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红小豆粗粉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振动超微粉碎处理,研究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对红小豆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红小豆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颜色更白亮,更均匀。与粗粉相比,红小豆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红小豆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吸湿性、溶胀度、溶解性等物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高频振动超微粉碎技术对南瓜粗粉进行处理,研究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对南瓜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瓜粗粉经过超微粉碎处理5 min后,平均粒径减小到28.22±2.19μm,比表面积和离散度分别为0.46±0.07 m~2·g~(-1)、2.56±0.36,达到超微粉级别。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南瓜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亮度更大,颜色更均匀。与粗粉相比,南瓜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当超微粉碎处理时间为5 min时,所得南瓜微粉持水力、持油力、吸湿性、溶胀度和溶解性分别为1.86±0.26 g·g~(-1),1.08±0.15 g·g~(-1),3.91%±0.87%,9.90±0.26 mL·g~(-1)和59.76%±0.46%,加工特性最佳。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南瓜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溶解性等物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频振动超微粉碎技术处理紫薯粗粉,结果表明:紫薯粗粉经过超微粉碎处理5min后,平均粒径减小至(27.81±1.21)μm,比表面积和离散度分别为(0.54±0.07)m2·g-1、2.75±0.52,达到超微粉级别。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紫薯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亮度更大,颜色更均匀。与粗粉相比,紫薯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当超微粉碎处理时间为15min时,所得紫薯微粉持水力、持油力、吸湿性、溶胀度和溶解性分别为(1.50±0.14)g·g-1、(1.16±0.10)g·g-1、(2.25±0.09)%、(1.70±0.44)ml·g-1、(32.38±0.76)%,加工特性最佳。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紫薯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溶解性等物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油脂》2016,(11):38-41
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对绿豆全粉进行处理,研究超微粉碎对绿豆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粗粉经超微粉碎处理10 min后,平均粒径为29.01±1.06μm,达到超微粉级别。超微粉碎时间延长,绿豆微粉平均粒径减小,颜色更白亮均匀。与粗粉相比,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减小。当超微粉碎处理时间为10 min时,所得微粉持水力为1.71±0.06 g/g、持油力为0.61±0.06 g/g、吸湿性为5.68%±0.31%、溶胀度为6.00±0.62 mL/g、溶解性为28.60%±1.60%,加工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超微粉碎对苹果全粉物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如  何玲 《食品科学》2017,38(13):150-154
以苹果为原料,经粗粉碎后超微粉碎不同时间(1、3、5、10、20、30 min),共得到苹果粗粉和6种不同粒径苹果全粉,通过测定其物化性质,并且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的苹果全粉进行粒径测定和结构观察,探究不同时间的超微粉碎对苹果全粉物化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粉体粒径逐渐减小,粒径分布越来越均匀。与粗粉碎苹果全粉相比,不同时间超微粉碎后苹果粉体的溶胀性、水溶性、持水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均增大,容积密度减小(P0.05);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持水力逐渐增大(P0.05),容积密度、溶胀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各处理组间水溶性、阳离子交换能力先增大后未发生显著变化。本实验为苹果深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斑马豆为原料,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粉碎粗粉,探究不同的粉碎时间对斑马豆粉物化性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粗粉相比,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斑马豆超微粉粉体粒径变得更小、更均匀;滑角和休止角均增大,流动性减弱;振实密度和松装密度均减少;持油力、吸湿性降低,溶解性和溶胀度均升高,而持水力变化不明显。与粗粉提取物相比,超微粉碎能显著改善斑马豆粉对O_2~-·、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但是过长的粉碎会导致活性成分损失,抗氧化能力减弱。此次研究为斑马豆的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超微粉碎对花豇豆全粉物化特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以花豇豆为原料,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对其进行粉碎,对比分析不同的花豇豆超微粉和粗粉的滑角、休止角、持水力和溶胀度等物化性质的差异;同时采用·OH~—、DPPH·和ABTS~+等自由基清除和还原能力评价花豇豆超微粉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为:与粗粉相比,超微粉碎后花豇豆粉粉体的平均粒径为(20.857~29.507)μm,粉体更均匀、细腻;花豇豆超微粉的滑角、休止角、持水力、溶解性和溶胀度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降低;持油力变化不明显。抗氧化实验表明,适当的微粉碎可提高花豇豆超微粉对·OH~—、DPPH·等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但是,过长时间粉碎会使活性成分损失,导致花豇豆超微粉对·OH~—、DPPH·和ABTS~+等自由基清除率降低。研究为花豇豆的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超微粉碎对不同部位苦荞粉物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苦荞皮粉、芯粉和全粉为原料,利用流化床气流粉碎机制备苦荞超微粉,通过测定粒径、比表面积、粉体综合特性、溶胀性、水溶性等指标研究气流超微粉碎处理对不同部位苦荞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3种部位苦荞粉经微粉化处理后,粒径分别减小至8.15,8.43,8.04 μm,比表面积增大;微粉化处理降低了粉体的流动性和填充性;水溶性增加;溶胀性、持水力、持油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经气流超微粉碎处理后苦荞粉具有较为优良的物化特性,适用于苦荞产品的精深加工。  相似文献   

9.
无壳大麦全粉是一种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谷物粉,但由于其口感和溶解性较差,因此利用率较低。超微粉碎能够通过减小粒径改善无壳大麦全粉的口感和溶解性,提高无壳大麦全粉的利用率。该研究以无壳大麦为原料,对其进行超微粉碎处理,探究不同粒径对无壳大麦全粉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麦全粉粒径的降低,其水分、淀粉含量、溶解性、亮度值、白度值及糊化温度显著增加(P<0.05),而膨润力、吸油性、持水性、峰值黏度及回生值则显著降低(P<0.05)。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大麦全粉粒径降低,粉体颗粒呈现碎片化,大小逐渐趋于一致。同时,与常规粉碎的大麦全粉相比,超微粉碎大麦全粉的品质显著提升,扩大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范围。综上所述,超微粉碎后不同粒径大麦全粉的品质特性不同,并且粒径小于54μm的大麦全粉品质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比例的甜荞超微全粉替代小麦粉,研究甜荞超微全粉对馒头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及内部纹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超微粉碎处理,甜荞全粉平均粒径D_(50)为15.00μm,达到超微粉级别。甜荞超微全粉馒头口感得到改善,不再有粗糙感觉。甜荞超微全粉的添加降低了面粉中面筋蛋白的含量,馒头的内部结构变差,比容、外观和弹韧性得分降低,色泽、黏性以及气味和滋味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制作馒头时,甜荞超微全粉的添加量最高以10%为宜。甜荞全粉的添加使馒头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黏附性先降低后增加,内聚性和回复性变化不显著,弹性有所增加。样品切片亮度、气孔对比度、气孔数量和气孔密度均显著降低,壁厚、气孔直径、粗细气孔比和粗气孔体积均逐渐增加,而气孔延长度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和弹性可以作为甜荞全粉馒头质构分析指标。切片亮度、气孔对比度、气孔数量、气孔密度、壁厚、气孔直径和粗气孔体积均可用于甜荞全粉馒头内部纹理结构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沙枣细粉超微粉碎后对物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琪  毕阳  米兰  张炎  刘英英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76-78,82
研究普通粉碎的沙枣细粉经超微粉碎后的微粉之间物化特性的差异。利用涡轮粉碎机对沙枣细粉进行超微粉碎,测定分析微粉与细粉粉体形貌、主要成分、休止角、滑角、膨胀力、松密度以及水溶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沙枣微粉的颗粒大小均匀,红外光谱显示沙枣经超微粉碎后其主要成分未发生变化;沙枣微粉与细粉相比,粉体的流动性变差,膨胀力、松密度和水溶性较之细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沙枣微粉物理特性的改善有助于营养成分溶出及指导微粉的应用生产。  相似文献   

12.
西藏光核桃超微粉粉体特性及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超微粉碎技术对西藏光核桃粉粉体特性及活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西藏光核桃为试材,真空冷冻干燥后,粗粉碎3 min再超微粉碎5、10、15 min,对比分析粉体粒径、微观结构、流动性、吸湿性等粉体特性,多酚、多糖、水溶性果胶(WSP)等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力。结果表明:随超微粉碎时间延长,光核桃粉粒径变小,离散度由6.58±0.54减小到2.86±0.09,粉体均一性提高。随超微粉碎时间延长,光核桃粉容积密度增大,压缩性减小,基本流动能增加。水合特性随超微粉碎时间延长逐渐增强,相对湿度小于50%时吸湿性无显著变化。光核桃经超微粉碎,多酚、多糖的抗氧化活力无显著变化;WSP含量显著降低,但抗氧化活力显著提高(p0.05)。综合分析发现,超微粉碎技术可以制备品质优良的光核桃粉,较好地保留其主要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力,为光核桃深加工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品种猕猴桃膳食纤维为原料,研究其主要成分和单糖组成,同时考察超微粉碎处理对膳食纤维物化特性、α-淀粉酶抑制作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猕猴桃膳食纤维主要成分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单糖组成方面主要由葡萄糖、木糖和山梨糖构成。超微粉碎处理可显著减小膳食纤维颗粒的粒径,平均粒径为13.22~27.56μm。同时,处理可显著提高样品的持水性、持油性、溶解性和溶胀性,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提高了一倍以上,而抗氧化活性也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4.
超微粉碎对菠萝蜜超微全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超微粉碎工艺对菠萝蜜粉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真空冷冻-变温压差膨化联合干燥的菠萝蜜粗粉为原料,研究了超微粉碎时间对菠萝蜜超微全粉的各项理化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时间对菠萝蜜的粒径的影响较小,经5min粉碎后即可达到超微粉的要求;菠萝蜜粉的溶解性指数和持水力与超微粉碎时间呈上升趋势,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与超微粉碎时间呈下降趋势;通过真空冷冻-变温压差膨化联合干燥方法干燥法获得的菠萝蜜粉的流动性可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产品的吸湿性较小,不易粘结。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微粉化处理对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粉的理化性质及在大鼠体内吸收的影响。对天麻普通粉和超微粉进行粒径大小、分布、微观形貌、休止角、滑角、膨胀力、松密度、水溶性和主要成分等理化指标的测定,以及天麻活性成分天麻素的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表明:微粉化处理使天麻粉平均粒径由121.50μm减小到34.09μm,粒径分布范围变窄,粉体更加均匀;天麻微粉膨胀力、松密度和水溶性较之细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粉体的流动性降低;红外光谱显示天麻经超微粉碎后其主要成分未发生变化。普通粉和微粉的天麻素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是34.18%和45.49%。研究结果表明微粉化处理对天麻粉物理特性的改善有助于营养成分溶出,显著提高天麻有效成分的吸收率,为指导天麻微粉的应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超微粉碎处理芒果皮理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干法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芒果皮,比较不同处理时间芒果皮超微粉的粒径、色度、休止角、滑角、溶解度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超微粉碎15 min后的粒径为28.87μm,达到超微粉级别;相比于粗粉,超微粉碎处理会改变芒果皮的色泽,颜色更白亮;随着超微时间增加,粉体粒径变小,休止角、滑角和溶解度增大,粉体流动性变好,持水力和持油力提高,同时,多酚溶出量增加。研究结果为超微粉碎技术综合开发利用芒果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超微粉碎处理对桃金娘果粉粒径、色度、颗粒形貌、流动性及水溶性等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增加,桃金娘果粉粒径逐渐减小、色泽明显改善、质地更加蓬松、形貌渐趋一致,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分别由1.57、0.76 g/g和0.57 mL/g增加至2.46、1.08 g/g和0.89 mL/g,流动性及溶解性明显降低。由此说明,控制好超微粉碎处理条件可以生产出品质特性较好的桃金娘果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制备枣粉,探究超微粉碎对枣粉理化性质、功能特性及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粉碎相比,超微粉碎可以得到粒径分布窄、比表面积更大、粒径更小(<30μm)的枣粉;超微粉碎后,除持水力和复水性以外,枣粉的持油力、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水溶性、溶胀性、容积密度、休止角、滑动角等理化性质均得到显著改善;超微粉碎有效地破碎了枣粉的细胞壁,显著增加了蛋白质、水溶性膳食纤维、总糖、还原糖、总酚、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溶出(P<0.05);超微粉碎后的枣粉吸湿性无显著变化,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P<0.05);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未改变枣粉分子结构、晶体形式及热稳定性。因此,超微粉碎是一种有前途的制备高品质枣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方竹笋为原料,超微粉碎不同时间(10、20、30 min)得到3种超微粉碎方竹笋全粉,探究微粉的理化特性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超微粉碎30 min时方竹笋全粉的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7.48%和44.76%;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分别下降29.34%、26.43%和22.87%,粉体平均粒径达到最小,为17.15 μm。超微粉碎处理使全粉的滑角和休止角分别增加38.24%和20.63%,L*值增加13.93%,a*值和b*值分别下降24.21%和16.51%,粉体的流动性变差但粉体更为细腻,色泽更加均匀、白亮。超微粉碎未改变方竹笋全粉的官能团,但破坏了全粉中的纤维素,部分长链变为短链,热稳定性降低。扫描电镜观察到超微粉碎破坏了方竹笋全粉的表面结构,使得样品更加微小均匀和碎片化。综上所述,超微粉碎技术可有效改善方竹笋全粉的感官性质、功能及加工特性,研究结果可为方竹笋利用率的提升及应用范围的拓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竹笋粉为原料,对比了不同粒径竹笋粉的基本组成、氨基酸组成和物理特性,以及化学结构、NO2-吸附能力及胆固醇吸附能力等功能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处理后竹笋粉的水分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灰分含量显著增加。竹笋粉中含有较多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不同粒径竹笋粉的氨基酸含量不同,且呈现随着粒径减小,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略微增长的趋势。其次,竹笋粉经超微粉碎后,其比表面积、持水性和溶胀性明显高于细竹笋粉。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细竹笋粉和超微竹笋粉的化学结构相似,超微粉碎对竹笋粉的化学结构没有显著影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超微竹笋粉粒度更小,形状更加规则,大多呈椭圆形或球型,大小也更加均匀。功能特性研究表明,超微处理显著提高了竹笋粉的NO-2吸附能力和胆固醇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