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属于茶科山茶属木本油料作物,遍布我省各地,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白花茶树品种占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分布在丘陵山区,少量红花树品种分布在高山山区,全省产茶籽二亿七千万斤,油脂五千四百万斤,茶籽饼粕二亿一千六百万斤,而茶籽粕饼则是饲料和  相似文献   

2.
李祥  李进  曹万新  文星  兀浩  史云东 《中国油脂》2012,37(11):54-57
利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茶籽粕中的茶皂苷。以茶皂苷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pH 5.1,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130 min,纤维素酶加入量1.125 mg/mL。在此条件下茶皂苷得率为20.23%。对纤维素酶酶解前后的脱脂茶籽粕进行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酶解后茶籽粕颗粒表面变得粗糙、颗粒之间相互粘连,证实了纤维素酶对茶籽细胞壁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茶籽饼粕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预处理条件对酶解茶籽粕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水解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茶粕抗氧化肽的还原力为评价指标,得到超声波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720W,超声初始温度60℃,超声时间40min。在上述条件下,水解度的增长率为32.52%,抗氧化肽还原力吸光值达0.823。与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发现,超声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抗氧化肽的活性,其中.OH清除率、O2-.清除率、还原力吸光值的增长率分别为79.33%、71.72%、113.8%。  相似文献   

4.
以茶籽饼粕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预处理条件对酶解茶籽粕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水解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茶粕抗氧化肽的还原力为评价指标,得到超声波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720W,超声初始温度60℃,超声时间40min。在上述条件下,水解度的增长率为32.52%,抗氧化肽还原力吸光值达0.823。与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发现,超声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抗氧化肽的活性,其中.OH清除率、O2-.清除率、还原力吸光值的增长率分别为79.33%、71.72%、113.8%。   相似文献   

5.
《中国油脂》2015,(4):50-51
<正>油茶籽综合加工利用技术解决方案工程范围1、30~200 t/d油茶籽烘干、预处理榨油车间(冷热榨)设计和成套设备工程总承包;2、3~100 t/d茶籽油精制或精炼车间设计和成套设备工程总承包;3、20~150 t/d茶籽饼浸出车间设计和成套设备工程总承包;4、1~5 t/d茶皂素提取车间设计和成套设备工程总承包;5、1~100 t/d茶籽油小包装车间设计和成套设备工程总承包;6、茶籽多糖提取、茶籽蛋白提取、茶籽油化妆品、日用皂素洗涤剂、茶籽粕洗洁粉、洗涤剂等工程设计及成套设备工程总承包。  相似文献   

6.
茶籽综合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茶籽可综合开发的茶油、茶皂素、茶籽饼等产品及其提取工艺、作用和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7.
我国茶籽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茶籽是茶树的种子,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普通茶树的种子,另一种是山茶属植物(山茶、油茶、茶梅)的种子,后者的叶子不能制茶,主要用途是取茶籽榨油,因此,又泛称油茶。油茶树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上四大木本食用油源树种之一。茶籽油据称是“唯一可以与橄榄油相媲美、世界上最健康的食用油之一”。茶籽粕是制取用途广泛的茶皂素的最佳原料。脱毒后的茶籽粕是一种优质饲料。茶籽壳则可用来生产糠醛、栲胶、木糖醇、活性炭等工业原料。茶籽称得上是“全身都是宝”。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茶籽年产量约为120万t,但年产毛茶油仅15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采用乙醇-正己烷混合溶剂一步法同时提取茶籽饼中的茶皂素和茶籽油的方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试验表明:当乙醇浓度为70%,乙醇水溶液与正己烷的体积比为1∶1,浸出时间120 min,浸出温度55℃,料液比1∶2(m/v),混合油分层温度25℃时,在此条件下提取的浸出茶籽粕皂素含量≤1.0%,残油≤1.5%.  相似文献   

9.
以茶籽粕饼为原料,对采用稀碱法提取茶籽粕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茶籽粕淀粉稀碱法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固比6∶1(m L/g),p H10.0,浸泡时间5 h,提取温度50℃;常温下,淀粉糊的透光率较低;析水率为36.28%,冻融稳定性很好;膨胀度为12.38%,膨胀度较低;凝沉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提取油脂之后的茶叶籽粕为原料,研究从茶叶籽粕中提取茶多糖的工艺,对提取工艺中液料比、乙醇浓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以考察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利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RSM)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4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同时对各因素和因素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从而确定茶叶籽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1、乙醇浓度64%、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1.25h。实际得率为6.43%。优化后工艺茶多糖浸出得率高、安全可靠,可为茶多糖在食品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提取油脂之后的茶叶籽粕为原料,研究从茶叶籽粕中提取茶多糖的工艺,对提取工艺中液料比、乙醇浓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以考察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利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RSM)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4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同时对各因素和因素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从而确定茶叶籽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1、乙醇浓度64%、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1.25h。实际得率为6.43%。优化后工艺茶多糖浸出得率高、安全可靠,可为茶多糖在食品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农8901对虾养殖保护剂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茶籽饼粕中提取的茶皂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天然鱼毒活性物质,以此为主体研制而成的“中农8901对虾养殖保护剂”是一种理想的清池剂。经万亩虾池试验,具有用量少,使用方便等优点,适用于人工对虾养殖的全过程。在养成池中应用既可清除敌害鱼类,又能促进对虾生长,是十分理想的清池剂。同时,为茶籽的综合利用开辟了又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油茶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油茶籽加工副产物的组成、综合利用现状及途径,并就茶皂素生产及利用、茶籽粕有机肥及茶籽壳活性炭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油茶籽粕中的茶籽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茶籽多糖提取条件。并对茶籽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籽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800 W,微波时间6.5 min,料液比1∶6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10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茶籽多糖得率为(7.61±0.5)%。茶籽多糖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盐都呈现出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水浸提法从油茶籽粕中提取茶籽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茶籽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对比了Sevage法、三氯乙酸法、聚酰胺法、酶法脱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茶籽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 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茶籽多糖得率为30.31%;采用碱性蛋白酶酶法脱蛋白效果最佳,其蛋白质脱除率为74.38%,茶籽多糖保留率为75.40%。  相似文献   

16.
以茶籽粕为原料,用碱法、盐法和缓冲液法提取茶籽蛋白,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盐法的茶籽蛋白得率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盐法最佳提取条件为硫酸铵浓度0.005mol/L,料液比1∶50,时间180 min,pH 10;在盐法最佳提取条件下,茶籽蛋白得率为5.24%,蛋白质含量为82.65%。3种提取方法所得茶籽蛋白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Fe3+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当盐法所得茶籽蛋白在质量浓度8.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4.78%,优于碱法和缓冲液法所得茶籽蛋白。  相似文献   

17.
油茶籽综合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7,(3):17-21
分别从茶籽仁、茶粕、茶壳三方面着手,详细地介绍了茶油的提取技术及其优缺点,结合市场现状对茶油的开发应用提出期望。对茶粕及油茶籽壳的开发应用进行阐述,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油茶产业的发展趋势,期望对今后油茶籽综合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皂素广泛存在于山茶、油茶等山茶科植物中,目前主要从茶籽粕和茶籽壳中提取,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它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不同领域都有广泛运用,本文主要从茶皂素的生物活性以及目前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茶皂素的进一步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茶籽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洪舟  裘爱泳  史小华 《中国油脂》2004,29(6):27-29,44
以乙醇为溶剂对影响茶籽粕中多糖的提取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2(W/V),乙醇浓度为55%,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3.0 h,茶籽多糖的得率和纯度分别为6.92%和78.74%.  相似文献   

20.
牡丹籽粕是油用牡丹籽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质、多糖、黄酮等营养成分。该研究在传统豆酱的制作原料中添加牡丹籽粕,以研究其对豆酱发酵过程中曲料酶活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牡丹籽粕的最佳添加比例为黄豆∶籽粕为7∶3,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成曲中性蛋白酶、淀粉酶和糖化酶最大酶活分别为1 177.85,686.58,1 564.36 U/g;后酵35 d后,所得牡丹籽粕豆酱中还原糖含量为9.66 g/100 g DW,多肽含量为19.53 g/100 g,总黄酮含量为1.93 mg CE/g DW,酱香浓郁、咸鲜适宜,具有良好的感官接受度,为提升牡丹籽粕附加值及开发新型营养型调味品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