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2是零ODP、低GWP的天然制冷剂,在冷库制冷系统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针对用于低温冷库的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DTCC循环)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不同工况,分析蒸发温度、压缩机等熵效率、气冷器出口温度、排气压力以及回热循环方式对DTCC循环制冷系数的影响规律;给出DTCC循环的最优排气压力和最佳中间压力的计算式。研究表明:在蒸发温度-30~10 ℃、气冷器出口温度30~45 ℃范围内,DTCC循环的最优排气压力约比相同工况下的单级跨临界制冷循环的最优排气压力低0.3 MPa;低压级排气采用预冷气冷器、在高压级气冷器出口设置回热器均可有效改善DTCC循环的制冷系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吸收-压缩复叠制冷循环,该循环由内燃机余热驱动的高温级复合吸收-压缩制冷循环与动力驱动的低温级CO2亚临界压缩制冷循环复叠构成。对不同制冷工质对在此循环中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关键参数对复叠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循环的理论性能优于两级复叠制冷循环;在冷凝温度为40 ℃、蒸发温度为-35 ℃条件下,R124-DMAC/R744性能优异,COP可达2.864,是较为理想的工质对,且年总成本较低为15 150.14 美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以R410A为工质的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性能,模拟计算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制冷系数随工况和高低压容积比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工况下容积比与中间温度变化的关系。得出结论,在蒸发温度3~9℃,冷凝温度35~50℃范围内,相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容积比越大对应的中间温度越低,当容积比ζ在3/4~4/5之间时,循环制冷系数更为接近最大制冷系数。本研究为合理选择两级压缩高低压容积比、确定最佳运行工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低品位不稳定热源驱动的吸收制冷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低于100℃不稳定热源驱动的一种改进吸收制冷循环。以NH3-LiNO3作为工作质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两级和三级循环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循环能够在低温不稳定热源(60℃ ̄100℃)驱动下稳定的运行,具有较较强的变工况适应能力,并且三级吸收循环可以在-40℃制冷温度下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30℃/-60℃复叠低温预冷设备的设计及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研制工作在-30℃/-60℃温区的低温预冷设备为目标,自行设计和搭建了1个两级复叠式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低温预冷设备,其中高温级循环采用R22作制冷剂,可以独立运行并在-30℃提供冷量;低温级循环采用R23作制冷剂,两级复叠运行时可在-60℃提供冷量.该低温预冷设备在低温级循环中加了1个回热器,在高温级循环辅助启动完成后,低温级循环可通过自身回热而独立运行并达到-60℃的制冷温度.  相似文献   

6.
以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为例,在确定最佳中间温度时,考虑实际制冷循环中的摩擦因素;以实际制冷系数的最大值为依据,经过计算与分析提出了最佳中间温度又一经验计算式,并分析了其计算结果的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7.
对以氨/水及水/溴化锂为工质的两级复合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计算分析后发现,该循环不仅提高了循环的COP值,而且也增大了制冷温度范围。但是只有在冷却水入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循环才能获得较大的制冷温度范围。同时,循环随着冷却水入口温度的提高,最低制冷温度也随之上升,由于受到溴化锂溶液结晶和腐蚀问题的限制,Ⅱ级发生温度不能过高,放气范围不能过兢兢业业,否则会影响该循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的串联型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缓解基本的串联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高温溶液腐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串联型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即在基本的串联三效循环的中压和低压发生器之间加一个压缩装置,并对该循环进行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循环可以大幅度降低循环的最高溶液温度至低于180℃,COP可达1.59,循环的COP随着高发出口溶液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新型太阳能降压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特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降压吸收式制冷循环,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解决传统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存在的弊端。其特点是在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循环的基础上,将高压发生器发生出的LiBr溶液与低压吸收器的吸收后的溶液混合,在发生温度与压力允许的范围内,使高压吸收器的吸收剂浓度较两级吸收式循环高,从而在相同的冷凝条件下减小了其压力。分析了新型空调系统的性能特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影响新型系统整体效率的主要因素是LiBr溶液的浓度及驱动热源的可利用温差。新型吸收式循环热源可利用温差最高可达33.5℃,整体效率比两级吸收式系统有较大提高,最大提高46.4%,其集热面积单耗最大减小47.1%,热源单耗是两级系统的0.21,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针对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中红外仪冷却系统中J-T节流循环的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地降低末级预冷温度、提高压比和提高末级间壁式换热器效率是J-T节流循环制冷性能提升的关键。考虑该复合型低温制冷机的整机效率,结合当前脉管制冷机和驱动J-T节流循环的线性压缩机的性能水平,探讨了预冷温度和J-T节流循环压力的优化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预冷温度和J-T节流循环压力使复合型低温制冷机的性能高于原预冷温度和J-T节流循环压力下性能的计算值,实际具体的脉管制冷机和J-T节流循环压缩机性能是实现准确优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在标准工况下运行特性参数,应用微机推导计算出各种氨双级制冷压缩机在实际运行工况下,制冷量随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变化的关系数据,绘制成一系列产品性能特性曲线图。在保证数值计算精度的前提下,采用最小二乘法多变量数据拟合出各种氨活塞式双级制冷压缩机运行特性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制冷循环的选择与节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习惯上只有当蒸发温度低于-30℃时才考虑采用双级制冷循环。本文作者指出即使蒸发温度高于-30℃,而当制冷量高达一定值时,选用双级制冷循环不仅可以节能,而且其综合经济效益仍然是很明显的。因此建议在通常选用单级制冷循环的制冷温度范围内,首先应该根据制冷量与制冷温度的要求,通过周详的经济分析比较,才能在单级制冷循环和双级制冷循环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针对液氮温区混合物工质J-T节流制冷机的热力循环优化计算.作者以制冷循环的卡诺系数为目标函数,考虑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及换热器的传热温差损失等实际情况,采用复合形优化算法,在给定热力条件下来优化混合物最佳配比和循环最佳运行压力参数.计算结果对实际混合物制冷循环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针对液氮温区混合物工质J-T节流制冷机的热力循环优化计算。作者以制冷循环的卡诺系数为目标函数,考虑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及换热器的传热温差损失等实际情况,采用复合形优化算法,在给定热力条件下来优化混合物最佳配比和循环最佳运行压力参数,计算结果对实际混合物制冷循环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中间压力对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热力系数的影响,提出了最佳中间压力的计算方法。这样可简化和优化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使其获得最高热力系数,并为运行操作提供一个中间压力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6.
35 K双级斯特林制冷机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台双级斯特林制冷机性能及运行参数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充气压力1MPa,运行频率40Hz,位移相位角65°的条件下,压缩机输入功率56W时,可获得0.85W@35K的制冷量。通过实验发现:同样功耗下,随着位移相位角减小,二级制冷温度下降,一级温度制冷温度上升。这表明,位移相位角对双级间的冷量分配有影响,可以通过相位控制对一、二级之间的冷量分配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在热电冷联产系统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制冷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品味低,难以直接回收利用。在此提出了两级双效溴化锂制冷-热泵复合循环,该循环具有冷凝温度较高的特点,便于直接回收冷凝排放热。系统以背压汽轮机的背压蒸汽为热源,制冷的同时利用循环所排出的废热加热锅炉补充水至较高温度。以具有相同功效的双效溴冷机与单效溴化锂热泵联合运行作为对比循环,制冷-热泵复合循环系统省去了一台蒸发器与冷凝器,减少了两个换热温差,并且通过热力计算、能量分析和分析表明,该循环的能量利用率与效率均有很大的提高,效率比对比循环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个低温级带回热器的CO2-C3H8复叠制冷循环低温预冷系统(213 K),并进行了低温预冷系统的参数选择和优化设计.该系统高温级循环采用CO2、低温级循环采用C3H8作为循环工质.通过对该系统的理论计算,得出了中间温度、复叠温差及低温级蒸发器冷端温差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曲线;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分析获得了系统最佳中间温度及对应的系统性能系数COP与复叠温差-低温级蒸发器冷端温差以及制冷温度-冷凝温度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机组稳定运行和简化控制逻辑,在实际运行中,往往采用固定吸气压力(制冷时)和固定排气压力(制热时)的方法控制多联机运行。然而当多联机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仍然采用固定目标值的方法将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本文以一套实际建筑中的多联机为研究对象,分析改变吸气压力前后其制冷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吸气压力由8.4 bar(表压)调整为7.3 bar(表压)后(对应制冷剂R410A饱和温度由5℃降低至1℃),多联机名义制冷量提高38.2%,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降低约13.1%。  相似文献   

20.
一个改进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自行复叠制冷循环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能源、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针对一个改进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建立了该制冷循环的实验台,进行了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工质和三元混合工质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性能实验,得出了改进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的降温特性图以及性能系数COP和制冷量与制冷温度的关系。最后比较了二元自行复叠系统与三元自行复叠系统稳态运行参数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