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通过测量吸附了表面活性剂的非织造布表面的再润湿时间,发现表面活性剂在非织造布表面的吸附提高了其表面再润湿性,但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改性效果优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涤纶非织造布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处理时间越长,表面再润湿性提高越多,但超过某值后表面再润湿时间不再变化。一般,当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大于CMC后,非织造布表面的再润湿性才有根本改善,但LAS特殊。在中性pH值时(水中),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都经历三个区域,只是CMC值不同。纤维越细、结构越松的非织造布表面再润湿性越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煤尘的润湿性,提出了性能优良的降尘剂;并讨论了无机电解质及温度对表面活性剂润湿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润湿煤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煤尘的润湿性,提出了性能优良的降尘剂;并讨论了无机电解质及温度对表面活性剂润湿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表面活性剂对提高铜矿表面润湿性的潜在作用,采用高速摄像和图像处理方法,对含表面活性剂硫酸溶液的液滴扩散行为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并对固液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液体表面张力和矿石表面粗糙度是影响表面润湿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定量铺展面积、铺展系数和接触角,揭示了硫酸溶液浓度和表面活性剂对矿石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液滴...  相似文献   

5.
以致密油气体积改造注入的压裂液为切入口,将表面活性剂复配至压裂液中,探索在压裂过程中改变储层基质润湿性,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基于接触角和界面张力测量,在压裂液中分别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润湿状态下对致密岩心进行渗吸物模实验.通过改变润湿反转前后的相渗曲线和毛管压力曲线,对该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仅依靠压裂液不能引起润湿反转,渗吸采收率仅为4.95%.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润湿性发生变化,渗吸采收率有大幅提高,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变润湿性的能力要好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考虑润湿反转的模型可对表面活性剂润湿反转过程进行较好描述,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现场一平台井压裂液中加入润湿反转剂DL-15后,体积压裂形成复杂裂缝,产量比邻井提高2~4 t/d.建议体积改造形成复杂缝网的前提下,在压裂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延长焖井时间,依靠停泵后的压差驱替和渗吸置换作用,提高开井后产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含氟表面活性剂在石英表面形成的吸附膜的润湿性质,考察了温度及不同类型电解质对其接触角的影响趋势,并开展了室内模拟驱油实验。研究发现,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地改变石英表面的润湿性,在蒸馏水及模拟地层水的条件下都可以使亲水的石英表面变为中性。同时,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抗盐性及耐温性。室内模拟驱油实验显示,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将岩心的润湿性控制在中性弱亲水状态,促进孔道水膜剥离,减小水驱渗流阻力,从而降低水驱压力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认为在用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驱油时 ,存在低界面张力机理 ,润湿反转机理和表面电性反转机理。在驱油剂浓度达到 6 0 0mg·L-1时 ,采收率可提高 5 %~ 6 %。可以推测 ,具有吸附性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可有这几种驱油机理 ,并具有一定的驱油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性能,利用座滴法研究支链化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异丙烯)8硫酸盐(G-C12PO8S)和十六烷基(聚氧异丙烯)8硫酸盐(G-C16PO8S)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润湿性,考察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支链化程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并讨论粘附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及...  相似文献   

9.
长碳链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双子型(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双疏水基双亲水基的独特分子结构,使其比传统的单疏水基单亲水基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优良的特性.将十八烷基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与普通单子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进行比较,并对一系列不同碳链长度的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相对于单子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更高的表面活性、更低的起池性润湿性以及抗静电性等;另外,随着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的增加,乳化性提高,起泡性降低,赋予聚酯短纤维的平滑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不同结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羟丙基季铵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羟丙基羧酸甜菜碱在石英表面形成的吸附膜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类型电解质对其接触角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作用在石英表面形成单层吸附膜,低浓度时接触角数值较高;高浓度时通过疏水作用形成双层膜,接触角陡降。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较弱的Lifshitz-van der Waals作用力在石英表面吸附,接触角随浓度增大通过一个极大值,较大的分子尺寸不利于形成双层膜结构。电解质的加入对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阳离子体系的接触角。  相似文献   

11.
在催化剂存在下,采用双醇交换法合成了新型淀粉基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葡糖苷,确定了合成反应条件,产物收率≥93%。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葡糖苷具有表面张力低、性能温和、起泡和润湿性优良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2.
十二烷基葡糖苷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催化剂存在下,采用双醇交换法合成了新型淀粉基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葡糖苷,确定了合成反应条件,产物收率≥93%。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葡糖苷具有表面张力低、性能温和、起泡和润湿性优良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3.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水煤浆添加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作为水煤浆添加剂的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合成方法,针对兖州矿务局兴隆庄2#精煤和统煤,考察了三种制备高浓度水煤浆的表面活性剂,结果发现这三种表面活性剂都有利于提高水煤浆的浓度,改善其流动性,并且复合表面活性剂要优于单种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技术对合成纤维表面改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分析,从理论上讨论了合成纤维经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后所改善润湿性,吸湿性,亲水性的机理及等离子体接枝聚合处理。  相似文献   

15.
煤层注水现已成为矿井预防重大事故的综合性安全技术措施.煤层注水是以解决采煤工作面煤尘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后来又逐渐应用于预防冲击地压,提高瓦斯抽放效等方面.煤体注水的好处很多,但是不同煤质会对注水造成不同的影响.针对平沟16#煤润湿性差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添加尼诺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2种表面活性剂改善其煤体的润湿性,以提高煤体注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纳米复合电沉积过程的作用,研究常用的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WO_3-Cu复合镀层电沉积过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分析添加表面活性剂前后镀层表面微观形貌和镀层成分的变化,通过润湿性试验、自清洁试验、耐磨性试验和光催化试验分别评价表面活性剂对WO_3-Cu复合镀层润湿性能、自清洁性能、耐磨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有效改变WO_3纳米颗粒在镀层中的沉积和镀层的表面形貌,其中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联合添加时制备的复合镀层中WO_3含量达到最高值25.9%;经氟化处理后,其镀层表面接触角可达155°;与纯铜相比,复合镀层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耐磨性和光催化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性的影响,了解表面活性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机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考察了不同结构阳离子改性石英片与不同基团改性AFM探针间的拉脱力,从分子角度探索石英表面双层膜的结构特性.研究发现:直链烷基季铵盐CI6PC改性石英片与阴离子改性探针间的拉脱力随浓度增大在临界胶束浓度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二氧化钛的基本物性、表面羟基、润湿性、表面酸碱性、表面电性和光化学活性等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结合工业应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综述了水溶液喷雾干燥法、表面活性剂法、偶联剂法、表面反应法、聚合物包膜法和化学蒸汽析出法等表面化学改性方法;探讨了二氧化钛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Washburn方程测量固体粉末的润湿性,研究了20%的HCl中OP-4、OP-8、OP-10溶液与石英砂固体粉末的接触角,用JZHY-180型界面张力仪测定了表面张力的大小,并由此讨论了20%的HCl中OP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体粉末的润湿性,表面张力与助排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煤矿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尘灾害严重,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有效改善煤尘润湿性,抑制煤尘的产生和扩散。为了探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煤尘表面的润湿过程和润湿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基葡糖苷(APG)与曲拉通X-100(Triton X-100)对煤尘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基于苯环碳骨架结构建立了三组煤-水界面吸附体系模型,对比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煤表面的吸附平衡构型和分子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煤/表面活性剂/水间相互作用能及能量组成变化,考察了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能力。模拟结果表明:达到吸附平衡状态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通过烷基链相互连接,形成聚集状态,在煤-水界面与水-气界面均有分布。Triton X-100通过增强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促进水分子在煤表面的吸附,对煤表面润湿性能影响较大。以河南平顶山矿区丁、戊、己三组煤层煤样为测试对象,开展沉降实验和接触角实验并计算了煤样表面自由能组成,验证了上述模拟结果,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测定煤样芳香烃基团特征,进一步验证了Triton X-100与煤分子间的作用机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Triton X-100对煤表面的润湿效果优于APG,临界胶束浓度时效果最优,且煤尘中的芳香烃含量越高,越利于Triton X-100的吸附。研究成果可为深部开采高效抑尘剂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