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代用碱在亚麻织物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探讨了堆置时间、轧余率、代用碱用量、NaCl用量等因素对亚麻织物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亚麻织物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的优化工艺:代碱剂0.9 g/L,轧余率80%,NaCl 20 g/L,堆置时间10 h. 相似文献
2.
固色代用碱在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讨论了固色代用碱在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中的应用,分析了碱剂用量、硫酸钠用量、堆置时间和堆置温度等对固色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较合理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节省染料、减少污染,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本文介绍在德国BABCOCK冷轧堆设备上,采用CIBACRON-W型活性染料,对亚麻织物活性染料冷轧堆进行探讨,介绍了三种颜色的染料配方和工艺条件,测试了各个颜色的牢度。并对冷轧堆工艺与传统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颜色的配方和工艺条件是可行的,对实际生产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亚麻织物的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丽华实活性染料对亚麻织物进行冷轧堆染色,并对染色工艺进行探讨。在对染料固色率的影响因素(碱剂用量、堆置时间、堆置温度、促染剂用量、轧余率)进行单一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亚麻织物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的优化工艺,即染料用量5g/L、尿素60g/L、纯碱20g/L、烧碱10mL/L、NaCl40g/L、轧余率80%,堆置温度25℃,时间4.5h。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性染料对纯棉织物进行冷轧堆染色,探讨自制代用碱JT、尿素、食盐用量和堆置时间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并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代用碱活性染料冷堆法染色的优化工艺为:代用碱1.5 g/L,尿素10 g/L,食盐20 g/L,堆置时间8 h;代用碱JT染色织物的色光、耐摩擦色牢度与纯碱染色织物相近。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代用碱代替纯碱对棉针织物进行冷轧堆染色。结果表明:代用碱FE-4完全可以代替纯碱,试样可以获得与使用纯碱相当或高于的K/S值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Remazol RGB系列活性染料对平绒织物进行冷轧堆深色染色.探讨了碱剂用量、堆置温度、堆置时间和轧余率对染色牢度、K/S值和匀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绒织物冷轧堆深色染色的优化工艺为:烧碱与硅酸钠的混合碱剂(烧碱15 g/L、硅酸钠70g/L),堆置时间12 h,堆置温度20℃,轧余率80%.采用该工艺染色的织物固色率高,匀染性好,各项色牢度优良.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特宽幅织物用Remazol活性染料冷轧堆法染深色的工艺和设备特点。染色成品色差小,色泽丰满,给色深度可以达到直接染料的水平,弥补了国产活杂料冷轧堆法不易获得深色及较主染色牢度的不足,从而使活性染料有望替人禁用的直接、硫化、冰染而染制深以。 相似文献
9.
10.
探讨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采用微波炉快速仿样时,微波炉处理时间和微波炉仿样工艺对仿样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碱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和浸轧温度对浸轧液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快速仿样微波炉的选择、校正,微波炉处理用容器的选择及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将新型冷染固色碱DA-GS 720替代传统的水玻璃+烧碱固色碱,用于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中,并测试DA-GS 720质量浓度与pH值的关系,最佳用量,染液稳定性,以及对固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采用固色碱剂DA-GS 720染液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固着率高。 相似文献
13.
14.
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小样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微波炉法、水浴恒温法进行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仿样试验,并与室温堆置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炉法仿样色差较大;50℃或60℃水浴恒温堆置1~2h,其仿样的亮度、色相等与室温堆置法的试样一致,色差△ECMC〈0.8,颜色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灯芯绒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体讨论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及其工艺条件,如温度、时间和助剂的用量等,提出冷轧堆染色工艺注意事项,确定冷轧堆染色工艺最佳堆置温度(25~30℃)和时间(12h左右)。 相似文献
16.
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是目前活性染料染色方法中最具节能减排优势的染色工艺,但是,由于使用泡花碱和烧碱等作固色碱剂,染液的稳定性差,在实际生产中容易形成硅垢,造成染色一次成功率低。通过分析冷轧堆染色机理,开发染液稳定性良好的固色碱剂,有效解决了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生产实践表明,在冷轧堆染色中固色碱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活性染料染液的稳定性,提高染色一次成功率,并且产品的色牢度高、色差小。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模拟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时的织物接缝色条的产生过程,分析了色条产生的主要原因,认为是织物堆置过程中缝头部位与普通部位发生了染液的迁移。采用控制带液率,改变织物缝头部位的带液率分布,使用防泳移剂和垫用塑料薄膜等方法,以改善织物接头处色条压痕。试验结果表明,堆置前,通过短时间的晾置,可改变织物缝头部位与织物普通部位的带液率差值,明显改善色条的情况,同时不会影响织物的颜色深度和固色率。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活性染料Drimarene浓度对府绸、纱卡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缝头色条的影响.采用以碱液为展开剂的纸层析法,比较了颜色相近但染料结构不同的Drimarene藏青HF-GN和Argazol N/Blue CB-2G的迁移性能,分析了染料之间色条差异的基本原因.利用浸压染液后透风的方法,进行了减轻色条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纱卡或府绸织物,在轧余率为70%、温度30℃和湿度90%条件下,透风4~5 min,缝头色条色差值可降低到0.3~0.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