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将文创IP与博物馆文化相结合作为讨论基点,针对定位、形象、营销、文化等方面的特性,对其主要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博物馆文创IP如何利用经济、文化效益进一步提高其价值,具备符合新时代审美的面貌和体验,以文化赋能产业和产业承载文化传播的路径,为博物馆文创IP设计提出开发策略,使其更为精准而审慎地走向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2.
张姝  张子璇 《包装工程》2022,43(16):347-354
目的 探究传统文化遗产在新文创理念下传承和发展的新方法,寻求传统文化价值与文化产业价值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塑造我国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法 从新文创理念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以传统文化遗产为内容的IP建设发展现状,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参考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构建在现代文化产业中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结合以唐卡艺术为主题的设计实践验证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并完成设计应用。结论 在新文创理念下,构建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对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和传承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交融的趋势加强,地方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日益显得至关重要,文化创意作为地方可持续发展路径的价值,亟需明确其在地方振兴中的关键地位。基于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了文化经济学、地方发展理论和创新理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深入综述,结合理论分析研究,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下,文化创意与地方振兴的紧密关系。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建构以“文化IP”为核心的新文创生态系统。以期“新文创”作为从物到系统的文化振兴地方实践,在更高的文化治理层面作为地方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可能。对更好地理解文化创意在地方振兴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最大化其潜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指导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茂林 《包装工程》2022,43(10):211-220, 282
目的 从设计创新性视角,研究科普与IP形象设计的整合协同创新。方法 构建科普IP形象设计创新方法模型,并以此方法为指导进行设计实践,形成围绕“免疫细胞”这一IP形象的,以“免疫细胞总动员”为场景化应用的,一系列涵盖互动程序、增强现实、立体书、表情包、手账本、盲盒在内的科普IP形象设计系统。结论 科普IP形象设计创新方法从整合科普、科技与设计的新型思考维度,来适应融媒体时代新文创发展趋势,是基于传统设计方法的创新和补充,为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的更新、设计师创造多元化的科普体验、满足受众科普的内容需求,提供了方法支持和设计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媛霞  殷俊 《包装工程》2022,43(10):326-334
目的 研究国家级非遗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数字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针对互联网的传播与时代审美需求,探索传统文化的活化路径。方法 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展开桃花坞木版年画文化IP的提取,进行文化IP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的设计转译。在获得视觉要素筛选结果、数字文创APP信息架构、意义体验达成路径以后,采用“APP+IP形象”的思路,进行数字文创设计开发。结果 围绕文化IP,完成APP用户体验设计、角色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与引导页设计。结论 “文化转译”打造文化IP并生成数字文创的方法,融通了传统与现实,有助于深度挖掘非遗类数字文创的文化主题,保证数字文创产品文化层次结构的完整性,是传统文化创新式传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颖 《包装工程》2023,44(10):395-405
目的 基于符号学理论,开展现代语境下壮锦产品的解读,提出壮锦文创产品新方法体系,创新壮锦文创IP转换途径,提升壮锦文创产品文化影响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方法 引入地理空间数据库技术为构建纹样数据库收集数据,以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为理论指导,从语义、语构、语用等层面解读壮锦的深层内涵,并构建壮锦文创产品IP开发转化模式。结论 对壮锦的语义、语构、语用进行现代语境梳理剖析,并提出壮锦文创产品IP开发路径,应用时代性营销手段和方法实现壮锦文化资源到产业的转换,最终形成壮锦传统工艺—壮锦文创产品—壮锦文创IP升级产业链。  相似文献   

7.
于丽娜  钟蕾 《包装工程》2020,41(18):306-312
目的 在文化产业爆发的今天,IP的出现给设计师们带来更多机遇,随着旅游体验热度的上升,人们对文创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热情也被点燃。旨在探索如何搭载IP热点进行文创旅游产品设计,进一步满足当代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新需求,也能更好地打开文创旅游产品的市场,增加市场活力。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法对优秀的国内外文创案例进行具体解读,取其精华,注重新型文创旅游产品的特点研究,总结优质方法,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设计及用户使用反馈,获得设计理论调整的思路与方法,进而完成最终的设计应用。结论 通过对IP时代下大众接受的文创产品特点和IP本身爆红的特点进行整合,以此为契机,提出了如何更好地设计、发展文创旅游产品的建议,旨在为当下处于IP时代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青 《包装工程》2020,41(16):336-343
目的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方法根据文创产品设计的三个层次和中国古典文学显性与隐性特征,由表及里地分析转换路径。首先,提取中国古典文学中具体的意象,选择具有广泛性和易解码的部分,结合时代特征,使产品易于理解且与时俱进。其次,针对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注重产品的创新与使用功能,基于古典文学IP,建立起产品与文化紧密又自然的联系。最后,深度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表现和价值观念的传达,完成文化内涵从文学到产品的创造性转化。结果指导中国古典文学IP向文创产品的创新性发展,使文创产品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产生深远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基于中国古典文学IP的文创产品设计应注重创新,从功能、审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将传统文化与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以当代人的需求为中心,创造出广泛、实用、与时俱进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9.
王天玥 《上海包装》2024,(2):165-167
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推广文化的重要工具,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将博物馆独特的文化以适应新时代审美需求的方式展现出来,才能更为广泛和生动地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对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深入探讨了新文创视域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和要点,以期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申冰 《包装工程》2021,42(22):310-316
目的 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究博物馆新文创的建设路径.方法 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文博机构角色的转变、文创产品的升级发展和更新迭代,以及博物馆的传统与未来发展的思考,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展开博物馆新文创的建设路径及其IP构建方式、方法的研究.结论 得出博物馆新文创建设要以内容为王,通过IP挖掘(主题先导)、IP塑造(故事驱动)、IP转化(多元演绎)、IP赋能(打通平台)层层递进,构建出以IP为核心的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将博物馆文化及馆藏文物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通平台,赋能未来,通过实现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为博物馆新文创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锦  牛春舟 《包装工程》2024,(8):299-307, 327
目的 基于文化转译理念对萨满神话进行视觉元素重构,并形成创新型文化产业IP,进一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地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宣传。方法 以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萨满神话中的萨满面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化转译下语义学和语形学的研究来深入挖掘萨满神话的精神内核及萨满面具的物质文化资源。提取核心文化并有效组织内在文化逻辑结构,依此形成创新型视觉元素表达库。并运用语义学中的视觉修辞方法进行符号转译,通过视觉元素重构形成新型文化IP。结论 将语言学中的文化转译理念引入设计学,能够更加精准地提取文化内核,并能有序的转译为视觉语言,从而促进龙江鄂伦春族萨满文化的视觉观感与文化保护,以及助力龙江萨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彰  张婷婷 《包装工程》2021,42(20):267-275, 282
目的 在鼓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探究当代互动体验类书籍设计的创新思维与策略,为当下中国书籍设计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启发.方法 从书籍设计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以一批近年出版的国内优秀互动体验类书籍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书籍设计中互动体验的内涵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并从形态与阅读方式的创新、借用五感和中国文化语境营造3个方面来分析书籍在设计上的诸多特色亮点.结论 文化创新视角下的互动体验类书籍设计一方面需要积极普及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众多宝贵文化遗产、藏品资源及民风民俗等传播推广;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当代目光的探索与原创实践,考虑到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注重阅读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多维度阅读体验,并且整体性把握营造中国文化语境,这些成为了传统书籍的当代设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颖 《包装工程》2024,(8):443-449, 459
目的 基于IP开发角度,解读壮族绣球传统价值,探析新语境下壮族绣球的当代价值,提出绣球IP营造实施具体策略。方法 以文化母体理论分析壮族文化IP与绣球IP的衍生关系,以让.鲍德里亚“物的逻辑”分析壮族绣球物使用功能逻辑、交换经济逻辑、象征交换逻辑、符号价值逻辑,探寻绣球IP价值。结果 通过对壮族绣球传统价值和当代价值的解读和探寻,以实例开发对壮族绣球IP营造提出了聚焦于心智情感化、内容多元符号化、视觉跨界潮流化的具体实施路径。结论 发掘壮族绣球IP的当代价值,形成壮族绣球IP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开发,在传承创新壮族绣球文化的同时,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点。  相似文献   

14.
李文嘉  高瑶瑶  张再瑜 《包装工程》2021,42(20):381-388
目的 乡村文创产品正进入品牌化、体验化的新文创时代,需要充分关注乡村文创产品的审美体验、意义体验和情感体验与社会价值,亟需运用整合思维进行知识转换与开发文创赋能的新角度与新思路.方法 借助认知叙事学视角探讨乡村文创产品的叙事属性与认知机制,从叙事话语层、叙事视象层与叙事意象层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中叙事话语层次,重点阐述了乡村文创产品语境全聚焦叙事、语象内聚焦叙事、语义外聚焦叙事方法.结论 从序列结构、触发点、叙事场等角度提出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叙事创新策略,为乡村文创产品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叙事解释框架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情境认知理论用于文创产品设计,探讨文创产品在亲子农园中创新设计的新思路.方法 通过对情境认知理论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的分析,从设计学角度,在用户情境、环境情境和任务情境三个情境因素下对亲子农园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亲子农园中的情境认知模型,形成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亲子农园文创产品设计流程,为亲子农园文创产品设计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结论 在情境认知视域下,探讨基于情境认知研究的亲子农园情境认知模型和文创产品设计流程,以"种子"为主题,提出相关亲子农园中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案,从而更好地促进亲子农园中文创产品的发展,同时加强亲子间的互动体验,提升儿童对各种农业知识的认知,加强儿童对生态保育及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儿童在体验活动和动手操作中学习理解农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仰韶文化、西周、战国、秦、西汉及唐具有代表性文物为例,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 从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文物对比研究、材料科学及加工工艺分析等方法,探索中国古代器物设计的成因与演变,得到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器物的设计特点和发展脉络,设计文化更多体现在“天、地、人”的关系之中,体现了古代“由器至道”“格物致知”的造物思想。结果 证明中国自古以来都存在具有自身特点的设计,其“师法自然”“以人为本”“兼爱及节用”等设计思想对当代设计依然具有参考价值;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当下的设计特征,与时俱进的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设计历程。结论 设计文化的继承不是复古,而是有创新的继承;不仅是“器”或“技”的继承,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的继承。中国的设计就是在“格物致知”和“由知格物”的循环递进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刘斌 《包装工程》2021,42(10):267-273
目的 在数字化交流快速更迭的今天,国内的文化创意产品展现出积极的发展势头,大量传统元素、民族元素、地方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文化创意产品朝着传统与现代、共性与个性并存的立体化方向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不再仅限于对某种文化的直线表达,而是逐渐融入到地方文化中,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创IP.这类的文化产品不仅推动了地域文化的传播,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人文等多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地域发展新路径.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与梳理,将其文化要素进行归纳,提炼出适宜文化创意设计的落脚点,并适应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此进行多维化立体式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以多维视角来分析文化产品对地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结果 通过对地域文化、地方经济、区域政策、人文环境的研究和整理,理清促进地域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关键要素.结论 开辟出了一条既能传承发展地域文化,又不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同时能够综合促进地域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