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科技发展、经济转型、国际竞争激烈对工科教学提出新要求,新工科理念由此而生;数字媒体艺术兼具工学与艺术双重特征,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新工科理念的影响,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提出更好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从创意、思维能力与实践三个方面阐释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熊菊  杨婧  毛馨谊 《中国包装》2023,(9):111-113
德国教育“4.0”围绕着学生革命诞生的“洪堡模式”进行了“工业4.0”背景下“卓越战略”的改革。与此同时,信息和数字艺术成为设计内涵和外延拓展的新内容。在教育“4.0”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德国设计高等教育探索了发展和改革的可行之路。本文通过德国改革实践之路,结合中国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根据比较研究、文献分析和实证案例研究,分析和提出我国设计高等教育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卿小英  张楠 《湖南包装》2023,(6):198-201
文章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课程“分镜头设计”为例,围绕新文科建设要求、OBE理念探索和课程教学改革展开讨论。针对社会发展的新情境新问题,课程在教学内容中主动融入思政教学,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文化传承为目标;在应对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需求方面,课程更新了知识体系,构建了跨学科教学团队,推动了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客观数据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维评价。同时为了贯彻OBE理念,保证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建立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体系。综上所述,文中深入讨论了新文科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构建与改革,为培养具备综合实践能力的影视制作行业人才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等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硬件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广、概念多,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为了提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就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试验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包装与设计》2023,(6):80-91
<正>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是四川省高校中最早开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院校之一,其数码媒体艺术系创建于2003年,目前含本科与硕士两个办学层次。该系于2021年获批“数字媒体艺术四川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批教育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双学位项目。近年来,三星堆遗址频频传出考古新发现,也让越来越多人对古老的三星堆文化产生了兴趣。在此背景下,如何以艺术创作推动三星堆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成为川音成都美院数码媒体艺术系师生的关注重点。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数码媒体艺术系主任高中立教授对三星堆文化有着深厚的见解,他以“三星堆”为创作题材,进行了20多年的艺术实践。他认为,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与艺术表现形式对三星堆文化进行前沿化的设计与诠释,对国家与地方的文化和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除了个人创作,他还积极将该命题植入课堂教学中,“数字艺术赋能三星堆”便是由他领衔教学及实践的特色教学项目。  相似文献   

6.
彭麦福  李中扬 《包装工程》2014,35(22):106-109
目的研究农民画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曲创新设计和开发应用。方法针对辛集农民画线面结合的造型手法及色彩运用的特点,结合现代创意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论述了农村特色创意产品设计、地方文化品牌打造以及与数字媒体艺术嫁接等创新设计方法。结论以辛集农民矗为元素,进行农民画衍生品的创意开发,不但提升了地方特色创意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同时丰富了其表现形式,并拓展了辛集农民画的应用领域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周淼  孙晓枫  籍亚玲 《包装工程》2022,(S1):323-326+340
目的 研究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实现“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的融合型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及构建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方法 以讲述特色工艺体系与传统艺术特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创新创业项目对其进行工艺融合及文化创新。课程实践包括三个核心环节:多重工艺技术与美学融合、反思传统文化将想法和解决方案融合、科学评估并改进设计与创新创业融合。在课程结束后,将课程成果向课堂外延伸,导向创新创业项目,完成产学研转化。结果 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工艺的融合,实现美学训练、设计思维训练、大学生动手实践、跨专业协同创新。结论 积极探索美育实践、设计实践、创新创业实践融合贯通是实现素质教育新内容和新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提高艺术修养与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宋建平  宋明冬  李宣 《包装工程》2023,44(8):452-456
目的 随着新文科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高等教育已经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农林院校的新兴专业,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随之更新和优化。方法 以“乡村生活与新空间”工作坊为例,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探索。通过对工作坊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工作坊等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论 本文的探讨和研究,可为农林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宋燕芳 《包装工程》2022,(S1):332-335
目的 为适应包装设计领域对交叉型学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升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革新教学内容。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引入艺工融合的教学理念,重新调整了教学模块课时,通过在包装装潢设计模块中增加平面构成艺术、立体构成艺术、色彩构成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等相关设计美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教学举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设计美学素养和能力。结论 构建的艺工融合教学模式,弥补了工科生在艺术知识方面的缺陷,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设计美学和素养有很大提高,并取得了多样化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避免文化同化是现今艺术教育不可忽略的部分。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结合“天人合一”思想、“意”“象”理念、“阴阳和谐”思想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旨在将中华传统文化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设计素描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赵勤  李萩敏 《包装工程》2019,40(12):222-228
目的 通过对海昏侯国器物里的艺术元素进行研究,探讨其对当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启示。方法 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案例,分析海昏侯国器物里的艺术元素与当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价值意义,并从色彩的运用美、线条的韵律美、图案的装饰美、造型的科技美4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洞悉西汉的艺术风格和精神气质,并得出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新的灵感。结论 海昏侯国器物艺术元素是西汉时期生产生活、审美观念和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突出展现了当时社会独特的造物思想,蕴含着西汉浓厚的审美特点和精神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研究再运用,充分彰显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将海昏侯国器物里的艺术元素运用于当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实践,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启示,也是当代艺术设计创造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刘颖  郭琼  林秋丽 《包装工程》2019,40(16):215-220
目的 针对潮州木雕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不同程度技艺失传的现状,结合家具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将潮州木雕艺术创新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中,传承发展潮州木雕艺术的魅力。方法 使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深入分析潮州木雕艺术特色中的题材内容、雕刻技艺、髹漆贴金工艺、平面构图等要素,从设计教育实践的角度,通过专项教学来指导学生进行潮州木雕艺术特色在家具设计中的实践。结论 潮州木雕蕴含着历史文化的血脉,反映了传统社会生活的脉搏,研究其艺术特色并进行创新家具设计实践,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符合潮州木雕民俗艺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在设计教育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能给新生代传统文化进行渲染和熏陶。  相似文献   

13.
侯佳  谢臻  夏敏燕  胡昊琪 《包装工程》2022,43(4):376-382, 422
目的 探析在地实践语境下,红色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以此寻求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法 通过对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分析确立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分层整理,并深入研究在地性背景下消费主体各层级的情感需求及文化转译的方法。最终构建出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红色文创产品在地性实践模型,并通过设计团队的实践案例进行展示。结论 从情感满足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本能层级上以红色文化符号的地域识别性为提取原则并确保文化转译过程中的准确性;行为层级上在以海派崇实性为基准设定产品功能的同时强调产品的文化体验;反思层级上侧重通过产品理念、寓意、品质等要素的设计构建红色精神与上海价值的双重认同并将其长效延续的思路,力求为上海红色文创产品的地方性特色呈现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田萌 《包装工程》2023,44(10):316-319
目的 探讨数字媒体艺术与蒙古族文化的融合策略,在优化新媒体数字艺术创作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方法 厘清新媒体数字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结合蒙古族文化中的图案、色彩等元素对新媒体数字艺术与蒙古族文化的融合路径进行探讨。结论 中国的新媒体数字艺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既要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又要有自己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特色,要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新媒体数字艺术加以融合,才能使数字艺术设计更具生命力,使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承。  相似文献   

15.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乡村正在对乡村的产业升级、文化振兴、社区治理等发挥驱动引领作用。在艺术振兴乡村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基础之上,数字化的入场融合为艺术乡建和乡村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数据支撑和全新的思考路径。以浙江宁海县数字化改革“浙里艺术村”的探索实践为例,通过数字化在艺术乡村建设中多跨场景的应用,指出数字技术要素、艺术元素与乡村资源的有效融合,对乡村文化艺术、人才、产业、服务、帮扶等数字化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以期将数字乡村建设与艺术振兴乡村、乡村设计进行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6.
邵宇  晏婷 《包装工程》2022,43(10):378-385
目的 以现代设计的角度解析粉彩团花纹饰,探索其传承创新的可能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并启发传统纹饰研究,促进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多元融合,给当下设计提供传承与创新理论支持。方法 研究“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艺术源头,以景德镇粉彩纹饰为切入点,用现代设计的法则解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形成。对馆藏的典型粉彩团花纹饰举例说明,分析其纹饰在艺术性、功能性及思想性上的独特之处,为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结论 “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传统纹饰艺术不仅有历史考古与文化收集的价值,也有审美的价值。通过设计角度的解构和分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基本特征、文化意义、艺术审美和传承载体等,有利于进一步解读“一带一路”源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意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伟伟  李焕妮  王微 《包装工程》2019,40(20):210-214
目的 禅宗美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哲学之美,至今仍带给人以人生感悟。其“心性论”、“顿悟说”、“空”等思想也给当代产品设计以指引。方法 以盛唐时期禅意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具体器物及文献书籍的深入分析,从盛唐时期的器物和意境入手,构建盛唐禅意文化因子的提取模型,挖掘可用的设计元素,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特征语义与用户需求的权重分析,最终通过用户的审美需求分析,将设计元素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从而进行创新设计。结论 用现代的手法,将感性的禅意文化植入到理性的产品设计中去,使盛唐禅意文化与现代设计思想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中找到契合点,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产品实践。  相似文献   

18.
郭继业 《包装工程》2023,44(2):339-342
目的 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我国的地域文化一直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传承发展着,其中的精华元素给了文化艺术设计领域以可贵的经验和全新的灵感。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发展背景,从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视角出发,提出将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可能,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挖掘元素、找准受众、丰富类别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结论 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并以人民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体,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求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武嘉怡  柯培雄 《包装工程》2019,40(22):280-282
目的在旅游商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平衡地域文化独特性的保护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造成的村落同质化现象,解决设计时地域文化应用简单、单一的问题。通过挖掘地域独特的元素,探索地区独有性格。论述如何在艺术创作时使用地域视觉元素,重构乡村地域文化,树立新的形象,引发对乡村的再认识。方法以象征主义手法为启示,从论述象征主义的价值和归纳其表现手法入手,通过分析一个地区独有的地理环境情感,打破其固有的装饰图案,挖掘地域设计元素,总结如何在乡村艺术设计中使用地域设计元素的去表现一个地区的个性。结论地域文化展现着一个地区的性格,由性格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艺术价值远远高出单一的装饰图案。通过挖掘地域性格,使地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使传统乡村再生。  相似文献   

20.
孔霞  杨娟 《包装工程》2022,43(8):289-291
目的 探索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统元素之传统纹样的合理使用。方法 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其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对现代的升华。以文创产品设计为核心,深入分析当前文创产品的形式与价值,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提出传统纹样元素的应用意义及可能性,并就文创产品对传统纹样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接着从应用视角对文创产品融合传统纹样的几个方向进行探究,最后从文化、审美和功能3个方面具体探讨设计实践,深入分析“传统中见时尚、现代中寓风华”的艺术创造之路。结论 传统纹样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能够让传统与现代对接,这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推动力,也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