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采用爆炸法合成了纳米碳集聚体和纳米金刚石,将其低填充聚丙烯(PP)制备了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填充纳米粒子提高了PP的α晶态的结晶度,添加0.06%纳米碳集聚体或纳米金刚石的PP的结晶度分别提高了16.74%和25.83%;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纳米粒子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冲击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4.
根据无机配合剂在橡胶中的分散形态,研究纳米氧化锌在橡胶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对胶料性能的影响。在硫化过程中氧化锌作为活性剂与有机促进剂、硬脂酸、硫黄等的反应发生在氧化锌粒子的表面。以纳米氧化锌等量替代普通问接法氧化锌,可提高硫化胶的300%定伸应力和耐磨性,减小压缩永久变形,降低压缩疲劳温升;以纳米氧化锌减量50%替代间接法氧化锌,仍可保证硫化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较详细地阐述了白炭黑/炭黑复合材料、白色无机纳米填料和偶联剂的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较详细地阐述了白炭黑/炭黑复合材料、白色无机纳米填料和偶联剂的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较详细地阐述了白炭黑/炭黑复合材料、白色无机纳米填料和偶联剂的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纳米二氧化钛填充橡胶复合材料的分散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粒径为20~40nm的纳米二氧化钛(B—TiO2)填充天然橡胶(NR)和丁腈橡胶(NBR)制备了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B—TiO2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抗菌性能,并与德国Degussa公司的催化剂纳米TiO2(D—TiO2)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TiO2在NR和NBR中表现出良好的分散,绝大多数B—TiO2在橡胶中聚集体尺寸小于100nm,特别是在NR中B—TiO2分散颗粒大小与其原生颗粒大小相近,明显优于D—TiO2在NR中的分散;在B—TiO2用量小的情况下,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不受B—TiO2的影响。D—TiO2对橡胶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也没有影响。橡胶基体中填充B—TiO2后,其抗菌性能明显提高,当用量超过2份(质量)时,其抗菌性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D—TiO2/NR抗菌效果与B—TiO2/NR的抗菌效果相当,热氧老化不影响橡胶复合材料中TiO2发挥其抗菌特性。 相似文献
9.
由耿继文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01696282A,公开日期2010-04-21)用于橡胶胶乳制品的补强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涉及的用于胶乳制品的补强填充剂由基料(50~80份)、分散剂(0.01~0.4份)、表面处理剂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利用溶剂热法,以五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乙醇为还原剂,在乙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140 ℃条件下溶剂热处理6~10 h制得了不同长径比的氧化亚铜纳米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物相与形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合成的纳米棒结晶程度良好,尺寸较为均匀.在实验中还发现反应温度与溶剂中的含水量是影响乙醇还原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利用表面固定伯胺分子层的纳米SiO2粒子(NH2-SiO2)与Cu2+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的自由基接枝聚合,得到表面包覆聚合物的纳米SiO2杂化粒子(P-SiO2),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NH2-SiO2和P-SiO2对聚乳酸(PLA)非等温冷结晶行为的影响,并用莫志深法对PLA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冷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LA和PLA/SiO2复合材料的非等温冷结晶过程均可用莫志深动力学方程来描述;两种SiO2在PLA中均起到了较好的冷结晶促进剂的作用;较之于NH2-SiO2,纳米杂化粒子P-SiO2的结晶促进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两种橡胶/有机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用熔体法制备的有机累托石(OR)/丁苯橡胶(SBR)以及有机累托石(OR)/天然橡胶(NR)2种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TEM和XRD对材料的分析显示,由于橡胶基体的性质差异,OR/SBR为典型的插层型结构,而OR/NR为插层型和部分剥离型混合结构.应力应变行为的研究表明,随着OR用量的增加,OR/SBR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均增大,这主要是分子链滑移和填料的取向造成的.对于拉伸结晶型橡胶NR,由于部分剥离型填料的增强作用,NR的定伸应力随填料用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由于对结晶的阻碍作用,当OR用量为20份时,OR/NR的拉伸强度有所降低.纳米累托石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SBR和NR的硬度和撕裂强度.热失重分析表明,OR/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与相应的纯橡胶相比,热稳定性提高,在NR体系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煤焦油的排放和直接利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高附加值材料的绿色合成方法及应用是煤焦油利用的关键。本文采用St?ber法以间苯二酚和中低温煤焦油为碳源与甲醛聚合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球CO2吸附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考察了预聚温度、水热温度和煤焦油添加量对碳纳米球的孔结构和CO2吸附性能的影响。预聚温度为60℃、水热温度为200℃时,产物具有最优异的比表面积和CO2吸附性能。C1-R1-RT-200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达到787m2/g,CO2最大吸附量为4.64mmol/g。当煤焦油占总投料质量的50%~76%时,产物的CO2吸附性能较好,优于纯的间苯二酚模型化合物。所制备的多孔碳纳米球的CO2吸附等温线可以很好地吻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说明多孔碳纳米球对CO2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