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前些年,提起进口食品可能对消费者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陌生感,毕竟进口食品只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大中型超市的货架上出现;而今进口食品得到的长期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进口食品,各大超市也开辟了进口食品专区或者进口食品专柜;国内的中等城市的超市也已经有了进口食品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各店、摊销售的进口食品越来越多。由于这些进口食品包装上大多只有外文说明,给国内许多消费者和售货员在认购或介绍时带来诸多不便。现辑录部分常见进口食品的外文标志,予以译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如今进口食品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十分流行,成为人们时尚生活的一部分。进口食品在国内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推崇,也让各国食品行业的投资商看到商机。据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届时中国大陆进口食品市场规模将高达4800亿人民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的食品产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不二家、明治、新西兰蜂蜜等等都是大家熟悉、喜爱的外国食品品牌。虽然许多进口食品接连被曝出存在问题,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国内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如此这番景象也可以告诉我们关于进口食品的二三事。  相似文献   

5.
随着加工食品的普及、食品流通的国际化和消费者对健康的关心,为了能让消费者充分理解和选择加工食品,日本从1991年6月30日起对国内生产和进口的食品均实施食品添加剂的全面表示方法,所有食品添加剂,包括化学合成品和天然品(免予表示的范围除外)都要表示在加工食品的商标中。目前,日本已公布“化学合成品以外的食品添加剂目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购买进口食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进口商品中,农产品占比达到了16.30%,在所有商品大类中排第三位。可见,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的农产品(主要是奶粉等食品)青睐有加,消费能力也很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出现较大的监管漏洞,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流入国内市场,势必对人们身体健康和整个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7.
《食品界》2015,(5)
<正>近年来,进口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看着美剧、喝着咖啡、抱着零食成为很多消费者休闲的常态。不过目前市面上涌现出许多无中文标签的所谓的"进口食品",加之,消费者对"进口食品"又知之甚少。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大多为不正规渠道来源,抑或是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一定要看清外包装是否有中文标签,没有中文标签的要谨慎购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如今进口食品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十分流行。成为人们时尚生活的一部分。进口食品在国内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推崇,也让各国食品行业的投资商看到商机。据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届时中国大陆进口食品市场规模将高达4800亿人民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的食品产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国食品品牌逐渐登陆中国,争夺一席之地。现在被中国消费者熟知的美国食品有可口可乐、乐事薯片、趣多多饼干.好时巧克力、德芙巧克力、百威啤酒、蓝带啤酒.星巴克咖啡、八喜冰淇淋、箭牌口香糖等。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进口食品有怎样的特色?食品公司企业有哪些竞争优势?美国进口食品品牌又是如何在中国市场建立名气,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下面,请跟随《中外食品》探究一下在中国市场十分活跃的美国食品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进口食品贸易发展迅猛,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进入大众视野。为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应提高进口食品的安全性。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现状市场需求多样化,进口食品需求激增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自贸区及签订双边贸易协定的国家增加,进口食品的关税税率整体在下调,消费者能更加快捷地买到价格实惠的进口食品;另外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许多国家都很重视.特别是在美国,为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和经济利益,政府对食品市场的管理和控制非常严格.任何一种新产品(包括新包装材料)或从外国进口的食品,在投放市场前,都必须经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该局  相似文献   

11.
<正> 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在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发展早已成熟,目前,这个趋势已向亚洲扩展,而且这些产品的开发除了直接针对消费者之外,还开始向餐饮业及其他方面发展。以应用于方便食品生产的切割工艺来说,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用方便的即食食品,还方便生产商对原料的处理安排。holac公司便针对于这方面研制出各式切割技术,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由博闻有限公司主办的亚洲食品配料(中国)展览会与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轻工行业分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展览会暨第十一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的隆重举行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的科研、生产、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展示国内、外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从而达到提高我国食品添国剂、食品配料的生产、应用水平,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由1986年最早的欧洲食品配料展派生出的亚洲食品配料展示于 1990开始举办,今年为第…  相似文献   

13.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2006亚洲食品配料及技术展览会”(Fi-Asia China 2006)即将于2006年2月15~1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序幕。“亚洲食品配料及技术展览会”(Fi-Asia China 2006)是欧洲食品配料展在华的姊妹展,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业化的展会运作,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在进驻中国的短短几年内就赢得了业界良好的口碑。成为国内配料领域首屈一指的商贸平台。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146-146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2006亚洲食品配料及技术展览会”(Fi-Asia China 2006)即将于2006年2月15~1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序幕。“亚洲食品配料及技术展览会”(Fi-Asia China 2006)是欧洲食品配料展在华的姊妹展。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业化的展会运作,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在进驻中国的短短几年就赢得了业界良好的口碑。成为国内配料领域集业务洽谈,信息沟通,企业展示,买家定货的商贸平台。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原定于2007年4月10-12日“FiAsia—China2007亚洲食品配料及技术展览会”将更改为2007年3月15-1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国内知名的出口导向型专业展览会在2007年率先在中华大地拉开了国内食品盛会的序幕。随着“Fi”在全球食品业界影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轻工业行业分会主办的’98亚洲食品配料展览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展览会暨第八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于1998年4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本届展览会参展商多、产品范围广、产品档次、技术含量高、信息大、客户踊跃,仅次于欧洲食品配料展览会。代表了世界水平。展出面积12000m~2,400个展位,其中外商占2/3,国内占1/3。包括中国在内的共2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进口食品注册已成为保护国内消费者健康、调节进出口食品贸易的一种技术贸易措施。我国目前对四类进口食品实施了注册管理,随着注册工作的持续推进,单一化的注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本文讨论了国内外注册管理模式特点,总结出我国进口食品注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注册管理经验,提出了针对不同产品类别和不同风险等级,由政府部门、社会第三方认证机构、进口商、供应商、生产企业等多方参与、齐抓共治的多元化注册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近些年,无论是在超市、进口食品商店还是网上食品营销店,特价出售的面包、捆绑销售的酸奶、买赠促销的罐头等临期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受到大家关注。不过,很多消费者分不清临期食品和过期食品,对临期食品的评价褒贬不一,也不清楚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吃。什么是临期食品提到临期食品,就不得不先讲讲食品的保质期。保质期是伴随食品工业和食品流通产生的。根据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品召回制度,是指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在获悉其生产、进口或经销的食品存在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缺陷时,依法向政府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并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问题产品,予以更换、赔偿的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消除缺陷产品危害风险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 国家经贸委、卫生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关于检查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以来,各地技术监督和卫生柃疫部门均根据《通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进口酒类的中文标签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进口食品在国内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维护国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现就《通知》进行如下的补充,即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