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层减震"结构是一种比较新的结构形式,它的减震机理不同于基础隔震和TMD减震,理论上属于层间隔震的一种形式。目前,对采用隔震装置加层减震结构还处于起始研究阶段。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这种新的减震形式的理论依据、技术特点以及工程应用,并针对加层减震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具体接层改造工程,介绍了设计过程中设计后续使用年限、地震作用、风荷载、抗震构造措施等内容的选取方法,给出r加固节点构造以及核心筒内墙体、楼板拆除、重建顺序,进行了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验算,供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宋金峰  屈铁军 《工程力学》1997,(A03):118-123
本文将阻尼器系统安装于框架结构柱间进行抗震加固,取代目前包梁包柱的加固方法,具有经济方便适用,快捷的特点,通过三层框加的动力响应计算,减振效果十分明显,为将来抗震加固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外套增层协同减震在旧房增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使用耗能元件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与改造的外套增层方法 ,这种外套增层方法能使新旧结构共同工作而构成协同减震结构 ,它能有效地增强外套结构底层柱的稳定性及抗侧能力 ;同时能有效地降低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减震效果明显。是增层与抗震加固的有效结合 ,为旧房的增层改造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结构抗震思路,详细介绍了结构的消能减震是结构抗震的新思路,以及目前常用的消能减震装置及其适用对象,阐述了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并列举大量实例.分析表明,消能减震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消能减震技术通常需要在多个楼层布置减震装置才能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占用了较多的结构空间.针对此种问题提出在底部楼层布置负刚度阻尼装置的减震方案,形成力学上的隔震层,用减震实现类似隔震的效果,以减少阻尼器的布置数量.为实现该减震方案,研发了一种基于氮气弹簧的负刚度摩擦阻尼装置,该装置具有行程大,力学性能稳定等优点.性...  相似文献   

7.
以某高层剪力墙结构为工程背景,基于等效层模型,将静力弹塑性方法与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相结合,对结构进行了消能减震分析。首先对结构三维空间模型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层间恢复力曲线。在此基础上,根据能量相等原则确定了等效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建立了结构等效弹塑性层模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并研究了非线性粘滞流体阻尼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反应的振动控制。分别对减震前后剪力墙结构在EL CENTRO波、唐山波和人工波作用下的整体反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静动力综合抗震分析方法对结构弹塑性等效层模型进行时程分析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的弹塑性整体抗震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采用粘滞流体阻尼器可以明显减小高层剪力墙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使得层间位移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该方法可为类似结构的减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考重  韩锋 《工程力学》1999,2(A02):782-785
在某高校教学楼的增层改造设计中,通过采取改变结构传力作乱和减轻结构自重措施,并考虑地基承载力在长期压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增长的因素,不仅使在原两层建筑物的上部增加两层得以实现,而且大幅度地减少了加固范围,同时又满足了增层改造施工时原有建筑物照常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比较,选用基于模态应变能理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验证了方法的精确性,对于算例,前五阶结构固有频率平均误差为0.020,模态损耗因子平均误差为0.112。进而以阻尼层厚度为变量,对被动振动控制结构的两种典型形式——自由阻尼结构和约束阻尼结构,进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层厚度从0.2 mm增加到1.5 mm,两种阻尼结构的固有频率降低,损耗因子提高;相比之下,自由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更为依赖阻尼层厚度,即对于较小的阻尼层厚,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10.
约束阻尼层在输电塔风振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束阻尼层是机械及航空工程中常用的阻尼减振方法之一。讨论了在1 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典型钢管塔应用约束阻尼层的风振控制问题。首先给出了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基本力学特性和约束阻尼层的两种有限元建模方法。通过ANSYS对一简单约束阻尼层结构采用两种不同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比较,给出了在ANSYS中准确模拟这类结构的途径。应用这一建模方法对钢管塔主材安装约束阻尼层后的减振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主材设置约束阻尼层后杆塔一阶纵向和一阶横向弯曲模态阻尼比均有较大提高,但扭转模态的模态阻尼比提高很少。时域风振分析表明,设置约束阻尼层后塔顶的顺风向加速度响应显著降低。最后从结构及阻尼层的模态应变能角度建议了阻尼材料及约束阻尼层设置部位的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11.
刘文光  胡乐梅  许浩  郭彦 《工程力学》2021,38(7):197-206,256
提出了一种将增位型黏滞阻尼墙跨层布置的增效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基于能量等效原理,并采用积分的方法建立了增位型阻尼墙的阻尼力和滞回耗能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普通黏滞阻尼墙和位移放大3倍的增位型阻尼墙的拟静力试验,在相同的位移幅值和加载频率下,增位型阻尼墙的阻尼力放大4.40倍,耗能平均放大4.41倍.进一步对某30层混凝土框架...  相似文献   

12.
详细分析了悬臂墙式黏滞阻尼器层间位移利用率(阻尼器位移与楼层位移之比)中阻尼器位移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楼层位移、梁柱节点转动、悬臂墙自身变形所引起的阻尼器位移。推导了层间位移利用率与阻尼器布置位置和消能子结构梁柱刚度比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与这两个参数相关的修正函数来考虑仿真模拟中较为繁琐的阻尼器动刚度问题,得到实用的层间位移利用率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层间位移利用率在阻尼器靠边布置时小于1,居中布置时大于1,且布置越接近梁跨中层间位移利用率越大;随着消能子结构梁柱刚度比的增大,层间位移利用率在阻尼器靠边布置时增加,居中布置时减小,即都更接近于1;层间位移利用率越大,达到同样期望附加阻尼比所需的附加阻尼越小,体现出更好的经济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充分地验证了该减震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在消能减震措施中,为达到满意的减震效果,需在建筑结构的多个楼层布置耗能装置,占用了较多的建筑空间,为此提出仅需在底部楼层布置耗能装置的负刚度阻尼消能减震技术方案。为实现该方案,研发了一种力学性能稳定、构造简单,行程大,具有负刚度特征的半周摩擦阻尼装置。通过性能试验验证了该装置能够实现预期的滞回模型,进行了单自由度体系和框架结构的减震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半周摩擦阻尼装置进行减震可以增大结构阻尼、延长结构周期、对结构地震响应起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某精品办公楼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与空气源热泵机组进行对比,体现该系统运行节能、管理方便等优势。多联机空调系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室外机的布置问题,如果室外机排风不畅,将会大大影响多联机系统的效果。本设计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建筑立面美观程度的要求和多联机系统的性能特点,将多联机室外机设在三层以上的屋面闷顶内,采用外设风机的方式,以保障多联机室外机的通风换热条件,运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为多联机空调系统在特殊场合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高烈度区,复杂高层建筑根据常规抗震设计,要使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抗震构件的截面比较大,配筋量也大,造成极大的浪费。通过在部分楼层位置配置弹塑性阻尼墙的方式,为结构附加阻尼和增加抗侧刚度,并且使结构整体附加阻尼提高,结果表明该消能结构在多遇地震下,层间位移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在罕遇地震下也有一定的安全可靠度,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某柴油机的油底壳进行了模态试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其振动响应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边界元方法对没有阻尼层结构、具有自由阻尼层结构和具有约束阻尼层结构的油底壳的声辐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阻尼结构对改善油底壳的声辐射特性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加固法在某多层厂房楼面结构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预应力加固法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其在某工程楼面加固中的应用。文中给出了设计计算步骤和具体的加固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气泡帷幕在水下爆破减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志波  李春军  李红勇  代显华 《爆破》2003,20(2):75-76,89
通过对三峡大坝水下爆破震动控制工程的实际研究与应用,证明其能有效吸收、衰浅爆破震动所产生的水冲击波能量,是一种新型、有效、经济的水下隔震、减震措施。  相似文献   

19.
阻尼线的耗能计算及其在输电线防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阻尼线是保护架空输电线路免受微风振动危害的理想措施之一,在我国大跨越输电线路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建立阻尼线理论力学模型,研究其复杂的静力形态,对振动方程用摄动法进行了求解,得到了阻尼线谐振频率和耗能的计算方法。并基于能量平衡法用Matlab编制了计算程序,以特高压长江大跨越地线为对象,设计了β阻尼线加防振锤的组合防振方案。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防振方案具有较好的防振效果,能满足特高压输电线的防振要求,可供特高压输电线设计及施工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型摩擦-SMA弹簧复合耗能装置(Friction-SMA spring Device,FSD),该阻尼装置由大尺寸超弹性SMA螺旋弹簧装置和摩擦耗能装置。基于SMA装置和摩擦装置的力学模型,建立了FSD的恢复力模型。将FSD用于周边支承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耗能支撑(Friction-SMA spring Brace,FSB)。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整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多维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对比分析了受控结构与无控结构中屋盖和下部框架的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等效塑形应变和能量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设置于网壳屋盖下部结构中的FSB在强震作用下可提供饱满的滞回环,有利于发挥耗能作用;强震作用下受控结构主要通过FSB进行耗能,可有效减轻主体结构的塑形发展和地震损伤;FSB对网壳屋盖及其支承结构在水平方向的减震效果优于竖向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