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河宁夏段水环境容量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黄河宁夏段近年水质状况,采用单向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确定了黄河宁夏段相应的水环境容量。黄河宁夏段水环境容量的确定为实施黄河宁夏段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河甘肃段、宁夏段、内蒙古段、山西段、山东段的典型黄河水体研究发现,当浊度值升高,大量的颗粒物对光谱吸收增大,进而使测得的总磷质量浓度偏高.对黄河宁夏段国控的6个监测点位2020年3-9月份的数据分析发现,黄河的泥沙量是不稳定的,雨季(5-9月份)黄河浊度值较高.针对黄河宁夏段在雨季因为泥沙量变化而引起总磷数值波...  相似文献   

3.
依据黄河宁夏段河道特点,分析了河道治理中存在的整治方案分歧、工程形式、技术水平、管理机制等问题.通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黄河宁夏段适宜的河道治理方案应以微弯型方案为主、节点汊河方案为辅的结合性整治方案,并对治河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科学管理模式以及建立"数字"黄河提出了建议,为黄河河道的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人二月中旬到五月上旬间在宁夏黄河标准堤防滨河大道青铜峡段项目负责,在此期间对宁夏黄河标准堤访滨河大道项目路基工程的了解和认识为素材,并按照工程施工的顺序分析路基施工中的要点编纂论文。  相似文献   

5.
对黄河宁夏河段来水来沙、大断面、风积沙等实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采用沙量平衡法和实测断面法分别计算了宁夏河段的冲淤量,两种方法计算的冲淤量非常接近.结果表明,黄河宁夏河段河道泥沙呈微於状态,其中下河沿至青铜峡段冲淤基本平衡,青铜峡坝下至石嘴山河段呈淤积状态.建议加快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的审批力度,加强宁夏河道淤积观测,加速清水河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对黄河宁夏段河道淤积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和径流模型对现状条件下宁夏河道泥沙淤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2011—2020年年平均来水量可能为260亿~280亿m^3;2011—2020年宁夏河段的淤积情况可能与1986--1995年淤积情况相近,主槽年淤积速率可能为0.02~0.03m,如若支流来沙量大则年均淤积速率将可能达到0.05m,甚至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水源水质特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天津市的水源情况,分析评价了1996-2005年10年期间滦河原水和黄河原水的水质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天津市的水源水质普遍存在低温低浊、高藻、微污染的特点.采用Kmeans聚类法对水源水质进行水质分期,把滦河原水划分为3个水质期,黄河原水划分为2个水质期,并对每个水质期的水质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水厂运行工艺及参数的调整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潜坝枢纽是宁夏引黄灌区的第一闸,由河西总干渠上潜坝和西干渠进水闸构成青铜峡河西灌区首部水利枢纽。在潜坝重建工程中,经过对国内新型水闸的调研与论证,最终引进了升卧式水闸。以宁夏青铜峡潜坝重建工程升卧式水闸设计为例,主要就门槽弧轨段尺寸的选定,及机架桥高度和吊耳位置进行确定,并对闸门的抗冻性、抗泥沙冲刷和闸门开度调控的功能等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升卧式闸门在寒冷地区黄河多泥沙渠道上的首次应用。宁夏潜坝枢纽重建工程于2015年4月正式通水,至今投入运行已近2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自回归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序列平稳性的假设,只能描述平稳序列的统计特性,而水质的月监测数据序列往往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现象。文章介绍了平稳过程的相关理论及其检验方法并应用到黄河潼关、三门峡断面的水质序列的检验中,检验结果为非平稳序列,且序列具有明显季节性(月份)变化的特性。为此尝试建立季节性AR(P)模型来捕捉黄河水质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实践表明该模型预测总体效果是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黄河名称的演变及水质的变化,反映了西北地理环境的破坏,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瓶颈矛盾。通过历史教学,黄河名称的演变,让学生从历史课堂感受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宁夏水利信息化发展状况,针对宁夏引黄水量调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水量调度的理论分析,利用信息化管理的解决思路,建立了适合宁夏水量调度的仿真系统平台,重点阐述该系统建模过程和系统开发思想,探讨水量调度的新模型CBR思想和该模型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实现机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处理手段,实现了宁夏段引黄灌溉的信息化处理模式,实现了水量调度模块可视化的方便、快捷性,同时,提高了地区水资源科学管理水平,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必要性,观测时需要的仪器、人员方面的要求,沉降时间的选择及沉降点位的埋设,提出沉降观测应遵循的“五定”原则,论述了施测、观测精度和成果整理计算问题。对施测程序步骤,从建网、规划观测路线、观测、统计汇总及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施测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渠水含沙量大的特点,结合引黄灌区渠水微灌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选取典型渠水净化处理模式,在田间试验监测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渠水净化处理模式净化处理效果分析,研究集成适宜于不同灌区的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的渠水净化处理模式,保证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长期、稳定、安全运行,为高效节水灌溉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近年黄河来水减少,宁夏引黄灌区灌溉用水减少了30%,灌区实施抗旱打井工程,造成灌区地下水位下降,个别湖泊出现干涸;在集中连片的井灌区,周边居民的生活自备井、手压井取水困难.章分析了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潜力和未来引黄水量减少后对地下水位及灌区绿洲生态的影响,提出应保持适宜的引黄水量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维系灌区绿洲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98—2009年《宁夏统计年鉴》等数据源,建立了生态适宜度指标体系,运用AHP法、专家咨询法和模糊数学对宁夏沿黄城市带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规划设计.结果表明,宁夏沿黄城市带生态适宜度为0.29~0.61.据此,运用GIS手段将宁夏沿黄城市带划分为生态协调区、生态引导区、生态控制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5个生态功能区,并进一步提出了不同功能区生态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对于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和生态环境对城镇化进程形成的约束作用具有积累性和长期性。针对基于历史数据分析中未考虑到的滞后性问题,以黄河流域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兰西、关中平原、中原、山东半岛和晋中等7个城市群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建立ARIMA-BP组合模型来预测2020~2025年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群出现波动,耦合协调特征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转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 对未来6年耦合协调度预测发现,7个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未来皆表现出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群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城市群在2025年依旧未能突破轻度协调达到更加理想的耦合协调阶段。未来应不断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次级中小城市成长壮大,并且要格外关注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依靠资源发展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防治问题,加强宁夏沿黄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补齐流域发展短板,早日实现流域城市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松花江干流下游段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8—2000年水质监测资料,评价了松花江干流下游段的水质状况,分析了影响水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辉  王全祥  朱彦鹏 《宁夏工程技术》2002,1(4):325-328,335
通过对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红寺堡灌区红崖乡九村居民点规划设计的阐述,阐明地陈述了以扬黄灌溉为主的移民庭院带有庭院经济带,且整个居民点内部规划有灌溉明渠的居民点的规划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