫工艺,对缓解我国两大铝厂--山东铝厂及贵州铝厂目前存在的供矿危机具有巨大的潜在工业意义,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选矿脱硫工艺现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新方案:(1)在碱性铝酸盐溶液中浮选铝土矿;(2)电位调控浮选脱硫。  相似文献   

16.
N-(3-氨丙基)-月桂酰胺对铝硅酸盐矿物的浮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N-(3-氨丙基)-月桂酰胺对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蜡石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N-(3-氨丙基)-月桂酰胺对这些铝硅酸盐都有较好的捕收性能,对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蜡石的回收率分别在91%,90%和96%以上。矿浆pH值对3种矿物的可浮性影响较小,在一个较宽的pH范围内,3种矿浆的Zeta电位均为负值,矿粒表面荷负电。红外光谱证明,3种矿物中均含有-OH基。酸性介质中,捕收剂分子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矿粒表面;碱性介质中,捕收剂分子通过氢键吸附在矿粒表面。矿粒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叶蜡石颗粒主要呈薄片状;伊利石和高岭石颗粒晕不规则形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捕集区流体流动、混合和扩散传质研究表明:多级串连槽模型比一维轴向扩散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捕集区,其模型参量N=6.80 液相传质系数kLa可表征浮选动力学常数K,K=AkLa,依据精选区的脉冲示踪应答确定,90%以上的洗水由柱顶随泡沫排出。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试验操作参数对磷块岩选别指标的影响,并对照模型参量值N和无因次方差值σ ̄2 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硫酸铵-氯化亚锡-孔雀绿体系浮选分离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硫酸铵存在下氯化亚锡—孔雀绿—水体系浮选分离铂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铂的浮选率可达100.0%,并与常见贱金属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9.
铅锌分选新药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厂坝铅锌矿的铅锌矿物分离困难,开展新药剂的试验研究。根据矿石特点,筛选出AD4作为铅锌分离的调整剂,在常规药剂制度基础上,仅加一种调整剂AD4,在铅精矿质量相同时,可使铅精矿铅回收率提高5.0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诺卡氏茵在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选择性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诺卡氏菌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在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选择性吸附。结果表明:培养120h后诺卡氏菌达到最大生长量;诺卡氏菌在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发生明显的选择性吸附,在黄铁矿表面的最大吸附率可达到96.99%,而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率大都在20%以下;诺卡氏菌在两种矿物表面于2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pH值是影响诺卡氏菌在两种矿物表面发生选择性吸附的关键因素,pH在4~10之间时,选择性吸附现象明显;矿浆浓度超过6g/L时有利于发生选择性吸附;细胞悬浊液浓度、搅拌速度和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均可产生选择性吸附。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诺卡氏菌细胞表面的菌丝是重要的吸附部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诺卡氏菌表面含有-0H、-NH2、C=O、P=O、S=O等活性官能团,它们在吸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