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了影响微波辅助提取樱桃叶黄酮的主要因素,测定了樱桃叶黄酮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对卵黄脂蛋白过氧化的抑制能力。通过与常见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进行比较,对樱桃叶黄酮抗氧化和清除游离基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樱桃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微波时间5min、功率300W、75%乙醇、料液比1∶25(g/mL)和提取温度80℃。樱桃叶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樱桃叶黄酮在清除.OH和对卵黄脂蛋白脂质抗氧化的能力优于维生素C,但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DPPH自由基和总体抗氧化能力略逊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2.
提取山楂中主要功能性成分多糖、黄酮、维生素C,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山楂中多糖3.84 g/100 g、黄酮33.69 mg/g、维生素C 36.64 mg/100 g,多糖含量最高;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进行抗氧化试验发现,抗氧化能力为维生素C>黄酮>多糖,维生素C对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值分别为90.3%(DPPH自由基清除率), 82.2%(羟自由基清除率)和82.2%(ABTS自由基清除率),差异显著。试验结果可作为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理论依据,为山楂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来源的一个深度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选用回流法提取槐角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法,测定了槐角黄酮对DPPH·、O2-·、·OH的清除率,并与维生素C(VC)比较,进行槐角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槐角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清除自由基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性.与阳性对照VC相比,槐角黄酮对DPPH·的清除作用较弱,IC50为0.0192mg/mL;而对O2-、、·OH的清除作用较强,IC50分别为0.0127、0.0160mg/mL.这表明槐角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浸渍提取法分别提取苦丁茶黄酮,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为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提取方法所得黄酮提取物都有强于维生素C的抗氧化活性,其强弱顺序是: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浸渍提取法回流提取法。超声波法提取苦丁茶黄酮溶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可作为制备抗氧化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70%乙醇作为溶剂,采用微波法提取月季叶黄酮,研究了月季叶黄酮对羟自由基(·OH)、氧自由基(O2-·)、DPPH自由基(DPPH·)以及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月季叶黄酮对羟自由基(·OH)、氧自由基(O2-·)、DPPH自由基(DPPH·)以及亚硝酸盐均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通过与VC比较,发现月季叶黄酮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VC,对氧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弱于VC,而且浓度越大差异越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超声提取和微波提取法对厚朴进行提取,对比研究了3种提取方法对总黄酮、总酚、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微波提取法对总黄酮、总酚及和厚朴酚的提取率最高,加热回流法对厚朴酚的提取率最高。3种提取物均能有效地清除DPPH·和HO·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微波提取、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微波法厚朴提取物清除DPPH·和HO·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013、0.144 mg/mL。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对比分析了两种百香果籽油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两种百香果籽油中均含有黄酮、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中黄酮含量最高,达到45μg/m L左右,黄色百香果籽油和紫色百香果籽油的总酚含量分别达到16.69、15.82 mg GAE/kg。比较分析了两种百香果籽油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等的抗氧化作用,结果紫色百香果籽油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黄色百香果籽油,而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能力则相反,两种百香果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最高清除率都高于84%,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最高清除率都超过80%。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百香果籽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首乌叶黄酮的总体抗氧化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对卵黄脂蛋白脂质抗氧化能力,并与合成抗氧化剂维生素C(VC)和没食子酸丙酯(PG)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首乌叶黄酮溶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首乌叶黄酮溶液对卵黄脂蛋白脂质抗氧化能力优于VC和PG,其总体抗氧化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优于PG略低于VC,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优于VC低于PG,但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比VC和PG略弱。  相似文献   

9.
采用NaNO_2-Al(NO_3)_3法、Folin-Ciocalteu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压力处理后苦荞中多酚、黄酮与芦丁的含量,用DPPH自由基法、ABTS+·法、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酚、黄酮、芦丁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静压处理能显著提高苦荞游离态和总多酚、黄酮、芦丁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降低总抗氧化能力(P0.01)。随处理压力的增强,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苦荞中多酚、黄酮、芦丁含量变化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或0.05),与总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较差。高静压技术是释放苦荞多酚类植物活性成分的一种有效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冬枣不同部位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对5种体外抗氧化体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力、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枣皮黄酮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较高,枣核黄酮DPPH清除能力较高,而枣肉黄酮具有较好的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去核的全枣黄酮抗氧化活性与枣肉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规律是一致的,不同部位冬枣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均低于同浓度的维生素C或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  相似文献   

11.
艾薇  李悦  匡建秋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2):187-191
对藿香叶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应用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保山藿香叶中的黄酮,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抗坏血酸为对照,对其还原力及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及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活性的清除能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藿香叶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60 g/mL,乙醇浓度60%,微波功率567 W,提取时间70 s,提取得率可达6.11%。此条件下得到的藿香叶黄酮提取物清除几种自由基的能力良好,尤其对ABTS+·清除能力最优,对·OH、DPPH·和ABTS+·IC50分别为281.89、3.57、1.52 mg/L。  相似文献   

12.
甘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甘草四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黄酮和总酚含量;通过还原能力测定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两种方法,对各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极性越大溶剂萃取所得提取物总酚和黄酮含量越高。萃取溶剂极性对甘草各提取物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较大影响,极性较小正己烷对应提取物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对较弱,而另三种极性较大有机溶剂对应提取物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相对较强;且甘草总酚、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间存在较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氯仿作为溶剂提取薏苡叶的活性成分,探究其体外抗氧化的能力。通过检测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自由基(·OH)清除效果,以及对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来评价薏苡叶氯仿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同时用维生素C抗氧化活性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薏苡叶氯仿提取物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各不相同。薏苡叶氯仿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OH、O_2~-·,IC_(50)的值分别为3.549mg/mL,1.549 mg/mL和2.214 g/mL。在试验范围内,薏苡叶氯仿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差,对羟自由基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对凌枣黄酮回流提取工艺和凌枣黄酮提取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凌枣黄酮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0∶1(mL/g)、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75℃、乙醇浓度75%.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凌枣黄酮的得率为5.01mg/g;三种体外抗氧化体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力及DPPH自由基清除力)结果表明,凌枣不同部位黄酮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作用大小呈浓度-剂量效应,在不同浓度范围内,不同部位凌枣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顺序均为:枣肉黄酮>全枣黄酮>枣核黄酮>枣皮黄酮,结果表明凌枣果肉中含有较高活性或浓度的黄酮类组分,但凌枣各部位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均低于同浓度的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5.
廖霞  李苇舟  郑少杰  石芳  明建 《食品与机械》2017,33(7):145-148,174
为评价不同品种黑腺肋花楸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以3种黑腺肋花楸为原料,采用Folin-Ciocalteau比色法、pH示差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法分别测定其多酚、花青素和黄酮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法评价3种花楸多酚、花青素、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黑腺肋花楸多酚含量变化范围为11.916~14.550mg GAE/g·FW,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力,尼罗多酚清除DPPH、ABTS自由基能力较强,克蓝还原力较强;花青素百分含量为3.094%~3.771%,尼罗花青素抗氧化能力最强;黄酮含量为19.519~23.399mg RE/g·FW,克蓝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较强,尼罗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较强,而维金还原力较强。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黑腺肋花楸花青素含量与DPPH~+·、ABTS~+·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ABTS~+·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其余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襄麦冬为原料,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黄酮并对其体外抗氧化(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襄麦冬黄酮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比维生素C强,而其还原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比维生素C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襄麦冬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发现,襄麦冬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更强,最大抑菌圈直径可达18.80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7 mg/mL。结果表明,襄麦冬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可为襄麦冬活性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菜蜂花粉黄酮类化合物,以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评价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将其应用到色拉米肠中评价对脂肪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黄酮得率为3.02%,油菜蜂花粉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604 mg/g。黄酮含量为250μg/m L的油菜蜂花粉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是维生素E(250μg/m L)的1.62倍、1.18倍和3.11倍。0.05%油菜蜂花粉黄酮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色拉米的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p0.05)。  相似文献   

18.
杏仁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等方面,研究杏仁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杏仁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还原能力较强,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2+)的络合能力和脂质体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也较强,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因此,杏仁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抗氧化功效较强的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刺五加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水浸提法对刺五加中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以浸提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次数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浸提温度为70℃、提取时间110 min、料液比1∶80(g/m L),提取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浸提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69.14%。此外,将最佳条件下获得的刺五加水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O2-·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与维生素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浸提液对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低于维生素C(p0.05),其清除率为31.69%;而浸提液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维生素C(p0.05),其中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6.03%。  相似文献   

20.
在原有生产甜茶素工艺的基础上,探究了总黄酮的回收工艺;同时以维生素C为参照对甜茶总黄酮清除·OH和DPPH·的能力进行了检测。按照工厂的生产工艺在实验室模拟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阶段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采用75%的乙醇洗脱聚酰胺树脂上的黄酮,黄酮的洗脱率为91.33%,洗脱液旋干得到的总黄酮的含量为36.30%。75%的乙醇洗脱液经过FL-3树脂进一步纯化,旋干所得产品总黄酮含量可达62.70%,得率为1%(以甜茶叶计)。对纯化后的甜茶总黄酮样进行紫外扫描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初步判断样品中含有芦丁、槲皮素。由甜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的实验得知,甜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很高;清除·OH的能力:粗黄酮精黄酮维生素C;在清除DPPH·的能力方面,当浓度大于0.08 mg/m L以后,粗黄酮、精黄酮和维生素C的清除能力区别不大;在低于0.08 mg/m L时,实验结果同样是粗黄酮精黄酮维生素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