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如何借鉴孟子仁政思想的精华,解决当今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仁政学说是孟子最重要的政治思想.本文试图分析孟子仁政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探讨其主要内容,并试图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仁政”是孟子从管理伦理层面探讨安人的社会管理问题时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它主张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和关心被管理者的利益,管理者应“制民之产”、“取于民有制”和“与民同乐”。这是一种人伦观与管理观有机结合的管理思想,它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了孔子有关安人的社会管理、管理的方法和民生的管理等思想。  相似文献   

4.
“仁政”是孟子从管理伦理层面探讨安人的社会管理问题时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它主张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和关心被管理者的利益,管理者应“制民之产”、“取于民有制”和“与民同乐”。这是一种人伦观与管理观有机结合的管理思想,它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了孔子有关安人的社会管理、管理的方法和民生的管理等思想。  相似文献   

5.
孟子“仁政”的核心是“亲民”,“亲民”不仅仅是情感上的,还体现在制度安排上。孟子之所以提出如此之“仁政”,是基于“义”的原则来变革当时的社会制度,以求使社会达到公正、有序。“仁政”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而“不忍人之心”是一种“本源情感”,正是本源情感的“不忍人之心”使孟子的“仁政”成为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重新研究“仁政”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第一次提出了“仁政”,并把它发展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孟子的“仁政”思想内涵丰富,无论“仁政”还是“民本”,其终极价值追求都是“王道”。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一思想,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人是社会发展主体、发展动力、发展条件和发展目的,用以人为本思想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用以人为本思想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快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沿着不同的哲学旨趣出发,探寻社会和谐的路径,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和谐哲学遗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方法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主体和和谐客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实现哲学与现实结合,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体现了契约精神的价值追求,符合契约精神的原则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契约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必备要件。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培育政府的契约精神,建立服务性政府;培育市场主体的契约精神,建立信用经济;培育公民的契约精神,建立诚信社会。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将社会和谐发展观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这是亟不可待的问题。为了适应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主体、客体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建构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对现代化实现过程的一种优化的价值选择。它标示着,在揭示和解释现代化进程中诸多价值困境的前提下,价值哲学的现代人文回归,以及它在“中国特色”语境中的理论指归与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3.
建构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对现代化实现过程的一种优化的价值选择。它标示着,在揭示和解释现代化进程中诸多价值困境的前提下,价值哲学的现代人文回归,以及它在“中国特色”语境中的理论指归与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4.
追求“和谐”,一直是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共同奉行的美的原则。艺术与社会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艺术的没落也标志着社会的没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是认识上的一个大飞跃,它体现的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是生活质量的升华。艺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归根结蒂表现为对人的个体的作用。当我们社会的人都能将生活美化、艺术化,都能拥有精神“愉悦”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会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充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协调和谐校园的各种关系、重视解决和谐教育、打造校园和谐精神几方面构建高等院校和谐的校园氛围,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其中,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7.
雷锋精神不仅属于雷锋所处的那个时代,而是已经被提炼升华成了我们今天的宝贵的文化财富.雷锋大公无私的精神,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奋发向上、勇于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一执政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政治哲学的全面继承和超越,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今天所说的和谐社会是指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大家愉快地生活,相安无事。为此,必须满足人对社会的最低伦理学要求,包括生存的最低要求、安全的基本保障、健康的最低保障、情欲的最低要求、就业的基本权利、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对公平与基本尊重的需求、对思想自由与社会秩序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和浩大的系统工程,要成就这一伟业,就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抓住根本,用矛盾的观点合理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法,以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