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伟 《新食品》2006,(11):29-29
国际知名调查公司AC尼尔森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中国液态奶市场上.蒙牛、伊利和光明的销售量之和已占到50%的总额.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更声称伊利、蒙牛两家食业去年的销售额达到160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总额的五分之一强。经过数年的资本扩张与市场角力.蒙牛、伊利、光明在中国乳业市场竞争中几成三足鼎立之势,并一路高歌猛进.利用资本实力在各区域跑马圈地,与地方品牌直接对抗.成了惹人关注的“攻擂者”。  相似文献   

2.
用酸奶紧逼对手 这两年,一度是行业老大的光明表现并不算惹眼.从销售额上看,2002年还排在行业第一的光明,短短两年内就先后被伊利和蒙牛超过,无奈地落到了老三的位置.最近公布的三家公司的年报显示,2004年,伊利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蒙牛是72亿,而光明则是67.86亿.在伊利和蒙牛这两个来自内蒙古的乳业双雄2004年依然保持30%以上市场增长率的同时,光明2004年13.46%的市场增长率显得有些寒酸.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品类新、毛利高的产品,常温酸奶近些年表现出领先于液态奶所有品类的增速。根据尼尔森数据,常温酸奶2015年零售额同比增长了91.1%,远高于液态奶乳品市场2.7%的增速。在市场上,国内三大乳企在常温酸奶领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分别是伊利的安慕希、光明的莫斯利安和蒙牛的纯甄。但从各乳企的财报来看,常温酸奶带来的利润却差距很大,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液态奶市场,2004年伊利销售额第一,蒙牛销量第一。3月19日,在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市场销量领先品牌信息发布会上,两大草原企业各自以微弱优势摘下了一个中国液态奶行业的桂冠。由于在香港上市,信息披露受到一定限制,蒙牛方面暂时没有透露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像牛奶这类制品在过去是没有品牌之说的,各地只是执行统一的行业标准。并且,由于牛奶对“新鲜”度的要求颇高,因此本地人通常在选购时会认本地的牌子。2004年,相关分析和监测指标评析报告显示:在济南,乳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排序依次为:佳宝、伊利、得益;南京的排名依次为:卫岗、光明、伊利;沈阳的排序为辉山、蒙牛、伊利;青岛的排序  相似文献   

6.
<正>10月27日晚间,伊利股份发布第三季度财报。作为乳业板块的龙头股,其利润增长速度尤其令人惊喜。财务数据显示,1-9月,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420.70亿元;利润总额41.4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大幅增长91.27%,持续位列行业第一。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6.33%,尤其是单季利润几乎相当于蒙牛与光明上半年利润的总和。全球化红利加速释放伊利财报显示,明星产品业已成为支撑利润增长的绝对主力。液态奶、奶粉、酸奶、冷饮等四大产品线全面稳增,占比已超过40%的中高端产品,地位尤其稳固。在目前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常温市场中,不仅金典有机奶、QQ星儿童成长奶、营养舒化奶等传统明星产品持续发力,年内刚刚上市的常温酸奶安  相似文献   

7.
宋柱俊 《新食品》2006,(22):50-50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徐州的乳品市场开始变得活跃。光明、伊利、蒙牛等全国强势品牌主要在商超拥有较大的销量.而本地乳品企业在特殊渠道发展势头旺盛,整体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江朋雨 《新食品》2007,(14):83-83
草原乳业巨头伊利与蒙牛频频在各省市区上演着“二人转”,蚌埠地区也不例外。液态奶市场是蒙牛、伊利的天下。它们的销售渠道以大型商超和餐饮为主,据市场份额70%,本土品牌淮南益益、和平占20%,但这种优势仅体现在常温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蒙牛宣布收购网红奶粉品牌贝拉米一事让本土乳企的国际化再度成为行业热议话题,记者梳理发现,中国乳企"出海"始于2010年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股权,随后,本土乳企便纷纷扬帆远征,在2015-2017年更是达到巅峰。在出海军团中,不仅有本土乳业巨头伊利、蒙牛、光明,还有一些区域性乳企。近十年来,本土乳企实施了近20起海外  相似文献   

10.
国产冰淇淋产业冷的是区域品牌、小品牌非常之少,市场上仅有几家一线、二线品牌,一线品牌如伊利、蒙牛,区域品牌如沈阳的冰点、广州的五羊、上海的光明等.总共不超过五家品牌,而市场集中在国外品牌与国内一线品牌手中,双方的激战一直引导着市场走势。《中外食品》记者特别邀请蒙牛媒介管理中心负责人王春玲和资深营销专家刘威,一起探讨一线冰淇淋品牌的趋势与战略。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市局统一部署,7月中旬以来,淮安市洪泽区市场监管局以伊利、蒙牛、卫岗、光明、君乐宝等品牌一级代理商和重点经营户为主要对象,结合日常投诉举报反馈的重点问题,在辖区内全面开展不按规定条件贮存、销售低温奶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宣讲约谈,强化溯源管理。洪泽局以伊利、蒙牛、卫岗、君乐宝、光明等辖区内既有的低温奶品牌一级  相似文献   

12.
李茂 《新食品》2006,(12):50-50
石家庄餐饮奶品牌众多,竞争激烈。乐时、蒙牛、伊利、妙士、天香、光明等在酒店中都能见到,整个市场主流产品就多达十几个。目前,三鹿出品的乐时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消费者的自点率也很高。其次,销量比较大的是蒙牛、伊利。在大品牌主导市场的状况下,其他品牌的生存状态相对艰难。  相似文献   

13.
张静  罗月婷 《新食品》2006,(24):36-36
到2006年年底,在伊利所划分的9个大区中,伊利仅在西南、华南两个区域的液态奶市场中处于第一的位置。在西南市场的重镇绵阳,伊利的领头羊优势正逐渐被老对手蒙牛蚕食。曾经宽若鸿沟的差距,如今已不那么明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奶战史     
2005年8月21日,伊利、蒙牛、光明、三鹿四家乳品企业跻身2005中国企业500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乳业的快速发展和促进,催生了数以千计的中小乳品企业的诞生和快速成长,也成就了伊利、蒙牛和光明等大企业的辉煌,在这场全国品牌争霸、地方品牌图存的乳品市场的竞争中,大乳品企业依靠其强势地位和各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的表现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16.
谷悦 《中国食品》2016,(5):78-79
正如果说2015年进口低温巴氏奶成为地方乳企最大的竞争对手,那么未来,伊利和蒙牛两大巨头的涉足将再度冲击以区域乳企为主的低温巴氏奶阵营。据报道,伊利和蒙牛被曝正筹谋低温巴氏奶业务,面对伊利和蒙牛的入局,三元、新希望等地方性企业也表现出对低温巴氏奶前所未有的热情。区域乳企低温奶矩阵将侵蚀伊利、蒙牛主导  相似文献   

17.
市场扫描     
《乳品与人类》2004,(4):5-5
成都乳品价格战愈演愈烈 7月以来,成都市乳品市场上演了一场近年少有的价格战。此次蓉城乳品价格大战由蒙牛首先发起。7月上旬,蒙牛首先对旗下相关品牌产品降价,一场惨烈的乳品价格战全面爆发。随后,伊利、光明以及成都的菊乐、新希望的华西等各大乳品企业,相继将各自的利乐包、康美包系列乳品大幅降价,奶价跌至今年最低谷。 伊利、光明等品牌1升家庭装纯奶先后暴跌至4元,  相似文献   

18.
牛初乳     
中国的乳品市场可以说是非常的热闹,三元、光明、伊利、蒙牛、三鹿、完达山一起上阵。不过更多的时候似乎都是围绕液态奶产生的话题,产品同质化让乳品竞争日趋白热化。当乳业巨头把目光纷纷聚焦在谁比谁地盘更大时,有的企业则开始在竞争的夹缝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和乳品有关的高端产品——牛初乳应运而生。牛初乳的出现,无疑成为市场格局重新划分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吴时生 《新食品》2006,(B03):68-68
广西南宁的乳品市场竞争激烈,除全国知名的蒙牛、伊利、光明等一线品牌纷纷抢占市场外,本地品牌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乳品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催生了数以千计的企业投身于乳品企业,也成就了伊利、蒙牛和光明等大企业的辉煌.在这场全国品牌争霸、地方品牌图存的乳品市场的竞争中,大乳品企业依靠其强势地位和各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日益强势,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打压和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