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梁艳 《包装工程》2022,43(10):361-364
目的 探索包装设计中的水墨艺术化融入。方法 在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艺术设计无处不在的社会现实中,水墨艺术不断吸收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精髓,与各个艺术门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深入分析水墨艺术形式的外在特点与深刻内涵,从真、简、灵等视角探索水墨艺术的独特之处,得出水墨在包装设计中的融入与延伸是可行的,符合消费者和时代的双重要求,结合水墨的图形、文字、审美意境进行方向性的探讨,分别选取包装设计中的突出代表领域进行全面、详细的审视与分析。结论 水墨文化中的视觉元素与气韵之美都是当前包装设计中的灵感来源,其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变化,以及动静皆宜、宁静悠远的意境,让包装设计作品具备了更大的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实现了更加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竹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被赋予深刻内敛的文化内涵,在传统审美意象中,竹是君子的象征,因其坚韧挺拔、外直中空的特点,被文人墨客赋予了高雅、淡泊、正直、谦逊等人格内涵.着眼当代服饰设计领域,竹文化题材的应用颇多,但多为竹纹样的运用,未能形成体系.本文以竹文化的内涵剖析为切入点,着重研究其在当代服饰中构建的审美意象,并结合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拓展竹文化在当代服饰中的应用路径,以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思考其创新应用程式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张丽 《包装工程》2018,39(10):241-244
目的探究水墨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展现传统元素的丰富哲学与文化内涵,增加包装设计的民族情感。方法利用水墨元素的深厚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视觉冲击力,结合水墨艺术对于包装设计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字的状态呈现、图形的笔墨韵味、画面的氛围营造、意境的虚实渲染4方面,对水墨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解读。结论在包装设计中恰当的运用水墨元素,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按照包装设计师的意图,以更加快捷的途径和有效的感知方式,获取最佳的视觉效果,有利于设计理念的表达和设计目的的实现。同时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更加彰显独特的东方文化气韵,使现代设计更具中国特色文化品牌,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文静 《包装工程》2019,40(18):232-235
目的 探析包装设计中的水墨元素应用新方向及新路径。方法 从消费市场的成熟催生消费形式的多样和消费需求的多元这一背景出发,总结包装设计对民族文化元素的现实需求及重要性,接着深入民族文化内部,提取出水墨元素这一典型代表,同时结合水墨元素自身所呈现出的自然、空灵、黑白、简洁特质探寻当前包装设计对其的创造性应用,并分别结合水墨元素的文字、图形等精髓进行整体方向的总结,最后从水墨造型、水墨肌理、水墨意蕴等方面透析其在包装设计中的个性化应用路径,展望未来的发展优势,挖掘深层的发展潜力。结论 水墨元素凭借自身独特的特性创造出不同的层次与灵动的画面,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创造性应用赋予了产品更多的内在价值,提高了整体的设计水平,促使包装设计由单纯的商业化向艺术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自然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介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李娟  吴磊 《包装工程》2012,33(24):14-16,20
将自然元素划分为自然“无形”元素和自然“有形”元素2 个部分,并分别阐述了它们与包装技术和包装视觉的关系,探讨了自然“有形”元素中二维元素与三维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具体方法。旨在通过对自然元素与包装设计关联的论证,启示设计师合理应用自然元素,使自然元素为包装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6.
7.
张建军  李文静 《包装工程》2023,44(8):375-377, 394
目的 探究国潮引领下现代包装设计在创新内外形式、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探索。方法 为打造中国制造的包装,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领域的融合发展,中国时尚产业在此转型升级的关口,将目光锁定在了国潮元素上。以国潮文化的兴起为立足点,结合国潮文化与传统吉祥图案的关联,以及人们的普遍诉求,对其内涵进行了整体的概括和具体的挖掘,并对国潮风格的包装设计特点和现实意义展开探究,借助结构、色彩和视觉符号等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进而分析国潮元素在本质、创新和跨界融合等层面的设计开发路径,就具体的包装设计案例进行有效的展示和应用方式探究。结论 国潮文化融入现代包装设计是一种与媒介和载体所进行的艺术化的阐释与展现,其能够设计出被消费者认同的形式,并更好地引起人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肖著强  詹云 《包装工程》2007,28(10):221-223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消费观念决定着包装设计中构成元素的种类和形态。从数字化、时尚性、可持续性、设计的前瞻性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今社会的现代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韩静华  李妙妍 《包装工程》2017,38(16):93-96
目的研究日美文化元素对韩国游戏角色设计的应用。方法结合实例分析日美文化对于韩国游戏角色设计的影响,及韩国游戏角色设计对日美文化元素的应用和拓展。结论韩国设计师通过发挥主动创造性,对日美文化元素进行融会贯通、改良再造,使得韩国游戏角色设计逐步形成其独立的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10.
刘佩  吴丹 《上海包装》2024,(1):44-46
如今人们对产品包装设计的要求更加多样化,设计人员必须要尽快突破传统设计理念的桎梏,通过创新转变设计观念,实现对地域文化元素的灵活应用,赋予产品包装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整体上提升包装设计的效果和质量。从包装设计中融合应用地域文化元素的可行性入手,结合地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探讨创新应用地域文化元素优化升级产品包装设计的有效举措,以期对业内相关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晋新敏  梁珊珊 《包装工程》2019,40(22):174-180
目的将广府建筑的元素进行简化、提炼并运用到家具设计中,生产出极具岭南特色的家具产品,不仅可以传承与发扬广府文化,而且也可以缓解家具行业同质化的现象。方法深入分析广府建筑装饰元素的特征、象征意义和功能;通过案例研究法收集竹家具设计的优秀案例并分析其造型、材料、配色、功能等内容,为最终设计实践提供参考;针对广府建筑屋顶、山墙、入口、窗四个部位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选取最具代表的镬耳墙和满洲窗作为设计元素,简化、提炼后形成特征符号。结论以绿色环保的竹材为主材,结合从广府建筑提炼出的特征符号进行家具造型设计,使传统特色建筑装饰元素与家具完美融合,创造出风格独特的家具。  相似文献   

12.
杨斌 《包装工程》2001,22(4):66-68
论述了商品包装的色彩在年龄,性格,职业,情境等方面的运用,强调了“色彩就是财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王东 《包装工程》2012,33(14):115-118
对竹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低碳经济时代竹材料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人们对产品包装设计的新要求,提出可以用竹材人造板材料、竹纤维复合材料、竹炭和原竹材料等为产品包装低碳设计的新材料,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实现生态环境和产品包装设计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以"全兴老酒"外包装设计案例的整体设计过程为范例,探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材料——竹,在白酒这一具有独特品质、较高文化内涵的特殊商品外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析广西竹编的造物手法和土特产销售包装设计元素,并应用于土特产包装设计。方法以田野调查法为基础,以资料文献法获取资料,以案例法论证。结论广西竹编在造型上采用仿生、对称两种手法,具有质朴自然的地域特色;广西土特产销售包装设计以地域风情文化为外包装文化视觉注意点。以地域竹编为产品销售内包装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心理共鸣,进而提升土特产包装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不同种类竹材包装的生产加工方式及其应用,并对以竹代塑产品在包装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总结不同以竹代塑产品生产工艺和性能的特点,分析原竹包装和经过化学改性竹包装技术在包装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 可以在竹包装材料加工过程中添加功能助剂,或者对竹基材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以及生产设备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延伸,提升以竹代塑产品的品质和货架期。结论 以竹代塑产品的广泛应用势必会推动以竹代塑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提高竹包装品质和内装产品安全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水煮笋包装罐的制造工艺、质量要求及特点。  相似文献   

18.
包装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袁恩培 《包装工程》2003,24(5):64-66,74
探讨形式美在包装上的体现,现代包装设计的形式美要求,认识和掌握形式美的特点和规律,找出一条吸收和融合它的道路,设计出中国特色的优秀包装。  相似文献   

19.
竹材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燕子  杨柯  张晶 《包装工程》2019,40(4):99-103
目的研究竹材料在包装中的运用。方法从竹子的使用历史、文化内涵、生物特性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中所赋予竹的诸多精神内涵和物质功能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解读,并结合竹子作为包装材料所具有的文化语义和生态价值,探讨竹材在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审美特征及传统竹艺与现代工艺的有机融合带来的竹材包装应用形态的创新。结论对竹材包装的市场前景进行了理性分析和展望,提出竹材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具智能化、民族化、生态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