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台媒称,不少人总在为如何控制体重伤透脑筋,用了许多方法,但就是无法控制贪吃的嘴,不过现在就有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如果在吃东西的时候,用心聆听自己咀嚼食物的声音,那么将有可能让你吃下较少的食物,进而控制热量的摄取。研究人员也发现,吃饭常配电视的人,之所以吃下更多的食物,其实不是因为不专心或是各种食品广告,而是因为看电视的分心行为,让你无法查觉来自于自己嘴内的  相似文献   

2.
据日本今日新闻网报道,日本近期研发出一种名为"吃到饱"眼镜,宣称民众在饭前戴上眼镜,就能把眼前的食物放大,感觉好像是吃下比原本大1.5倍的食物,间接控制食欲。本发明由东京大学教授"广濑道隆"带领的研究团队设计,研究人员在眼镜加上了一种影  相似文献   

3.
正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专注食物美味的人往往吃得不多,更容易控制体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吃一种甜点,发现如果让志愿者吃前想象甜点的气味、味道和质感或者听研究人员向他们描述甜点的口感,他们吃的甜点分量要比对照组人群少。研究牵头人杨·科尔尼和同事皮埃尔·尚东认为,对于食物口味的关注,转移了人们对食物能否填饱肚子的关切。或许,三思而后"吃"可以让爱美的你在少吃的同时充分享受美味。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     
不少人出于时间的紧迫或者是习惯,往往喜欢边走路边吃食物.熟不知这种做法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因为一方面走路时间吃食物,由于沿路上空气的污染更易使人“病从口入”.另一方面走路时间吃食物,人的气管和食管皆需急促动  相似文献   

5.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4日报道,近日,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多吃全麦食物能够降低患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几率,延长寿命。研究数据显示:与平均每天仅摄入3.98克全麦食物的人相比,平均每天摄入34克全麦食物的人早死几率要低17%。在考虑肥胖、运动等其它健康相关因素的条件下,该结果仍成立。另  相似文献   

6.
<正> 据香港《明报》报道,近年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自然食品,认为这些天然食物永远对身体有大裨益。 不过,研究食物营养的人士则不尽以为然 因为研究渐渐发现这些食物食进肚里去,好与坏正像一个硬币般有两面。 英国伦敦一家大学的教授沈达斯表示,他宁愿吃煮成浆的豌豆,也不吃天然食品,因为一些被认为是促进健康的食物,有时可以引致疾病,甚至死亡。 他举例说:红腰豆如果煮时火力不够猛,其中所含的天然毒素亦不会被消灭;用于中药的桃仁,本身其毒  相似文献   

7.
柴晶晶 《美食》2011,(10):49-49
也许你不明白为什么意大利人喜欢吃番茄时加上橄榄油,为什么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片时加上黄豆油,因为这些食物的组合会使营养价值加倍。以下是营养师推荐的完美食物搭配,你也可以试试。  相似文献   

8.
《饮料工业》2014,(11):56-56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8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发现,肠道细菌决定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而非此前我们认为的大脑。每个人的肠道细菌都千差万别,这些细菌不但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让我们的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它们还控制着我们的胃口,主宰着我们的情绪,决定我们想吃什么,所以在对食物的选择上也是因人而异,例如天生有人就喜欢吃肉或糖类,这意味着他们的肠道内需要这些营养。所以在节食减肥期间,面对美食,我们往往不能说"不",因为你的肠道可能就吵嚷着再来一份吧!  相似文献   

9.
正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专注食物美味的人往往吃得不多,更容易控制体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吃一种甜点,发现如果让志愿者吃前想象甜点的气味、味道和质感或者听研究人员向他们描述甜点的口感,他们吃的甜点分量要比对照组人群少。研究牵头人  相似文献   

10.
《美食》2013,(4):64
趁热吃是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因为热食可以帮助御寒,保持体温,并且食物还在冒热气的时候味道是最好的。然而,吃热食也并非都是好事。专家指出,在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过程适宜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过热的食物会导致气血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吃前先拍照,食物更美味。许多人喜欢进餐前先给食物拍照,然后分享美食照片,但这种行为却引起一些人的反感。而今,这种做法似乎有了一个正当的理由。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圣约瑟夫大学和圣迭戈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一系列实验。在第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把131名志愿者分成两组,分别向他们发放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在每一组里,一半人被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建立了一个口味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日本人的口味与澳大利来人有什么不同。已经知道,日本人吃得很咸和喜欢吃酸性食物,但他比澳大利亚人具有更敏感的味觉,能准确地识别出加在天然食物中的人造添加剂。澳大利亚建立这个研究中心不是出于好厅,而是为了扩大本国的食品出口到日本。今后还将研究其他亚洲国家居民的口味特点,因为澳大利亚想成为亚洲食品的最大供应国。澳建立口味研究中心@李玲玲  相似文献   

13.
一些食物会在我们的食谱中得到特别的青睐,因为它们有个“好名声”。比如富含某种营养素、可以排毒或者仅仅因为听说它们能就大吃特吃。对于“食不厌精”的中国人来说,这样做未免把饮食这件事弄得过于草率了,仔细分辨,我们更想知道这些食物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如今食品安全理念在全社会宣传中已经尽人皆知。大多数人最关心的是日常食物的安全性,但也有少部分人关注到食物对于身体健康的意义。他们认为不仅要吃得安全,吃得卫生,防范疫病;更要吃得健康,吃得合理,对身体具有养疗作用。这是食品安全理念孕育出的一种新的追求。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生活方式造成当今中国人健康指标堪忧,据有关部门统计测算:现在中国有高血压病人1.6亿人,高血脂病人1亿人,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要想保持身材,应该做到少吃高脂肪的食物,而最新研究发现,要想减肥成功,吃饭的时间点非常关键。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家节食指导公司调查1000名减肥成功的人,了解他们吃三餐的时间。结果显示,早餐应该在上午7点之后吃,午餐在12点半到13点之间吃,晚餐在18点到18点半之间吃。  相似文献   

16.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多吃全麦食物能够降低患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机率,延长寿命。研究数据显示,与平均每天仅摄入3.98克全麦食物的人相比,平均每天摄入34克全麦食物的人早死机率要低17%。在考虑肥胖、运动等其它健康相关因素的条件下,该结果仍然成立。另外,大量摄入全麦食物能够分别降低11%和48%死于呼吸疾病和糖尿病的机率。而大量摄入谷物纤维则能分别降低15%和34%死于癌症和糖尿病的机率。  相似文献   

17.
据澳门《华侨报》报道,世界上有500种昆虫可供食用。目前,有许多国家已尝到了利用昆虫的甜头。墨西哥人最喜欢吃黄蜂幼虫,因为它的味道象甜仁一样鲜美可口;其次是蚂蚁,据说这种食物的味道不亚于柠檬、坚果和香肠。还有人发现,某些水虫卵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食品指南》2013,(3):12-13
大碗吃饭观察食物分量据报道,英国心理学家近日发现,人的短期记忆可以影响食欲。人们对于上一顿饭的记忆可能对胃口有更大的影响,所以用大碗吃饭的人才不容易饿。这是因为大碗会冲击你的视觉记忆,从而避免进食过量。注意力的分散可以影响人们对刚吃过的食物分量的正确记忆,因此,进餐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进餐前花点时间观察食物的分量,这样可以有助于对食物的分量形成正确记忆,从而避免过度进食,能够有效控制食欲。  相似文献   

19.
《食品工业》2015,(2):194
<正>据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多吃全谷食物能延年益寿,降低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每天只要吃一份全谷类食物(等于一小碗粥),就能把死亡风险降低5%,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也降低9%。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组在《美国医学会内科医学期刊》发表的报告指出,全谷类食物吃得越多,益处越大;而每  相似文献   

20.
刘少伟 《美容院》2024,(3):16-17
<正>现在,很多人平日里奶茶、果汁等甜饮料不离手,虽然不饿,但就是想吃甜的;虽然不渴,但就是想喝甜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多人想通过吃甜食来缓解不良情绪,寻找短暂的释放,之后又因吃下太多甜食陷入后悔、自责的漩涡,进入恶性循环。更严重的问题是,当一个人习惯频繁地摄入高糖食物后,每次总是要吃更多更甜的食物,才能获得跟之前一样的满足感。事实上,糖瘾难戒并不是因为一个人缺乏意志力,而是因为糖瘾本质上是一种神经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