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某高压压气机机匣零件加工过程中岛屿表面向心(同心圆纹)粗糙度的加工技术,可达到岛屿表面Ra0.8的向心粗糙度要求。该岛屿表面与配套的装配零件贴合,可以起到气流密封的作用。与通常的垂直铣削表面不同,本文采用多轴联动的加工中心,使主轴回转中心与被切削表面在互相垂直的基础上倾斜1°,使用类似同心圆型或螺旋形的切削路径,便可形成该类粗糙度,并且具有较高的粗糙度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锦添 《硅谷》2011,(5):100-101
摩托车发动机左盖压铸模型腔属于较难加工的典型模具零件,该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Ra1.6),且要经过热处理,它有尖角、深孔、窄缝需要加工,加工深度较大,从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刀具的应用阐述该型腔的加工策略。  相似文献   

3.
表面粗糙度是机械加工企业加工零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表面粗糙度要求特别高的零件,必须在磨床上加工才能保证质量。这样不但增加生产成本,而且降低加工效率,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进度,这是很多制造企业的一大心病。我们通过对问题的分析,采用普通车刀和滚光刀分别进行车削加工,检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发现用滚光刀加工在零件表面粗糙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以车代磨"的效果,提高了加工效率,挖掘滚光刀的优点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浅谈农机零配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及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基本原则,叙述了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几种测量方法,以及使用针描法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转动轴是用于放下作动筒的连接和转动。该零件的结构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粗糙度要求非常高,且材料为难加工高强度不锈钢。零件涉及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多专业领域。对零件进行分析,最难加工部位是直径为Ф12H7,长120mm细长型盲孔,内孔尺寸和粗糙度要求高,不易保证。经过对材料试切,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切削参数;细化工序,多种加工方式优劣互补,逐步解决问题。试验件制作完成后,经过检测,达到了图纸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关于机械图样中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表面加工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机械图样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标注符号,而其完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标注方法在大多数绘图软件中几乎没有提供。因此,探讨方便快速的绘图技术,对提高绘图的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分析了国家标准GB/T131-1993对表面粗糙度标注的要求,从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绘制、标注位置、方向以及表面粗糙度数值的注写,提出了一种简便可行的算法,并给出了在Auto CAD2000/2002环境下,运用Visual Lisp语言实现该算法的标注实例。  相似文献   

7.
零件加工质量(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研究零件加工质量在线检测的方法和关键技术。在分析在线检测工作尺寸和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及特点的基础上,建立检测工件尺寸的神经网络和检测表面粗糙度的模糊神经网络,并且建立了零件加工质量在线检测系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地实时检测工件的尺寸变化和工件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内外圆表面精加工的斩方法--滚压加工.利用硬质合金滚压头对零件内外圆表面旋转挤压,使金属表面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并在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该工艺替代了磨削加工和喷丸处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 误差的尺寸特征量,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指标 之一,它的大小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能否 正确合理地标注表面粗糙度,对提高设计质量是 很重要的。其标注的依据是GB/T131-93《机械 制图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为了更 好地贯彻新标准,应当通过新旧标准异同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基于激光二维散射原理在线测量表面粗糙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操作复杂,现场测量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二维散射的在线测量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统计参数,而且可以反映出表面纹理的形貌特征.在测量中,用无衍射激光光束作光源,用高精度的CCD摄像机作位移传感器,利用Matlab进行表面粗糙度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使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成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O形密封橡胶圈用胶膜的特点,提出了胶膜要求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采用普通车床进行加工,确定合理的加工刀具机加工参数保证其质量,大幅度降低了加工中的废品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满足了该零件的设计要求,保证图纸要求。  相似文献   

12.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耐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在摩擦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耐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机械精加工中常用的外圆磨削着手,寻求圆柱形零件的尺寸误差、圆度误差、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考虑零件的功能要求,加工成本,加工方法,建立计算机辅助确定几何参数公差的数学模型,为CAD/CAM系统及其它机械设计中合理选择零件几何参数公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前采用高速铣削方式铣削具有曲面结构的零件应用非常广泛,为达到所加工的零件要求的表面粗糙度选择合适的行距和步长对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球头铣刀在高速铣削、低切削量的条件下,分析Bezier双三次曲面构建原理,总结出走刀轨迹的公式。以实际生产中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轴的回转偏心和轴向窜动,结合刀轨迹的公式提出具体仿真算法,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金鑫源  兰亮  何博  朱奥迪  高双 《材料导报》2021,35(3):3168-3175
选区激光熔化(SLM)作为一种新型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可批量化、高精度、近净成形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制备高性能、复杂精细结构的金属零件,在航空航天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SLM成形零件的表面质量仍难以直接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优化工艺参数与不同的后处理工艺成为控制成形件表面质量的主要途径.SLM成形件的后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机械加工、表面喷砂、激光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超声波表面改性等.但是,具有特定用途的零件对其表面的耐磨性、缺口敏感性、流体摩擦阻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择金属零件的后处理工艺时,需要结合零件的应用背景来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本文基于SLM技术原理和特点,概述了影响SLM成形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归纳了改善成形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后处理工艺,最后对控制SLM成形件表面粗糙度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及总结.  相似文献   

16.
喷丸材料及粒径对300M钢原始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张志刚  高玉魁  宋颖刚  王欣  田雅 《材料保护》2011,44(7):35-37,7,8
过去的研究忽视了零件表面原始粗糙度对喷丸后形成的粗糙度的重大影响,而表面粗糙度又是考核喷丸质量的重要指标。采用车削、精车削和磨削3种加工方式在300M钢表面形成3种粗糙度,采用不同喷丸工艺,测定了300M钢喷丸前后的表面粗糙度,观察了材料表面形貌,研究了喷丸对300M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铸钢弹丸对材料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新和工业公司最近开发成功了利用喷镀陶瓷的金属零件表面强化技术,该公司采用独创的控制装置,使等离子喷镀机工作,对零件涂敷陶瓷粉末,使表面形成薄膜,大辐度地提高了零件的耐磨损性和耐热性。该表面强化技术首先是对加工零件的表面进行喷射处理,使表面略带凹凸。然后以能够喷射出约20,000℃氩焰的喷镀机,强制性地喷镀陶瓷粉末,使之形成厚度为100—150微米的膜  相似文献   

18.
精密加工表面粗糙度测量数据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零件制造工艺水平和对零件表面加工质量要求的提高,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被广泛用于制造过程。这种超精密加工或微细加工使零件的加工精度达到了0.3μm以下,表面粗糙度Ra值<0.03μm,从而使以传统目测方法对这样的表面进行检验和评价已无法实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测量方法和分析处理手段。围绕这一课题,研究开发出零件表面检测系统,旨在对超精密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加工检测效率,实现尺寸形位公差与微观轮廓的同平台测量,提出一种基于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在现场坐标测量平台上集成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方法。搭建实验测量系统且在LabVIEW平台上开发系统的硬件通讯控制模块,并配套了高斯轮廓滤波处理及表面粗糙度的评价环境,建立了非接触的表面粗糙度测量能力。对标准台阶、表面粗糙度标准样块和曲面轮廓样品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粗糙度参数Ra的测量重复性为0.0026μm,在优化零件检测流程和提高整体检测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机械精加工中常用的外圆磨削着手,寻求圆柱形零件的尺寸误差、圆度误差、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考虑零件的功能要求、加工方法和加工成本,建立计算机辅助确定几何参数公差的数学模型,为CAD/CAM系统及其它机械设计中合理选择零件几何参数公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