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将不同文化元素应用于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同时给其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师以设计启发。方法通过分析博物馆文创产业市场现状以及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并结合文创产品的文化性特征,探究基于文化元素的故宫文创产品设计。结果故宫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既要立足地域文化,凸显北京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又要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更要与时代文化相适应,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结论文创产品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设计,设计师需要深入挖掘故宫文化,在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寻求故宫文创的价值所在,从而吸引广大消费者,并创造更高的文创产品设计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王嘉楠 《包装工程》2023,44(16):381-386
目的 旨在探讨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提升文创产品的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品牌文化元素的概念进行梳理,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结论 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升产品的内在文化价值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进而增加文创产品的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品牌文化元素应与文创产品的设计紧密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以实现品牌传播的效果和目标。此外,文创产品设计应注重与消费者需求的契合,通过深入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实现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连接。  相似文献   

3.
田歌  王仲 《包装世界》2022,(1):22-24
本文以唐山皮影戏为例,进行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研究.首先对南部、西部和东部主要区域皮影特点和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学习借鉴优秀的地域文创品牌的成功经验.最终针对于唐山皮影文创产品提出以下三点建议,即建构区域文化创意产品视觉识别体系,提升区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辨识度;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技术进行创新和多领域的发展;找到新媒介与文创设计相结合的创新点,加强推广.以上三点建议可以为唐山皮影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段铸博  梁丹 《绿色包装》2023,(4):157-160
本文简略阐述了长白山文化内涵和长白山文创产品现状,介绍了基于长白山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原则,并对文创产品设计中长白山文化创新运用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化消费语境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易平 《包装工程》2018,39(8):84-88
目的文化消费作为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置于文化消费语境下进行思考,以期拓展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方法避免仅从文创设计单向的审美视角出发,以文化消费的角度切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走进博物馆俨然成为社会时尚。围绕文化消费的语境,解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意向,提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即因势利导、文化创意、受众需求、品牌合力。构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即文化价值当先,博物馆独创品牌打造;文化主题挖掘,系列产品开发;文化创意延续,二度消费跟进;文化传播为重,非物与实物产品结合;文化消费群体细分,多元产品研发,为设计实践提供行之有效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简圣宇  孙彤 《包装工程》2023,44(22):391-399
目的 分析盐城的湿地文化资源,设计出具有盐城湿地文化意象的文创产品,丰富盐城文创市场的产品种类,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方法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盐城湿地文化进行文化意象分析,利用用户调查法梳理目标用户的需求,市场调研法进行竞品分析。结果 提取和甄选湿地代表性元素,进行一系列具有用户偏好的盐城湿地文化风格的文创产品创意设计。结论 运用文化意象分析的方法来深度发掘湿地文化资源并且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可以为盐城文创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提升盐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柏清  任宇翔 《包装工程》2023,44(18):351-353, 384
目的 探索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艺术碰撞和创新路径。方法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从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出发,总结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并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分析有效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文创产品在形态、意蕴和实用三方面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探索非遗再设计与利用的新形式,以期弥补当前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与局限,实现创新设计。结论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该从本源出发,回归传统,将非遗文化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增加非遗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特点与消费需求的内容,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创产品是以创意设计理念为依托,适当融合文化内涵来达到销售及传播目的的一项因素,地域文化元素在其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为产品赋予更多的识别性、文化性及情感性,进而为消费者打造消费亲切感与代入感,实现对于地域特色文化的魅力展现,可以说对于传承地域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意义,不同地域由于历史发展影响其所具备的文化元素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如何将其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成为了被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兴文化产业,深入地研究红色文创产品,既是推动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传播红色基因的新时代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红色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传播现状,提出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并对五四时期的红色...  相似文献   

11.
周美玉  孙昕 《包装工程》2020,41(20):1-7
目的总结当下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开发模式、馆藏文化再利用方式。方法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博物馆文创设计中存在同质化、缺少专业研发团队、与博物馆文化融合深度不够,以及理论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博物馆文化是其文创产品设计的重心,是连接消费者与产品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提出了博物馆文化元素转化的三种设计思考方式,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等成熟的工业设计方法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总结出区域社会经济、技术和特色文化应作为文创产品开发中重点考虑的设计要素,以及博物馆馆藏文化的深层次研究能够促进文化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湛江的地域文化资源,为设计开发具有显著湛江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方法以湛江的地域文化为核心,对湛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研究文创产品的具体属性,对湛江文创产品进行设计梳理;构建基于湛江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模型,并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展示。结论通过对湛江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归纳,探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构建设计模型,为湛江地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思路,有利于提升湛江地域文化和文创产品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1,42(24):272-278, 285
目的 赣傩面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探索赣傩面具文化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策略。方法 将赣傩面具文化因子引入文创产品的设计范畴,拓宽赣傩面具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范围。通过分析赣傩面具文化因子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及结合方法,阐述赣傩面具文化因子的构成元素,提炼其在形态基因、色彩基因、纹样基因和语义因子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寻找文化基因的传播方式和提取模式,构建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新模式。结论 将赣傩面具文化因子与文创产品设计结合,既突出了赣傩面具文创产品的独特性,也提升了其文化附加值,更彰显了赣傩面具文化传承的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苇  黄畅畅 《包装工程》2021,42(14):290-295, 311
目的 文创产品的趣味性设计可以增加产品对买家的吸引力、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使文创产品更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传播文化内涵.如何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植入趣味性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方法 对目前市场上众多文创产品进行调研,挑选出其中具备一定趣味性的文创产品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文创产品趣味性设计的方式和方法.结论 趣味性是文创产品能够吸引消费者、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特性.文创产品趣味性设计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图形图案的趣味性应用、产品使用的趣味性设计、传统典故的趣味性运用和材料工艺的趣味挖掘.通过对文创产品趣味性设计的梳理和研究,可以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2,43(4):364-375
目的 致力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的“活态化”设计研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鄱阳湖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从而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弘扬鄱阳湖地域文化。方法 建立了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对应的设计模型图,并以具体的设计实例进行了展示和验证,使文创产品既拥有优质的视觉效果时又兼具产品的日常使用价值和良好的使用体验感,既具有文化艺术性又注重了“以用为本”的设计理念。着眼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文创产品“活态化”视角,遵循寻找活态化转换的契合点、注重鄱阳湖地域文化原味的传达、重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传播观的设计原则,通过案例的结合运用为鄱阳湖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策略。结论 以鄱阳湖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实践论证,为当今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使鄱阳湖物质文化得以保全,非物质文化得以“活化”,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牛富杰 《包装工程》2023,44(18):400-403
目的 探讨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概念与价值,为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进行探讨,使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更为系统、科学。结论 文创产品包括原创型产品设计和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消费者和文创产品的结合、景点文化和文创产品的结合及自然环境和产品的结合,从而使文创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实现产品实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沃林  薛拥军 《包装工程》2023,44(10):332-339
目的 归纳总结粤剧文创产品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创新设计策略,以拓宽粤剧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提升粤剧文创产品的竞争力。方法 以地域性文创产品的研究现状为基础,结合粤剧发展现状,探究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粤剧文创产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整体性引入转译理论和文化三层次结构,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运用到增强文创产品的附加值中,以促进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助力优秀地域文化及其产品的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结论 挖掘地域文化价值,并将之融合于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中,是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的必然手段。在粤剧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对粤剧文化物质、精神、行为层面的典型元素进行设计转译,由外及内地将岭南审美价值、人文意境和文化创新三方面应用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设计出极具岭南特色的地方性粤剧文创产品,丰富了设计手法,同时也拓宽了粤剧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申冰 《包装工程》2021,42(22):310-316
目的 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究博物馆新文创的建设路径.方法 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文博机构角色的转变、文创产品的升级发展和更新迭代,以及博物馆的传统与未来发展的思考,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展开博物馆新文创的建设路径及其IP构建方式、方法的研究.结论 得出博物馆新文创建设要以内容为王,通过IP挖掘(主题先导)、IP塑造(故事驱动)、IP转化(多元演绎)、IP赋能(打通平台)层层递进,构建出以IP为核心的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将博物馆文化及馆藏文物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通平台,赋能未来,通过实现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为博物馆新文创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涛  卜俊  孙培贤  程永胜  王兴虎 《包装工程》2021,42(22):310-310
目的 以生肖鼠茶具的设计项目为案例,提出一种以生肖文化为对象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对生肖鼠在生肖文化中的典型性和特殊性进行论证,得出生肖鼠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皮尔斯提出的符号三价模式下,通过调研、收集生肖鼠文化内容,筛选出高认知度且内容正向的文化含义。结合“鼠”的生物形态以及茶具的功能诉求,选择以一种合理的产品形象来传达生肖文化的含义。结论 通过建立合理的设计流程及设计内容,将“生肖文化”“生肖生物形”“产品功能”3个维度相结合,得出一种有效的生肖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际项目结果来论证其有效性。该方法避免了生肖文创产品在设计上仅仅依赖相似造型的问题,并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文化内容的正向性引导和大众的认知接收度,使设计结果更容易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