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GeneBank搜索牛、绵羊、山羊、猪、马、驴、鸡、鸭、鹅、火鸡、狗、猫、鼠、兔、貂等15种动物的单拷贝核基因组序列信息,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15种动物共有的种间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可同时扩增15种动物源性DNA的内参基因引物和探针;同时分析筛选绵羊和山羊共有且和其余动物种内特异性区域,设计一对只能扩增羊源性DNA的特异性基因引物和探针。基于微滴数字PCR技术,引入内参基因校正羊种属特异性基因测定方法,建立科学准确的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量化判定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通用性,内参基因和羊种属特异性基因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2和26 copies/μL,模拟添加样品的正确度偏差均值为8.66%,符合数字PCR方法制定指南要求不得大于25%,说明量化判定方法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牛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并且量化牛肉成分含量的方法。以牛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出具有特异性引物。选择真核生物核糖体16SrDNA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法。牛肉质量百分比的对数值与之对应的循环阈值差值△Ct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回归公式为y=-3.3645x+0.8737,R2=0.9926,扩增效率达98.25%。通过模拟混合样品对标准曲线进行质量评估,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对牛肉成分的鉴定以及含量的检测,为量化肉制品中牛肉成分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羊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并且量化羊肉成分含量的方法。以羊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出具有特异性引物。选择真核生物核糖体16S rDNA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法。羊肉质量百分比的对数值与之对应的循环阈值差值ΔCt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回归公式为y=-3.4057x-0.3112,R2=0.9916,扩增效率达E达96.62%。本试验中羊源性DNA检测限可达16 pg/μL,回收率在93.07%~106.20%。抽取8份市售羊肉制品进行检测,有3份含量低于50%。本试验中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操作方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所得数据可靠,为肉制品羊源性成分检测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的肉及肉制品猪源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分别以猪线粒体DNA的NADH4基因和16S rRNA基因为靶位点设计猪特异性引物、探针和通用引物、探针,建立猪源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通过特异性、灵敏性、线性、准确度及市售肉制品检测,对该方法体系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猪源性成分含量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方法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灵敏性,最低可检测到0.4pg/μL纯猪肉DNA;无论是猪特异性体系还是通用体系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达到0.999以上)和较宽的线性范围;通过含猪源性成分的模拟混合肉样检测,样品猪源性成分含量的回收率平均值为122.27%,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通过市售肉制品检测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实际样品(包括生鲜样品和熟肉样品)中猪源性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张秀平  苗丽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7):119-123,130
为准确定量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的含量,以羊单拷贝基因为扩增靶基因,设计合成羊源的引物、探针,制备羊源和脊椎动物通用基因的重组质粒以构建标准曲线,通过方程算出各自的拷贝数,根据拷贝数的比值计算样品中羊肉源成分占总肉成分的百分比含量,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对已知目标肉含量的混合肉样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低检测到羊的DNA含量为0.02 ng/μL。对已知目标肉含量的混合肉样进行定量检测发现,羊肉掺入量为90%、50%时所得结果相对准确,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69%和10.82%, 且不受外源物种的干扰。本试验建立的定量PCR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不同样品中羊肉的含量,并发现存在掺假现象。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种同时快速检测驴、马、猪及鸭源性成分的四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以4种源性成分的Nad5、ATpase6、ATP8、cyt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以18S r RNA基因为内参基因,建立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对不同掺入比例模拟样品、不同加工工艺模拟样品和实际驴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当Ct值≤35.0时,方法对16种非目标源性具有良好特异性;灵敏度可检测到质量浓度为2×10-4 ng/μL的模板DNA;对生肉的检出限为肉含量的0.001%,对熟肉制品的检出限为肉含量的0.01%;对100份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说明建立的多重real-time PCR法可用于肉及肉制品中常见掺假源性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羊乳制品因其营养丰富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也容易成为乳制品掺假的主要目标。通过合成羊源性、牛源性、植物源性成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羊-牛-植物3种源性成分的双重和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并设计相应的特异性试验保证检测体系的准确性。本检测体系对羊源性、牛源性、植物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1 ng/μL;羊乳中掺入牛乳的检测限可达到0.1%(体积分数);羊乳中掺入纯豆奶的检测限可达到0.5%(体积分数)。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可实现准确快速、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检测羊乳制品中掺假掺杂的动植物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依据牛种属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上的保守序列设计牛源特异性引物对,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性高、耗时短的鉴定食品中牛源性成分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选取牦牛、水牛、黄牛品种及羊、猪、鸡、鸭、鹅、兔、马、驴、鱼、大豆、玉米等动植物源成分进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高度特异于牛源性检测,其他非牛动植物源成分均无扩增条带。采用常见的牛品种进行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可检测到的最低牛DNA量为0. 2 pg;将牛肉分别与猪肉、驴肉、羊肉、大豆组织混合进行PCR测定,结果表明最低检测限为鲜样品含0. 01%质量分数的牛源成分,高压121℃、0. 1MPa,20 min处理样品含0. 01%质量分数的牛源成分。对市售食品中牛源性成分检测结果与现行PCR牛源性成分检测标准方法的检测结果 100%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肉制品中DNA的来源进行动物源性检测是打击鲜肉及加工肉制品制假掺假的重要技术手段。依据GB/T 25165—2010《明胶中牛、羊、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合成用于TaqMan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引物和探针,利用鲜肉及加工肉制品进行羊源性成分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研究。首先利用12 种不同动物鲜肉组织的DN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然后以羊源DNA梯度稀释液为模板进行灵敏度实验,最后在加工肉制品中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定量检测能力。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羊源性成分检测特异性,对其他动物来源的鲜肉DNA均无扩增信号,可以检出羊肉和猪肉混合样品中0.1%的羊肉;方法灵敏度高,可以检出10 pg的羊源DNA;方法适用性广,可以对加工肉制品(羊肉干)进行羊源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羊肉制品中鼠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鼠的线粒体基因(大鼠环氧化酶基因KP244683.1和小鼠的16S rRNA基因KY018919.1)为靶标,分别设计相应的LAMP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最佳LAMP反应体系。对混合模拟样品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评估,应用LAMP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分别对市售羊肉制品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特异性强,大鼠和小鼠的检出限分别为0.1%和0.5%,稳定性好,LAMP与聚合酶链式反应市售实际样本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本实验建立的鼠源性成分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便、高效、准确,为鼠肉掺假快速诊断和基层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可作为羊肉制品中鼠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肉及肉制品保藏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盼盼 《肉类研究》2009,(9):I0001-I0001
肉及肉制品因其营养丰富,极易受微生物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腐败变质现象。本文综述了食品保藏的历史,食品保藏的原理及方法分类及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并简要介绍了低温保藏、发酵技术、干燥技术、罐藏技术、包装技术、微波技术、辐照技术及管理方法等常见的肉品保藏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其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Meat and meat products which are nutrient-rich are vulnerable to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influence of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history,principles,metho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od preservation. The common methods such as low-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fermentation technology,drying preservation,pot preservation,packaging technology,microwave technology,irradiation pre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were also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3.
白杉 《肉类研究》2003,17(2):35-37,34
详细介绍了肉及肉制品的包装工艺、包装方法和常用包装材料,强调了包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Meat and meat products which are nutrient-rich are vulnerable to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influence of surrounding environment.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history,principles,metho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od preservation.The common methods such as low-temperature preservation,fermentation technology,drying preservation,pot preservation,packaging technology,microwave technology,irradiation pre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were also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5.
冻结肉、热鲜肉、冷鲜肉的营养与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卫生安全性、营养特性对冻结肉、热鲜肉、冷鲜肉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农业部等八部委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十几年来,双汇集团始终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了企业的快速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肉及肉制品中的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是个体微小、形态简单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对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以及肉及肉制品中常见细菌的特性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肉及肉制品中细菌的控制及防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肉类研究》2015,(2):10-14
肉类产品在整个农业环境影响中占有核心位置。它对土地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影响都很突出。在农业产品,特别是类肉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改变了人们对农业产品环境影响的认识,为肉类生产体系的良性运行,提供了更为视角全面和多准则的评估方法。尽管畜牧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已经有了广泛认识,但评价方法还有待标准化。为了更好地评价肉类产品消费的环境影响,还需要建立肉类产品生产链的通用评价方法和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It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some time that biogenic amines occur in a wide range of foods, among them meat and meat products. Mea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die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resence of these amines in food is of interest for two reasons: firstly, for toxicological reasons, in the sense that high levels of dietary biogenic amines can be toxic for certain consumers, and secondly, for their role as possible quality indicators. Based on these two premises, the present article offers a new analysis on aspects of toxicology and on the use of biogenic amines as a quality control method, as well as on their presence in meat and meat products. The article focuses particularl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of biogenic amines, with reference to various parameters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meat raw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condition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heir formation (i.e., microorganisms, raw materials used, 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pplied) and their effects could lead to ways of controlling their production, limiting their presence in the end product, and hence, rendering them less toxic.  相似文献   

20.
肉类微生物学(八)肉类腐败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肉和大多数的肉制品都极易变质。一般来说,在动物屠宰放血之后,从由肌肉向肉的转化阶段开始,肉就受到各种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作用,进入腐败变质过程。其中以微生物引起的腐败最为普遍,尤其是细菌。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导致肉类腐败变质的细菌的种类、特性以及各种食品中的腐败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