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采用爆炸法合成了纳米碳集聚体和纳米金刚石,将其低填充聚丙烯(PP)制备了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填充纳米粒子提高了PP的α晶态的结晶度,添加0.06%纳米碳集聚体或纳米金刚石的PP的结晶度分别提高了16.74%和25.83%;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纳米粒子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冲击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炭素技术》2004,23(3):13-13
一种新型涂料——纳米碳防腐导电涂料,由武汉21世纪防腐科技公司研发成功,并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该涂料采用静电场湿式分级工艺制备纳米碳,表面工艺克服了纳米碳在涂料中的二次焦聚现象,涂料的补强性、封闭性和导电性更好,电解质溶液无法渗透到涂层内部,有效地保护了电力接地网的碳钢不被腐蚀。该涂料适用于雷达站、弹药库等防雷接地,其应用前景被业界看好。纳米碳防腐导电涂料在武汉研发成功  相似文献   

4.
纳米氧化锌在橡胶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玺 《轮胎工业》2004,24(2):67-70
根据无机配合剂在橡胶中的分散形态,研究纳米氧化锌在橡胶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对胶料性能的影响。在硫化过程中氧化锌作为活性剂与有机促进剂、硬脂酸、硫黄等的反应发生在氧化锌粒子的表面。以纳米氧化锌等量替代普通问接法氧化锌,可提高硫化胶的300%定伸应力和耐磨性,减小压缩永久变形,降低压缩疲劳温升;以纳米氧化锌减量50%替代间接法氧化锌,仍可保证硫化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较详细地阐述了白炭黑/炭黑复合材料、白色无机纳米填料和偶联剂的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较详细地阐述了白炭黑/炭黑复合材料、白色无机纳米填料和偶联剂的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较详细地阐述了白炭黑/炭黑复合材料、白色无机纳米填料和偶联剂的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纳米二氧化钛填充橡胶复合材料的分散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粒径为20~40nm的纳米二氧化钛(B—TiO2)填充天然橡胶(NR)和丁腈橡胶(NBR)制备了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B—TiO2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抗菌性能,并与德国Degussa公司的催化剂纳米TiO2(D—TiO2)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TiO2在NR和NBR中表现出良好的分散,绝大多数B—TiO2在橡胶中聚集体尺寸小于100nm,特别是在NR中B—TiO2分散颗粒大小与其原生颗粒大小相近,明显优于D—TiO2在NR中的分散;在B—TiO2用量小的情况下,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不受B—TiO2的影响。D—TiO2对橡胶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也没有影响。橡胶基体中填充B—TiO2后,其抗菌性能明显提高,当用量超过2份(质量)时,其抗菌性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D—TiO2/NR抗菌效果与B—TiO2/NR的抗菌效果相当,热氧老化不影响橡胶复合材料中TiO2发挥其抗菌特性。  相似文献   

9.
由耿继文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01696282A,公开日期2010-04-21)用于橡胶胶乳制品的补强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涉及的用于胶乳制品的补强填充剂由基料(50~80份)、分散剂(0.01~0.4份)、表面处理剂  相似文献   

10.
纳米二氧化硅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宪宏  刘杉  孙立夫 《橡胶工业》2007,54(6):337-340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纳米二氧化硅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SBR乳液、纳米二氧化硅后样品的温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均得到提高;其中SBR(质量分数0.03)加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0.0005)复合改性效果最佳。纳米二氧化硅与SBR形成网状结构以及SBR在体系中吸附油分后的溶胀作用是沥青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溶剂热法制备铜与氧化亚铜纳米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剂热法,以五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无水乙醇为原料,在无水条件下通过乙醇还原氧化铜制得了形状均一、分散性较好的纳米铜颗粒;在有水条件下通过乙醇还原氧化铜合成出了一维氧化亚铜纳米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物相与形貌分析。在实验中还发现反应温度与溶剂中水的加入量是影响乙醇还原性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决定了最终产物的相组成。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溶剂热法,以五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乙醇为还原剂,在乙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140 ℃条件下溶剂热处理6~10 h制得了不同长径比的氧化亚铜纳米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物相与形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合成的纳米棒结晶程度良好,尺寸较为均匀.在实验中还发现反应温度与溶剂中的含水量是影响乙醇还原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不同组成的橡胶填充油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考察了操作条件对Tg的影响,并分析了测试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结果表明,试样用量和升温速率对测试结果均影响不大,综合考虑试样用量宜为5~20 mg,升温速率为20℃/min;DSC测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以聚乙二醇(PEG)接枝改性的纳米炭黑(NC)(NC-PEG)为填料对环氧树脂/4,4-二氨基二苯砜非等温固化反应的影响,通过Flynn-Wall-Ozawa法和Malek法确定了固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两参数的自催化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固化反应过程,各试样的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NC-PEG能够促进环氧树脂的固化,使固化活化能降低,其中,NC-PEG用量为3 phr时,活化能最低.  相似文献   

15.
纳米糊精微球的制备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糊精为原料,选用正己烷为油相、Span 60和Tween 60为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得了纳米糊精微球,并对影响制备纳米糊精微球的因素和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油比对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影响最大;制得的微球球形圆整,粒径较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表面固定伯胺分子层的纳米SiO2粒子(NH2-SiO2)与Cu2+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的自由基接枝聚合,得到表面包覆聚合物的纳米SiO2杂化粒子(P-SiO2),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NH2-SiO2和P-SiO2对聚乳酸(PLA)非等温冷结晶行为的影响,并用莫志深法对PLA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冷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LA和PLA/SiO2复合材料的非等温冷结晶过程均可用莫志深动力学方程来描述;两种SiO2在PLA中均起到了较好的冷结晶促进剂的作用;较之于NH2-SiO2,纳米杂化粒子P-SiO2的结晶促进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纳米TiO2/UPR复合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固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辉  尤天铭  严生 《塑料工业》2007,35(2):40-43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纳米TiO2/UPR复合体系的固化过程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升温速率下纳米TiO2/UPR复合体系固化过程中的DSC曲线;并根据动态DSC曲线求出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固化反应级数及动力学方程中的指前因子等参数;建立了复合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并且确定了分阶段变温固化新工艺。  相似文献   

19.
两种橡胶/有机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用熔体法制备的有机累托石(OR)/丁苯橡胶(SBR)以及有机累托石(OR)/天然橡胶(NR)2种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TEM和XRD对材料的分析显示,由于橡胶基体的性质差异,OR/SBR为典型的插层型结构,而OR/NR为插层型和部分剥离型混合结构.应力应变行为的研究表明,随着OR用量的增加,OR/SBR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均增大,这主要是分子链滑移和填料的取向造成的.对于拉伸结晶型橡胶NR,由于部分剥离型填料的增强作用,NR的定伸应力随填料用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由于对结晶的阻碍作用,当OR用量为20份时,OR/NR的拉伸强度有所降低.纳米累托石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SBR和NR的硬度和撕裂强度.热失重分析表明,OR/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与相应的纯橡胶相比,热稳定性提高,在NR体系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煤焦油的排放和直接利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高附加值材料的绿色合成方法及应用是煤焦油利用的关键。本文采用St?ber法以间苯二酚和中低温煤焦油为碳源与甲醛聚合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球CO2吸附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考察了预聚温度、水热温度和煤焦油添加量对碳纳米球的孔结构和CO2吸附性能的影响。预聚温度为60℃、水热温度为200℃时,产物具有最优异的比表面积和CO2吸附性能。C1-R1-RT-200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达到787m2/g,CO2最大吸附量为4.64mmol/g。当煤焦油占总投料质量的50%~76%时,产物的CO2吸附性能较好,优于纯的间苯二酚模型化合物。所制备的多孔碳纳米球的CO2吸附等温线可以很好地吻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说明多孔碳纳米球对CO2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