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油茶籽为原料,先粉碎,再酶解,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4种酶制剂的比较中,果胶酶的作用效果最显著,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次之,β-葡聚糖酶最弱;影响果胶酶酶解油茶籽提油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果胶酶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果胶酶用量2%、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40℃、料液比1∶6、p H 4.5,在此条件下油茶籽的提油率为85.78%。  相似文献   

2.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试验探索了油茶籽的水酶法提油工艺,研究了原料预处理方式、不同酶系、酶解条件对清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经过二次粉碎后,果胶酶的作用效果好;酶解温度对工艺结果影响不明显;在固液比1∶4,酶解pH4.5,酶解温度40℃、加酶量1%,酶解时间3 h条件下,清油得率可达到88.63%。  相似文献   

3.
水酶法同时提取油茶籽油及蛋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与油脂》2015,(9):58-61
采用水酶法从油茶籽仁中同时提取油与蛋白。经筛选,使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油茶籽仁水液,并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蛋白酶用量1.5%、酶解p H 8,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4 h。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油茶籽油得率为74.61%,油茶籽蛋白得率为82.28%。  相似文献   

4.
以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所制得的乳化相为芯材,分别以明胶-阿拉伯胶、明胶-海藻酸钠、乳清蛋白-阿拉伯胶、乳清蛋白-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4种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并分析4种微胶囊的性质。结果表明:在4种微胶囊中,以明胶-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高达93.96%;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具有最小的平均粒径,更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可以制备出具有更好性能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产品。  相似文献   

5.
采用Schaal 烘箱加速氧化法对比研究4种抗氧化剂及其浓度对油茶籽毛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油脂氧化稳定性分析仪测定4种抗氧化剂及其浓度对油样的氧化诱导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添加最佳抗氧化剂的油茶籽毛油与空白组(油茶籽毛油)及市售油茶籽油作对比,进行高温连续加热实验并测定油样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结果表明, 0.2 g/kg添加量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氧化效果最佳,诱导期最长,为22.76h, 0.2 g/kg添加量的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次之,诱导期为15.65 h,但从抗氧化剂的安全性考虑,最终选择茶多酚棕榈酸酯为最佳抗氧化剂。高温连续加热的结果表明, 0.2 g/kg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添加可有效提高水酶法制备的油茶籽毛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油茶籽为原料,先粉碎,再酶解,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4种酶制剂的比较中,果胶酶的作用效果最显著,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次之,β-葡聚糖酶最弱;影响果胶酶酶解油茶籽提油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果胶酶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果胶酶用量2%、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40℃、料液比1∶6、p H 4.5,在此条件下油茶籽的提油率为85.78%。  相似文献   

7.
《食品工业科技》2013,(06):272-274
主要研究了超声波技术辅助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比较不同粉碎条件、不同超声条件及多种酶的油茶籽油提取率,确定最佳工艺:物料粉碎粒度为0.600mm,超声功率400W,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40min;最适酶依次为:Alcalase 2.4L>Cellulase>Protex 7L>Viscozyme 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游离油提取率达到59.23%,总油提取率达到94.56%。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了超声波技术辅助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比较不同粉碎条件、不同超声条件及多种酶的油茶籽油提取率,确定最佳工艺:物料粉碎粒度为0.600mm,超声功率400W,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40min;最适酶依次为:Alcalase 2.4L>Cellulase>Protex 7L>Viscozyme 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游离油提取率达到59.23%,总油提取率达到94.56%.  相似文献   

9.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Box-Behnke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出油效率为响应值,考察料液比、酶解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因素对超声辅助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62%(蛋白酶:纤维素酶=4:1),酶解温度52.1℃,料液比1:5.58,酶解pH 6.47,超声时间20 min,加热预处理90℃、20 min,酶解时间5h.在此条件下,出油效率高达83%,蛋白水解率高达90.4%.该工艺制备的油茶籽油无需精炼,各项指标均已符合一级压榨茶油的标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87.8%,VE含量为204.5 mg/kg,角鲨烯含量为114.4 mg/kg,在提取过程中完好地保留了营养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复合酶水酶法提取大豆蛋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杨  江连洲  隋晓楠  王辰  王中江  刘雯 《食品科学》2011,32(14):130-133
采用复合酶水酶法提取大豆蛋白。水解酶选用碱性蛋白酶,复合酶采用纤维酶、半纤维酶、果胶酶。得出最优复合酶水酶法提取大豆蛋白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6(g/mL)、纤维素酶添加量0.64%、半纤维素酶添加量0.56%、酶解pH5、酶解温度37℃条件下水解0.75h后,再利用Alcalase碱性内切蛋白酶,加酶量1.85%、酶解温度50℃、酶解pH9.26、水解3.6h。经过验证实验可知,在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下总蛋白提取率可达到极大值即85.78%。经过复合酶酶解预处理比传统的湿热预处理的总蛋白提取率提高了近10%,其原因经分析是经过复合酶酶解处理的豆粉其细胞结构充分破坏,使得酶的作用位点暴露更有利于蛋白酶的作用,具体的机理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响应面法对水酶法从冷榨油茶籽饼中提取油和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为影响因素,油和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拟合得到的方程显著,可以用以预测不同条件下油与蛋白质的提取率。水酶法提取冷榨油茶籽饼中的油及蛋白质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酶添加量1.6%、pH 8、温度60℃、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油脂及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81.42%、79.36%。  相似文献   

12.
乙醇对油茶籽油水相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籽油水相提取时往往会产生一定量的乳状液,对乳状液进行有效破乳是提高油茶籽水代法、水酶法清油得率的关键.研究了在提取过程中采用乙醇进行破乳的方法,考察了乙醇对水代法和水酶法清油得率、过氧化值、酸值、茶皂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有很强的破乳能力,在其他提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大大减少乳状液的生成量;采用15%的乙醇溶液辅助提取,可使水代法、水酶法清油得率从84.23%和86.11%提高到90.33%和92.47%;乙醇不会对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酸值造成显著影响;乙醇辅助水相提取方法可行,操作安全,具备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谢斌  杨瑞金  顾姣 《食品与机械》2016,32(3):174-177
研究油茶籽破碎程度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得率及提油过程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利用刀片式粉碎机将油茶籽平均粒径减小至37.92μm时,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总油得率、清油得率分别达到96.85%和91.83%。当对油茶籽粉继续粉碎时,茶籽粉的平均粒径基本保持不变,但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乳状液稳定性增加且乳化现象加重,导致总油得率降低,使后续破乳工艺难度加大。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对油茶籽水酶法提取所得的毛油品质无明显区别,基本理化指标符合油茶籽油国家标准,重金属含量均在0.005mg/kg的检出限水平以下,表明刀片式粉碎方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油茶籽粉碎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油脂加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经济、安全、环保的油脂生产方式成为研究热点。水酶法提取油脂技术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以酶解为手段的现代油脂提取技术,其绿色、营养、安全的技术特点受到青睐。因此,综述水酶法提取坚果油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工艺过程中种类坚果的前处理方法,破壁过程中生物酶的选择、用量及生物酶在水酶法提油中的应用现状,对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的破乳方法进行总结,提出水酶法提取坚果油发展过程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油脂提取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pH 5. 0、料液比1∶5、α-淀粉酶用量1%、纤维素酶用量1%、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50℃为基本条件,研究了油茶籽储存时间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提取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存时间对油茶籽油提取率及油茶籽油品质影响显著,建议油茶籽在储存时间1~3个月内处理,其中使用储存时间为1个月左右的油茶籽最佳,油茶籽油提取率为91. 6%;所制备的油茶籽油气味清香、涩口味较淡,基本理化指标除水分外优于国标一级压榨油茶籽油标准,油中的维生素E、多酚和角鲨烯含量分别达到321、28 mg/kg和178 mg/kg,而且油茶籽的后熟期油中脂肪酸转化基本完成,油酸含量达到了79. 69%。  相似文献   

16.
水酶法提取黄粉虫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合水解黄粉虫提取黄粉虫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酶解时间、加酶量、液料比、温度、pH五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油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温度、加酶量、pH等酶法提取黄粉虫油的条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04℃,加酶量799.38U/g(原料),pH8.49,液料比5:1,酶解时间120min,此条件下提油率为78.51%。水酶法提取黄粉虫油品质优于石油醚提取,采用GC-MS法对黄粉虫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检出18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6.22%。  相似文献   

17.
在有机溶剂体系中,以油茶籽油和异丙醇为底物,通过脂肪酶催化醇解反应进行油茶籽油改性合成富含油酸的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异丙酯.考察了溶剂种类、酶种类、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酶加量5个因素对醇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以叔丁醇为溶剂,脂肪酶Novozyme 435为催化剂,底物异丙醇与油茶籽油摩尔比6∶1,酶加量为底物质量的1%,反应温度55℃.在此条件下反应36 h后甘油三酯转化率达到95.24%,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异丙酯的含量可分别达到11.58%、8.25%、75.41%.  相似文献   

18.
水酶法提取南瓜子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瓜子为原料,建立以水酶法提取南瓜子油新工艺.研究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为:选用纤维素酶,加酶量0.8%、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h、酶解pH 6.0,在该工艺条件下,提油率可达40.6%.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水相酶法油脂提取率,研究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油茶籽油及水解蛋白。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辅助水相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和水解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首先用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超声时间、pH和反应时间;然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0 min、pH 9和反应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油茶籽油得率为89.704%,油茶籽蛋白得率为90.638%,与预测值误差不超过0.5%。这表明Plackett-Burman设计联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的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混料优化设计对最适合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的复合酶配比条件和水解条件进行优化,以总油提取率为指标,确定复合酶水解的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和蛋白工艺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料水比1:6(g/mL)、纤维素酶添加量0.84%、半纤维素酶添加量0.56%、酶解pH5、酶解温度37℃条件下水解0.75h后,再利用Alcalase碱性内切蛋白酶,加酶量1.85%、酶解温度50℃、酶解pH9.26、水解3.6h,总油提取率达到极大值即81.04%,比以往国内研究采用湿热处理工艺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