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T.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地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将研究区石炭系地层划分出2个长期地层旋回(相当于Ⅲ级层序),主要发育陆源碎屑岩层序。识别出了2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潮坪-泻湖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生、储、盖发育情况,指出垂向上LSC2下部为本区相对有利的储集层段;平面上,草1-草6井区附近的滨岸-扇三角洲砂体是本区相对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根据地层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对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草湖凹陷东部地区的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划分为5个长期地层旋回(相当于Ⅲ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T-LSC1,T-LSC2,T-LSC3,J-LSC1和J-LSC2,均为陆源碎屑层序。在层序划分和建立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出了4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滨浅湖-三角洲沉积体系、滨浅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泛滥平原沉积体系,并分析了各旋回沉积体系的构成。综合分析生、储、盖条件后提出,T-LSC3旋回下部和T-LSC2旋回是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就相带而言,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砂体是较为有利的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3.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5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4.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新近系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q1和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Sq1、Sq2、Sq3和Sq4。识别出2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及其发育演化。综合分析认为:红三旱一号三高点至不整合地面构造之间的区域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Sq1旋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有利储集体集中发育层段。  相似文献   

5.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一段中识别出2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研究区古近系沙一段发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和半深湖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分析了生油岩、储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沙一段隐蔽油藏勘探应以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单元,并采取相应的勘探对策;N50-L3-1444-1434井以西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发育区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琼东南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琼东南盆地的发展经历了由断陷到坳陷的演化过程,盆内充填了巨厚的沉积地层,该套地层在上、下第三系内可识别出14个层序,断陷期6个坳陷期8个.断陷期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运动,层序由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和碎屑滨岸体系沉积的粗碎屑岩组成.坳陷期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并具有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低位域由企底扇、斜坡扇和海底水道沉积组成;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由三角洲、碎屑滨岸、碳酸盐台礁和浅海陆架体系沉积组成.   相似文献   

7.
针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百口泉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综合研究的方法,借助地震多属性分析的手段,对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对有利区域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百口泉组可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内部又可以根据碎屑沉积模式划分出湖进、湖退2种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以及滨浅湖3个亚相,进一步可分为5种微相;将有利区划分为3个等级,并认为埋深在5 000 m以内断层交错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最为有利。该结论的提出可对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汪彦  鲁新便  彭军  赵冉 《特种油气藏》2011,18(2):14-17,135
塔河油田YT1区块三叠系可划分为6个长期、15个中期和3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发育有A型、X型、V型3种不同的层序构型。以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单元,建立相应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不同层序单元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分布规律,分析认为该区三叠系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随着地层基准面有规律地升降变化,研究区曾发生过6次规模较大的湖进-湖退旋回,其沉积记录亦体现出6次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变化有序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9.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一段中识别出2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研究区古近系沙一段发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和半深湖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分析了生油岩、储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沙一段隐蔽油藏勘探应以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单元,并采取相应的勘探对策;N50-L3-L444-L434井以西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发育区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晚泥盆世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东河塘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观测、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解释,认为东河塘组是一个具有完整海侵至海退旋回的标准I型层序,相当于3级海平面旋回的沉积地层.东河塘组由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与高位体系域(HST)组成.低位体系域仅发育局部的河流沉积体系;海侵体系域主要为受潮汐控制的滨岸沉积体系,由一系列向上变浅和变细的准层序叠置成退积的准层序组;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浪控滨岸沉积体系,由一系列向上变浅和变粗的准层序叠置成进积的准层序组.此外在盆地周缘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位扇三角洲岩性油藏的地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连盆地属 于中生代陆相断陷群,各凹陷发育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特别是扇三角洲和水下扇沉积体普遍发育于凹陷陡带,具备形成岩性油藏的诸多有利条件。巴音都兰凹陷宝力格油藏是一个典型的高位体系域扇三角洲砂岩岩性油藏。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和地质综合分析,剖析了宝力格地区扇三角洲砂岩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构建了该区高位体系域扇三角洲岩性油藏的地质模型,阐述了扇三角洲砂体形态的地震信息识别和含油性预测的新方法,介绍了勘探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哈山地区三叠系的钻井、测井、地震、岩心等资料进行分析,识别出一个I级层序界面,二个III级层序界面,将三叠系划分为三个III级层序(TSQ1、TSQ2、TSQ3)和六个体系域。TSQ1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中-扇缘-扇三角洲平原沉积,TSQ2以扇三角洲前缘-平原沉积为主,TSQ3主要为滨浅湖沉积环境。TSQ1层序的冲积扇扇中砂砾岩层,主要发育在盆地边缘,与断裂或不整合相结合,仍可成为较好的储集层。TSQ2层序的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3.
辽河滩海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测井沉积学分析手段,对辽河滩海地区下第三系的沉积体系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识别出6种主要沉积体系类型,即泛滥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及湖泊相。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泛滥平原沉积体系发育了该区最重要的储集砂体;湖底扇沉积体系发育的砂体是潜在的、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4.
辽河西部凹陷西南部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凯 《特种油气藏》2002,9(5):22-25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辽河西部凹陷西南地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论述。研究认为:该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I型三级层序,其中低位体系域主要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组成,沉积作用以加积为主;湖侵体系域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及浅湖组成,以退积为主;而高位体系域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湖相组成,以进积为主。同时认为,低位体系域成藏条件好,是本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中部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理清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中部层序地层格架与有利储层分布,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基准面升降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将SQ3层序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沉积相构成与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SQ3层序有利储集区的分布受控于层序发育位置,MSC1旋回有利储层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部至湖盆边缘一带,靠近湖盆中心部位薄层透镜状油藏发育;MSC2—MSC4旋回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部至湖盆中心方向,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烃源岩呈指状交互接触,油气成藏条件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各岩性段进行分析对比和沉积古地理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将研究区石炭系划分成5个二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SS1—SS5)和11个三级层序(依次为S1—S11)。在层序等时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各层序岩性组合在盆地中不同区带的发育状况、展布特点以及优质储集层可能的发育区。二级层序SS5和SS2高位体系域的一套白云岩储集层和一套滩体灰岩,分别与SS5顶部和SS3中广泛发育的泥岩盖层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并形成重要的油气藏。从已发现的油气藏分布来看,区域构造位置相对高的部位有利于碳酸盐岩储集相带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滨北地区可识别出的3个超层序,研究层段属于热沉降坳陷期一级超层序的上部.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大量录井、测井及岩心资料沉积学分析结果表明,中浅层发育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及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详细分析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根据生储组合关系,指出滨北地区碎屑岩储集体成因类型包括曲流河河道、泛滥平原、三角洲以及滨浅湖滩坝等.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储集物性最好,其次为三角洲平原、滨浅湖滩坝砂体及河流相带.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黑鱼泡-乌裕尔凹陷、明水阶地西部及安达地区,这些储集体毗邻生油凹陷,具有优先捕集油气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且研究程度低。为了研究其沉积微相与砂体储集条件,以指明有利储集相带,应用沉积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古地貌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湖泊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并进一步识别出了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泥坪、滩坝等8种沉积微相,并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同时,将营城组划分为4段、6个四级层序和7个砂组,阐明了各砂组沉积相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营一段末期(SG2)湖侵至最大湖泛面,沉积于其上的SG3砂组进积体系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与储层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两支主辫状水道,分流河道砂体叠置且储层物性好,其与后期鼻状构造相组合是构造-岩性圈闭与岩性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19.
The Liuzan Oilfield, located along the boundary between Luannan County and Tanghai County,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il fields for the Jidong Oilfield Company. As seen from the tectonic setting, it is situated at the frontal zone of the Yanshan fold belt on the northeast corner of the Nanpu Sag of the Bohai Bay Basin. It joins the Nanpu Sag in the west and links the Matouying Arch in the east through the northwest trending Baigezhuang Fault, and its structural area…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层序地层分析,将延长组划分为5个长期旋回,22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沉积体系及其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区发育北东、南西2大物源体系,其中北东物源(强势物源),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提供了富县—旬邑—宜君地区的沉积,发育2~3支分流河道砂体;南西物源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提供了陇东地区和镇泾地区沉积,发育4~5支分支河道砂体,纵向上具有良好的继承性。西南部砂体主要发育于长8油层组,东北部砂体主要发育于长6、长2+3油层组,东南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低幅度构造的组合区成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