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首先研究了卫星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并对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的DV B-S系列标准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卫星通信采用更高级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矩阵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显著优点,重点阐述了由输出线电压空间矢量和输入相电流空间矢量相结合的双空间矢量调制及其优化九段调制策略;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函数准确地实现了优化九段调制策略中的九段脉冲,然后利用simulink对该优化调制策略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3.
详细讨论了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中的网格编码调制原理,针对不同的调制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并具体比较了各种调制方式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抗误码性能,从而得出最佳的编码调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调制解调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的特点,对单载波调制解调技术、扩频调制和OFDM等主流调制解调技术,以及小波调制和混沌调制等发展中的调制解调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析了上述技术应用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时的局限性及应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小波调制和混沌调制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对其应用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连续相位调制及其解调在高速跳频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于高速跳频系统中的连续相位调制的调制方法及其差分检测和Viterbi译码解调方法,并对L=2,h=1/4的四进制连续相位调制的误比特率(BER)进行了仿真.对L=1,h=1/2的二进制连续相位调制的同步数据中的相关码的正确检测概率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和分析表明连续相位调制可以满足高速跳频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的原理,讨论了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在几个有代表性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未来的发展以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高效,可靠的通信保障,实现恶劣环境下的高速率可靠通信是我军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文中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调制编码技术,包括信道编码技术中的Tubro、LDPC码,信号调制中的OFDM与SC/FDE技术,然后分析了这些调制编码技术的技术特点,结合军用通信的应用背景,给出了OFDM调制与LDPC编码在军用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M-QAM调制技术及在数字MUDS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现有地面无线传输调制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MUDS的技术特点及数字MUDS无线传输环境对调制技术的要求,阐述了M-QAM调制技术原理及M-QAM调制技术在数字MUDS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强 《电子工程师》2009,35(2):12-14
介绍了利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多载波调制的技术。分析了利用多载波调制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原因,并比较了多种多载波调制方法,选择O-QAM(正交复用QAM)方法,讨论了O-QAM的原理和实现以及在调制解调器中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DSP实现多载波调制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正确,提高了超短波通信中的数据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10.
文中主要研究并改进了一种广泛应用于WCDMA和CDMA2000反向链路中的调制技术——HPSK(混合移相键控)调制技术。这种调制技术能有效降低峰均比,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文中主要分析了HPSK调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HPSK调制过程中的相位跳变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分析其降低π跳变的原理。另外,该系统还采用了一种平滑函数法对复扰码的输出信号进行平滑滤波,使输出调制信号的相位跳变更加平缓,缩小了频带宽度。  相似文献   

11.

Radio over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technology modulation techniqu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behavior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proposed modulation techniques used to meet this aim mainly consist from a mixture of traditional modulation technologies. The proposed modulation technologies include merging modul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pulse amplitude frequency modulation, quadrature amplitude frequency modulation,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amplitude modulation, offset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amplitude modulation and frequency phase modulation are applied on different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model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odulation techniques are illustrated and discriminated in current research paper that provides measured quantities details that namely received power, maximum Q-factor and minimum bit error rate regarding to simulation results. Optiwave Simulation Version 13 software is the basic tool which is used to study proposed models.

  相似文献   

12.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s) with optical feedback are known to exhibit different transverse-mode regimes depending on the injection current. Close to threshold a VCSEL operates on the fundamental transverse mode, while for larger injection the dynamics is often multimode, with the optical feedback inducing either in-phase or anti-phase transverse mode oscillation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numerically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modulation on these different feedback-induced transverse-mode regimes. The modulation amplitude and period are taken as control parameters. We find that the in-phase and anti-phase regimes are robust under weak modulation. As the modulation amplitude increases, there is a transition to a dynamics governed by the current modulation, where the total output power follows the injection current and there is either single-mode or in-phase multimode behavior.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 current modulation depends on the modulation period. Under fast modulation, the laser cannot follow the modulation and the optical-feedback-induced effects are dominant. On the contrary, under slow modulation there is a superposition of modulation and feedback effects, with the total output following the modulated current and an underlying transverse-mode behavior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optical feedback. A resonant behavior was observed for modulation periods close to the internal oscillation period. In this case, current modulation induces pulsing output intensity with single-mode or in-phase multimode behavior.  相似文献   

13.
几种数字调制方式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数字调制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方法。针对数字调制系统中五种常见的调制方式,基于Matlab将各个环节对调制性能的影响及仿真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跟踪分析;最后利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功能设计了一个仿真系统,比较了各种调制方式的性能,仿真结果与理论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半导体激光器的微腔结构调制及其脉码在光纤中的传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腔量子电动力学(QED)方法,定量讨论了平面结构微腔半导体激光器的自发发射特征物理量随腔结构的变化规律.在微腔半导体激光器自发发射因子调制、自发发射寿命调制以及一些实验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腔结构调制方法.数值模拟了其脉码在光纤中的传输图形.结果表明,微腔结构调制方法在提高脉码比特率方面优于同参数下的电流调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软件无线电中MSK调制技术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龚金忠 《无线电工程》2013,43(2):14-15,20
研究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MSK调制系统。MSK是一种典型的恒包络调制技术,有相位连续和频带利用率比较高等优点。分析了软件无线电中上变频理论、正交调制原理、NCO原理和MSK调制。利用System Generator软件对软件无线电中的MSK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证明此调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调制性能,此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6.
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创展  贾鑫  朱卫纲 《通信技术》2015,48(3):252-257
对通信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通信信号常用的数字调制技术和调制识别预处理技术、理想高斯白噪声条件下基于决策论和基于统计模式的识别法、非理想信道条件下的调制识别法以及对共信道多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等进行了总结。在简要介绍各种方法的来源、理论基础和发展基础上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调制识别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压缩光谱成像空间编码的调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恒  陈新华  周建康  季轶群  沈为民 《中国激光》2012,39(10):1015001-220
空间光调制过程是空间编码压缩光谱成像方法中影响光谱成像数据保真度的重要环节。为拓展现有压缩光谱成像空间光调制的编码种类,揭示其与成像数据保真度的关联规律,针对压缩光谱成像中的编码调制效应展开研究。基于成像系统物理模型,拓展现有二值化编码振幅调制方法,开展非二值化连续型编码振幅调制研究,进而验证相位型调制方法的施用方法,以全波段图像均方根差作为评价成像数据保真度的参数,量化各类编码调制方法与成像数据保真度的关联。构建具有特定空间特征和谱线特征的仿真场景,实施压缩光谱成像仿真实验,比对六类空间编码调制效应下的成像效果,验证非二值化振幅编码调制的施用可行性及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对提高此类成像方法数据保真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彭水 《中国激光》2012,39(7):705005-153
为研究空中平台与水下目标之间的激光声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热膨胀机制下采用高重复频率激光进行水声通信的方法(重复频率法)。理论推导了高重复频率激光产生窄带声信号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测量进行了验证。利用高重复频率激光产生了频移键控(n-FSK)和多频移键控(n-MFSK)两种频移键控信号,结合现有激光器的技术指标,针对不同调制信号的水下通信距离、占用带宽、传输速率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现有的方法(长脉冲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MFSK调制的传输速率比n-FSK调制的更快,频带利用率更高,但水下通信距离不及n-FSK调制;同为n-FSK调制,重复频率法的水下通信距离为1000m,比长脉冲法高40%,通信性能优于长脉冲法。  相似文献   

19.
色散对ROF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色散的基本原理,通过对ROF(radio over fiber)系统的研究指出,随着传输速率的升高,光纤色散会限制系统的传输性能,严重的还会造成信号的失真.在幅度调制方式(DSB调制与SSB调制)、波长数调制(单波长调制与双波长调制)及传输中对信号所造成的啁啾现象的3个不同方面,综合分析了色散对ROF系统影响,得出了SSB调制要优于DSB调制的结论,为改善ROF系统的性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抑制ROF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提出了两种基于多臂-MZ调制器的调制技术,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两种技术的调制方式和原理,运用Optisystem仿真软件对基于这两种技术的ROF系统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基于传统-MZ调制器的ROF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调制技术有效地抑制了ROF系统的非线性效应,扩大了系统能接受的调制指数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