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鲜切小白菜和鲜切生菜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并预测其货架期,本文以鲜切小白菜和鲜切生菜为研究对象,对其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变化进行研究,并以细菌总数为自变量对低温与室温下鲜切小白菜和生菜货架期预测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在4℃与25℃下贮藏时间分别为10 d与3 d时,两种蔬菜的感官评价均大于5分,超过了消费者接受范围,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也在该贮藏时间时超出了标准规定范围,得出鲜切小白菜和鲜切生菜在4℃与25℃下的货架期终点分别为10 d与3 d;低温与室温下鲜切小白菜和鲜切生菜货架期预测模型拟合结果分别为:SL4℃=ln{ln[5.096/(N1-1.990)]}-1/0.279+7.452和SL25℃=ln{ln[3.621/(N1-3.651)]}-1/1.124+1.512;两个预测模型的偏差因子分别为0.979和1.001,准确因子分别为1.050和1.040,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为实时监测半滑舌鳎在贮藏期间的品质特性变化及货架期,分别于270,273,277,283K贮藏半滑舌鳎并定期检测其感官、理化(电导率、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TVB-N值、K值)和微生物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运用一级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各指标随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变化的货架期模型,并利用280K下的数据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感官特性逐渐下降,而各理化特性、微生物指标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另外,利用各指标构建的动力学模型准确性高,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都低于±10%,特别是通过TVB-N值和蒸煮损失率构建的货架期模型准确度更佳。 相似文献
3.
4.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鲐鱼货架期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海上移动运输船上东海鲐鱼新鲜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动力学特性,将鲐鱼贮藏在0、5、10、15 ℃条件下,测定K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与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并进行感官评分,研究其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鲐鱼的感官品质指标逐渐下降,K值、TVB-N值和TVC均逐渐上升。实验用Arrhenius方程构建了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与K值、TVB-N值和TVC之间的动力学模型,其中,K值变化的活化能(Ea)及速率常数(k0)分别为30.54 kJ/mol和1.54×104;TVB-N变化的Ea及k0分别为41.21 kJ/mol和4.40×105;TVC变化的Ea及k0分别为46.78 kJ/mol 和2.93×106。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以在0~15 ℃范围内对鲐鱼的货架期进行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稻花鸡肉腐败菌的Arrhenius货架期预测模型,采用培养基初步筛选与16S rDNA全基因序列鉴定优势腐败菌,研究不同贮藏温度(25、4、0℃)下优势腐败菌和菌落总数的生长变化,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构建菌落总数、假单胞菌和沙雷氏菌货架期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稻花鸡肉在贮藏过程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的优势腐败菌是假单胞菌属莓实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沙雷氏菌属液化沙雷氏菌。稻花鸡肉25℃常温贮藏下货架期不超过0.5 d,腐败中后期沙雷氏菌占主导地位,4℃冷藏保鲜货架期不超过4 d,假单胞菌和沙雷氏菌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增长趋势,0℃冰温贮藏货架期不超过10 d,贮藏后期假单胞菌和沙雷氏菌差异性不显著。利用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沙雷氏菌3个指标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3种货架期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平均相对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预测效果最佳的是假单胞菌货架期预测模型。菌落总数、假单胞菌和沙雷氏菌货架期预测模型均能对稻花鸡肉的货架期进行真实预测。 相似文献
6.
7.
8.
以扇贝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温度283、278、273、271.8 K(10、5、0、-1.2 ℃)的贮藏环境对扇贝进行保鲜处理,探讨其在保鲜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菌落总数、鲜度指标K值与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建立TVB-N含量、菌落总数以及贮藏温度和时间的动力学模型和扇贝保鲜货架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Arrhenius方程对TVB-N含量、菌落总数、K值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R2>0.9)。可根据对扇贝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的TVB-N含量、菌落总数、K值变化规律的研究对扇贝剩余货架期进行预测,经验证扇贝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9.
探究鲜切马铃薯在贮藏流通过程中品质的变化以及预测其货架期,将经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ClO2)、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氯化钙浸泡并真空包装的鲜切马铃薯分别置于 4 ℃、7 ℃、10 ℃条件下贮存,在贮藏期内对其进行感官评分,并对褐变度、失重率、菌落总数、硬度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利用Arrhenius方程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鲜切马铃薯在 4 ℃、7 ℃、10 ℃下贮藏,其褐变度、失重率、菌落总数、硬度指标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其中褐变度,菌落总数以及硬度构建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精确度都较高,决定系数R2都在 0.90以上,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都低于10%,可有效预测鲜切马铃薯在4~10 ℃温度范围内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为实时监测冷却牛肉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与货架期,分别测定冷却牛肉0、4、7、10 ℃贮藏过程中假单胞菌菌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感官评分。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建立不同贮藏温度下假单胞菌生长的动力学模型,以Belehradek方程为二级模型,描述贮藏温度对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并利用2、5、8 ℃条件下贮藏的冷却牛肉验证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Gompertz模型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预测结果准确度在1.013~1.126之间,偏差度在0.926~1.057之间,贮藏温度与μmax 1/2和(1/λ)1/2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建立的一级和二级模型能够真实、有效地预测0~10 ℃贮藏条件下冷却牛肉中假单胞菌的生长情况;货架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该货架期模型可有效预测冷却牛肉在0~10 ℃贮藏条件下任意温度下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玉米薄饼贮藏品质变化规律,以玉米粉和小麦粉为原料制备韧性玉米薄饼,研究玉米薄饼贮藏14 d内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质构及老化特性的变化,探讨影响玉米薄饼贮藏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玉米薄饼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贮藏在4、25 ℃和40 ℃ 3 种温度条件下,玉米薄饼的酸值、过氧化值、菌落总数、热焓值、b*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韧性、延展性、L*值、a*值、感官评分逐渐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菌落总数可以作为反映玉米薄饼贮藏货架期的品质因子,建立不同温度条件下菌落总数生长动力学模型及随贮藏温度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其准确因子为1.126~1.281,偏差因子为0.899~1.051。在此基础上建立韧性玉米薄饼货架期预测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4.10%~2.91%,模型能够快速可靠地预测饼的货架期,可为玉米饼及相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花生仁与核桃仁贮藏货架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速贮藏试验,研究花生仁与核桃仁贮藏中脂肪氧化的动力学及其货架期预测模型。花生仁和核桃仁分别采用真空和露空两种贮藏方式贮藏于0~50℃。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通过对不同温度下POV的测定,建立了POV与贮藏时间(t)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以及反应速率(k)与贮藏温度(T)的Arrhenius方程;低温和真空贮藏时,氧化反应的活化能(EA)明显升高,证明低温和真空条件可延缓果仁的氧化酸败;两种贮藏方式下,核桃仁反应活化能(EA)均小于花生仁EA,表明核桃仁氧化稳定性低于花生仁。两种果仁的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Arrhenius方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R2>0.95),建立的模型对货架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RE<10%),表明论文得到的预测模型可快速准确的预测0~50℃条件下花生仁与核桃仁贮藏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罗非鱼片在-18℃、-14℃和-10℃条件下贮藏的感官、微生物和理化等指标变化,从中选择一个敏感指标用于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冻罗非鱼片的菌落总数对数值缓慢增长,在120 d时分别达到4.31log(CFU/g)、4.76 log(CFU/g)和5.47 log(CFU/g),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冻罗非鱼片菌落总数上限值。TVB-N值呈线性上升,分别在60d、80 d和120 d降至二级鲜度13 mg/100 g;TBA值逐渐升高,但各实验组间反应速率差异不显著。冻罗非鱼片的感官评分逐渐下降,但在贮藏末期仍保持着较好的感官品质。随贮藏温度越低,品质指标衰变越缓慢。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敏感指标为TVB-N,结合拟合优度分析结果判断TVB-N指标的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应用Arrhenius方程构建贮藏温度(T)与反应速率(ka)间的动力学方程,并以此为基础,推导得到恒定冷链温度条件下冻罗非鱼片货架期预测模型。在-10℃和-14℃下评价货架期预测模型可靠性,能够准确预测冻罗非鱼片的品质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15.
以两种黑牛肉为原料,采用0~4℃、7~11℃两个温度贮藏样品,通过每10d对黑牛肉进行pH值、水分含量、色泽、质构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黑牛肉感官评分一致处于下降趋势;pH值变化不大,一直处于缓慢下降;两种黑牛肉水分含量变化相反,美好黑牛肉水分含量上升,高金黑牛肉则下降;两种产品的色泽变化一致;两种黑牛肉质构变化相反,可能与水分含量有关;菌落总数处于上升趋势,0~4℃贮藏的产品菌落总数比7~11℃的增长得缓慢,但都未超过卫生标准,上述说明低温更有利于保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肉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6.
以真空包装酱鸭为研究对象,分析3 个贮藏温度水平(4、25、37 ℃)下的酱鸭贮藏品质变化,构建酱鸭货架期预测模型。在贮藏期内,各贮藏温度下的酱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总数、霉菌总数、酸价、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呈上升趋势,而感官评分呈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酱鸭各品质指标中霉菌总数和TBARS值与感官评分相关性最高,其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酱鸭货架期预测模型,霉菌总数和TBARS值预测模型中活化能Ea分别为16.24 kJ/mol和26.33 kJ/mol,指前因子k0分别为179 871.86和1 347.49。用酱鸭贮藏在4、25、37 ℃温度条件下所得货架期实测值来验证货架期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货架期与实际货架期较为相符,可根据霉菌总数和TBARS值对酱鸭货架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食品科技》2020,(7)
为了研究不同冻藏温度对牛肉品质的影响,以牛后腿肉为原料,采用包装和裸露2种方式将牛肉置于—18、—40 ℃和—60 ℃分别冻藏7、14、30、60、90 d,对其品质指标(色泽、解冻汁液损失率、剪切力)和腐败指标(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第14天开始,—40 ℃组冷冻牛肉色泽的保持优于—18 ℃组和—60 ℃组,—18 ℃组冷冻牛肉的解冻汁液损失率高于—40 ℃组和—60 ℃组;第30天,—18 ℃组的冷冻牛肉TBARS值高于—40 ℃组和—60 ℃组,—40 ℃组的冷冻牛肉TVB-N值高于—18 ℃组和—60 ℃组;第60天,—18 ℃组的冷冻牛肉TVB-N值高于—40 ℃组和—60 ℃组。此外,裸露牛肉与包装牛肉相比,温度对其品质的影响更小。衡量牛肉品质的色泽、解冻汁液损失率、剪切力结果表明,牛肉在冻藏温度为—40 ℃时对牛肉品质有较好的保持作用;衡量牛肉腐败的TBARS值、TVB-N值结果表明,牛肉在冻藏温度为—18 ℃时腐败所需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贮藏温度下抹茶品质变化及其货架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抹茶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温度(-18、4、25、37℃)条件下抹茶贮藏期的品质变化,并构建抹茶货架期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各贮藏温度下抹茶的叶绿素含量、绿度、茶多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感官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而水分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抹茶各品质指标中水分质量分数、叶绿素含量与感官评分相关性最高。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抹茶货架期预测模型,水分和叶绿素预测模型中活化能Ea分别为10 269.77、7 140.86 kJ/mol,指前因子k0分别为0.659 4、0.026 2,且理论货架期与实际货架期较为相符,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以水分质量分数和叶绿素含量为品质指标对抹茶的货架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