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平云  江涛 《包装工程》2022,43(10):28-31, 40
目的 从传播学的角度探索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全球顶流现象的深层意涵。方法 运用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对冰墩墩顶流符号的逻辑建构,以及冬奥会现场仪式和全球媒介化仪式的符号互动传播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阐释。结论 冰墩墩在成功表征了国家形象、公共价值和情感能量的符号建构基础上,作为符号中介,通过冬奥会在场互动仪式传播和全球媒介化互动仪式传播,晋身全球顶流,传递了爱与温暖。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精神的产品再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陆珂琦  潘荣 《包装工程》2016,37(18):121-124
目的对如何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观与信仰传递到产品再设计中进行研究。方法以中国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现代产品再设计中依靠复制粘贴传统符号,不能完全代表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进行探析。结论通过对具有中国精神的传统符号在产品再设计中的方法探析,得出只有立足于中国精神的文化内涵,将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观融入到产品设计中,而不是停留在形式的表层,才能获得情感共鸣及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符号是经过长期沉淀、推敲和创新的民族印记,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性视觉特征。南岭瑶族文化符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形式多样,造型独特,融色彩美、纹样美、天然美与实用美为一体,在包装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从南岭瑶族文化符号的造型种类和色彩运用出发,分析了南岭瑶族文化符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意义和现状,探讨了将民族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包装设计的方法,以期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夏飞英 《包装工程》2018,39(22):40-45
目的 研究蒙古族文化特色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对蒙古族文化特色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符号、图案符号和色彩符号进行分类研究,归纳出蒙古族文化符号在食品包装中的设计原则。以蒙古族特色食品包装设计为例,分析蒙古族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蒙古族文化特色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价值。结论 将蒙古族文化特色融入到食品包装设计中,不仅可以赋予食品包装独特的民族韵味,使蒙古族食品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还可以促进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礼品包装设计中文化品位提升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包装设计中必须注重文化品位提升的重要性为启示,分析了文化品位提升的几个要点,即在具体设计中应该注意传递积极的、健康的、振奋人心的文化价值取向;应该着重表现乐观的、向上的人文情怀和含蓄、隽永的民族文化内涵;还应该注意对于环保材料与理念的恰当地应用,从而达到提升包装整体文化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赛兰 《包装工程》2022,(S1):65-69
目的 对藏羌彝走廊民族符号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进行梳理研究。方法对藏羌彝文化圈的独特性进行研究,对在走廊区域内蕴含着丰富视觉化的民族符号,反映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剖析和解读。结果藏羌彝走廊民族符号是本波文化遗存、原始崇拜和其他民族文化共同影响的产物,同时也具有不可忽略的美学价值。结论 藏羌彝走廊民族符号是藏羌彝走廊各族人民在漫长历史中将神话、宗教、自然等元素物化的结果,也是各民族相互融合,互相学习形成的艺术场。  相似文献   

7.
周雯  江明 《包装工程》2022,43(2):400-407
目的主要研究全球化语境下传统视觉符号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并基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从传统视觉符号的外在造型语言和内在寓意对其应用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现代广告设计中传统视觉符号的创新应用,以提升其内涵性应用价值。方法从传统视觉符号的分类和文化属性出发,总结传统视觉符号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根据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对部分广告设计作品中传统视觉符号的外延表现和语义内涵进行分析,并从时代性、象征性、功能性3个方面对其在现代广告设计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析;进而以相关的设计案例为指引,分别从"形""意"两个方面对传统视觉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展开探究,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及有效途径。结论全球化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多元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对中国本土文化符号的传播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自觉传承传统视觉符号成为当代广告设计中不容忽视的要点。以"形""意"为契机将传统视觉符号应用于广告设计中,结合现代审美及视觉设计手段,通过形的提炼再造、意的借用糅合等路径对传统视觉符号进行现代化设计表达,创造出更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广告作品,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李红超  王昕宇  李维钰 《包装工程》2021,42(12):263-271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旅游纪念品的符号开发与设计策略.方法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旅游纪念品现状进行调研,同时引入符号学的观点,提炼北京地区的特色旅游文化符号,并对北京地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结果 北京地区旅游纪念品设计应把握市场性、文化性、系统性、创新性、艺术性、实用性和绿色设计的策略,通过创新不断提高北京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水准,为游客带来更佳消费体验的同时,不断推动北京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结论 北京旅游纪念品设计应通过对城市文化符号的提炼,将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充分展现出来.在设计研发时应制定合理有效的设计策略,建立完善、具有系统性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9.
宋文娟  张绣亮  王坤茜 《包装工程》2018,39(18):220-224
目的探究东巴文化中的女性符号的形式与意义及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方法通过研究东巴文化中的女性文化现象,分析作为女性符号的主要形象,归纳代表女性元素的文化符号,分别阐述作为主要女性符号的文字符号、造型符号及色彩符号的形式与意义。运用符号隐喻的修辞方法,以女性包具为设计对象,探索设计路径,提炼女性造型符号与色彩符号,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女性包具的产品设计中。结论基于对东巴文化女性文字、造型、色彩符号的研究,分析了符号隐喻修辞的具体运用方法,将象征女性勤劳意蕴的"披星戴月"造型符号与"黑白蓝"色彩符号应用于现代女包设计。从符号学的角度拓展设计途径,指导设计实践,对于创新具有女性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季残奥会成功举办以来,我国人民的冰雪运动意识显著提升,冰雪文旅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基于此,以白城特有动物丹顶鹤为例展开IP形象设计,结合吉林地域冰雪文化,将特色地域符号与文创设计融合,以期为吉林冰雪文创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邢亚龙 《包装工程》2022,43(4):392-400
目的 以文化符号的象征性含义为切入点,探索澳门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有效方法,促进澳门文化传播和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方法 首先,对澳门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必要介绍,并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纪念品属性与开发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从文化符号角度进行澳门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符号概念的阐述,定义文化符号的主题类别,继而在文化符号借用象征方式和隐喻象征方式中构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架构;最后,调查和分类澳门文化符号的内容,给出澳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方法,同时通过设计实例加以说明。结论 文化符号的借用与隐喻设计方法能有效帮助设计师从象征角度完成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关键是找到文化符号与旅游纪念品之间的象征性联系。这对设计理论研究和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冯明兵 《包装工程》2023,44(4):351-357
目的 探究基于地域文化符号的列车涂装设计方法与理论。方法 对列车涂装设计概念,列车涂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地域文化符号的构成、罗兰.巴特文化符码理论、杨裕富设计文化符码说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列车涂装设计三层次结构模型、设计文化符码转换及应用思路;设计实验了基于地域文化符号的宁波市域列车涂装设计方案。结果 验证了设计文化符码三层次模型、设计文化符码转换及应用思路对地域文化符号在列车涂装设计中的应用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 地域文化符号融入列车涂装设计中,可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传达地域文化内涵、塑造地域文化意象;通过设计文化符码三层次结构模型能够为列车涂装设计提供分析工具和设计方法,实现列车涂装的创意定位、意义传达和设计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雪容融”为例,揭示奥运吉祥物在设计与传播中的符号价值,为奥运吉祥物的创作与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新的研究视角。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及归纳总结法,从文化学、符号学及设计学的角度对“雪容融”的符号价值及视觉表意中的文化输出进行解读。结论 吉祥物设计案例的成功,在于其能够在饱含文化意蕴和体育精神的同时,融合当代审美个性,以文化输出与情感认同产生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化意象认知的奥运会奖牌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林欣  杜嘉芸 《包装工程》2018,39(24):204-209
目的 分析奥运会奖牌风格的演化趋势,研究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和符号类型对文化意象认知的影响,总结优秀的奖牌设计中文化符号的运用规律。方法 收集历届奥运会奖牌图片,分解其所运用的文化符号,获得客观的历届奖牌与文化符号之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意象认知实验,邀请受众对奥运奖牌的体育、举办国、希腊3种文化意象进行评分,获得主观的历届奖牌与文化意象的关系。最终邀请专家并采用焦点小组法对每一届奥运会奖牌进行评价,分析奖牌风格的演化趋势,并得出文化符号的运用规律。结论 奖牌设计的风格趋势从具象到抽象,从繁复到简洁,从严肃到自由,从相似到个性;同一文化符号采用不同风格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意象;不同类型的文化符号的认知程度有所不同,建筑、传统工艺类文化符号的认知程度高于植物、地理风貌类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5.
吴雪松  李子龙 《包装工程》2018,39(18):18-21
目的研究设计中技术迁移和文化表征机制以及两者之间关系,为区域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创新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通过对文化、符号以及技术3个方面进行分析,加深对文化价值、符号式文化表征、技术迁移过程以及技术迁移下设计现象的理解与认知,提出意义介入下的文化表征设计方法。结论意义赋予是文化表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设计中,意义赋予的过程既是对事物诠释的过程,也是明确和回归文化视角以及立场的过程;技术发展路径是脱离已有情景式的发展路径,单纯通过技术迁移实现文化表征是比较难以达到的。另外,通过符号式的文化表征方法可以实现对某种文化的标记,并发挥辨识作用,但要通过符号式文化表征实现对该文化的了解,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刘维尚  阳倩 《包装工程》2021,42(10):260-266
目的 探究吉祥文化符号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方法及设计策略.方法 从吉祥文化的分类及寓意特征入手,阐述吉祥文化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设计思想;根据吉祥文化符号创意来源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进行分类,总结出吉祥文化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融合的意义,从形、意、境三个方面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与论述.结论 吉祥文化与文化创意产品之间产生的碰撞、交融与转化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寻求突破的道路.在深入挖掘吉祥符号内涵寓意的基础上巧用吉祥符号内涵寓意,以形、意、境为切入,找到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结合点.设计出富有生命力和吉祥特色的作品,丰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深层内涵和创意表现,促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君  罗心怡 《包装工程》2024,(6):416-421, 433
目的 以文化场域理论为指导,梳理武当山文化场域中的符号类型与文化意象,探索武当山文创视觉设计新思路,为传统武当文化意象的推陈出新提供指引,并与新时代审美相融合。方法 将武当山文创视觉设计分为四个层级,通过不同层级下的视觉语言,运用解构与重构、变异与重组等方法,提取出视觉符号并结合设计实践,构建符合新时代传播要素及文化赋能的创新理论框架。结果 提炼出武当山文化场域内特有的文化符号和意象并融入设计中,得到一系列具有武当文化独特精神与韵味的文创产品设计。结论 基于场域视角研究武当道教文化的视觉元素符号,可以更全面地挖掘和展示武当的文化特色,能从历史脉络与人文习俗中凝练文化符号,将传统与现代的审美特征相结合,为文化符号赋予趣味性和灵动性,从而清晰有效地向大众传播武当文化。  相似文献   

18.
应艳  陈炬 《包装工程》2018,39(6):127-132
目的研究天一阁的符号意象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方法从传统文化衍生面进行叙事性设计法研究以发现文化特征,运用本研究提出的由概念模型、研究策略和设计流程组成的三阶文创产品设计模式,对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符号进行探究,将其转译为植根在地域性上的文创产品的意象表达,继而将意象元素融入创意产品设计中。结论对天一阁的文化特征辨识分析表明,文化特征是嵌入产品中的价值元素,可以强调其价值或意义。研究通过提取天一阁最为显现的文化特征符号,演示如何从文化衍生的面向进行叙事性设计;将天一阁符号意象转变为消费市场的现代设计的例子,适用本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模型,能为文创设计者以叙事性设计法设计创意产品及文创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戴瑞  范子珍  李琦  周小丽 《包装工程》2023,44(16):272-278, 339
目的 传统礼品的包装通常只提供保护功能、简单的图案和文字介绍。AR技术的发展将新型的科学技术与传统人文融合,并打破传统包装空间和视觉的限制。以亚运文创礼品包装作为研究载体,利用AR技术实现了一个亚运精神传播和消费者多感官体验的程序,赋予了亚运礼品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意义。方法 利用Photoshop、3DMAX等软件设计了以荷花、雷峰塔、三潭印月为代表的包装图案和杭州奥体中心建筑模型。以亚运为主题,设计了包括亚运文化、文创商品和亚运游戏的文化展示和AR交互体验。设计一个在线欣赏和体验AR亚运人文、艺术和风景的系统。结果 开发一个亚运文创礼品包装的移动端平台系统,该软件集成了AR识别与三维注册、模型旋转拖拽缩放等操作、亚运人文风景展示和AR游戏体验。把新的方法、技术与包装设计相结合,将亚运“智能、绿色”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实际的产品设计中。结论 AR技术在保留了传统包装的所有优点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消费者对商品内容物的认识与了解,并促进销售。此外,将AR技术应用于亚运文化礼品的创新表达,对建立城市品牌文化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波  林卫国 《包装工程》2018,39(24):328-333
目的 通过提炼历史文化、结合现代设计语言、代入文化符号,将航空元素融入现代纪念品中,打造航空文化纪念品的本土特色,丰富本土纪念品的创意品种,促进文化消费,带动其他相关文化创意产品行业的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查找、资料分析、符号提取、归纳融合、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提炼总结航空相关元素,梳理文化纪念品的现状与发展,将航空元素代入其中,使其兼有航空符号的外形特征,同时具备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形成特色的航空文化产品。结论 提升文化纪念品的设计内涵,需要找到相关的文化元素与媒介体,文化元素与媒介体之间的衔接方法利用了直接描绘式、媒介印刷式、产品模化式与融合式方法,选择产品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形成独特文化纪念产品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