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谷宇欣 《中国油脂》2021,46(4):80-83
建立一种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花生油掺伪检测方法。以纯花生油和掺伪4种常见植物油的花生油为研究对象,将三维荧光光谱图处理转化为灰度图,利用Zernike图像矩直接提取三维荧光光谱灰度图的特征信息,得到的特征信息数据通过Xgboost算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算法分别建立定性和定量掺伪判别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Xgboost算法可以有效地对掺伪的花生油进行鉴别,并准确解析其掺伪具体成分;GRNN算法可定量预测花生油掺伪含量,各检出限分别为掺伪大豆油0.2%、掺伪菜籽油1.5%、掺伪玉米油1.0%、掺伪葵花籽油0.5%。因此,该方法可对花生油掺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国内缺乏快速鉴别花生油掺伪鉴别技术的现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纯花生油掺伪快速鉴别方法.实验分别配制了掺入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调和油的4类掺伪花生油样品共40个,纯花生油样品5个,采集样品近红外全谱,通过支持向量机技术建立纯花生油掺伪鉴别模型.结果表明,选取径向基函数为支持向量机核函数,通过网格搜索和k折校...  相似文献   

3.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判别芝麻油掺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丹 《食品工程》2011,(2):40-43
研究了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准确判别芝麻油有无掺伪的方法。主要利用近红外光谱和主成分分析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了纯芝麻油、纯大豆油、掺有大豆油的掺伪芝麻油的判别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将83个校正集样品的10个主成分数据作为BP网络输入变量,建立的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判别模型对26个测试集样品的判别率为96.15%,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纯芝麻油、纯大豆油、掺伪芝麻油具有很好的判别分类作用,该方法能有效判别芝麻油有无掺伪大豆油。  相似文献   

4.
基于特征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油酸以及不同等价碳数甘油三酯的含量等14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建立油茶籽油掺伪棕榈油、葵花籽油、米糠油、大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的掺伪鉴别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都能完全准确识别掺伪20%及以上的掺伪油脂的掺伪量和种类,判别准确率为96. 22%。研究表明基于植物油在特征脂肪酸和不同等价碳数甘油三酯的含量的差异,运用PCA建立的掺伪鉴别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将气质联用技术与相关性分析、显著性分析、线性回归方程等方法紧密结合,通过对建立的纯茶籽油中掺入单一油脂(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的掺伪模型的研究,建立了茶籽油掺伪单一油脂的一元回归方程组。结果显示:在茶籽油掺伪检测中,只需将相应脂肪酸含量检出后代入所得方程,便可直观的显示出茶籽油掺伪类型及含量,是一种较为简洁、直观的分析方法,该研究运用数学的方法为茶籽油掺伪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希望通过"科技兴检"为规范茶籽油市场、监控茶籽油品质、保护消费者利益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掺伪稻米油进行准确快速定性检测,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稻米油、棕榈油、菜籽油、棉籽油、大豆油等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对稻米油进行模拟掺伪,测定不同掺伪率下的脂肪酸含量变化,采用判别分析检测掺伪油脂种类。结果表明,纯植物油的判别准确率为100%,掺伪油判别准确率为91.7%;稻米油中掺棕榈油9%以上、掺菜籽油2%以上、掺棉籽油20%以上、掺大豆油6%以上均能正确判别。  相似文献   

7.
该实验采用近红外光谱与气相色谱相结合,通过对特征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开展快速鉴别花生油掺伪的研究。以花生油中掺入不同比例菜籽油、棉籽油及大豆油作为掺伪样品,气相色谱法测得掺伪油样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酸5种特征脂肪酸含量,使用近红外光谱测定其R—H基团在1 170、1 205、1 395、1 415 nm特征峰波长的变化,利用Unscrambler 10.4软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对脂肪酸含量与近红外光谱图峰位相拟合,建立一元回归线性方程。结果表明,掺伪花生油5种特征脂肪酸均有响应,棕榈酸对应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较好,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97,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014、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018。通过多种花生油进行验证,预测模型准确,对快速无损检测花生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花生油掺伪的定性和定量鉴别方法,采集花生油中分别掺伪0~90%大豆油、棕榈油和棉籽油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图,结合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花生油掺伪的定性鉴别和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定性鉴别中,对花生油中分别掺入大豆油、棕榈油和棉籽油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分别达到了100%、96.1%和85.3%。在定量分析中,对MPLS法建立的花生油二元掺伪定标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掺入大豆油、棉籽油和棕榈油的预测相关系数R_p~2分别为0.998、0.997和0.995,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2.33%、3.04%和3.83%,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3.542、2.642和2.581,说明这三种掺假花生油所建立的最优定标模型的预测精度高,其中花生油中掺入大豆油的预测精度最高,检测花生油中掺入棉籽油与棕榈油的最低掺假量为3%。为花生油二元掺伪模式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纯茶油中掺伪不同比例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中任意两种植物油脂来建立茶油掺伪模型,通过气质联用技术测得各样品脂肪酸的含量,并通过相关性、显著性分析来筛选出合适的标志性脂肪酸建立茶油掺伪的多元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某些脂肪酸含量在茶油掺伪模型中变化显著,且与茶油掺伪模型间具有高的相关性,选取该部分脂肪酸建立的相应回归模型方程的相关系数(R~2值)均较高,说明本实验获得的回归方程模型真实、可靠。研究结果可以为茶油的产品质量监控和掺假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RID测定青海省亚麻籽油甘三酯组成,并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及判别分析对亚麻籽油进行掺伪识别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油中共检测出8种甘三酯,其中主要甘三酯为OLnLn(22.82%)、LnLnLn(20.40%)、OLnO(14.81%)、OLLn(13.59%);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构建亚麻籽油甘三酯标准指纹图谱以鉴定亚麻籽油中掺入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10%、20%、30%、40%、50%)的掺伪样品,当掺入植物油质量分数达10%以上时,可以准确判别纯亚麻籽油和掺伪亚麻籽油。为进一步识别亚麻籽油中掺假的植物油种类,对掺伪油样进行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模型适用于亚麻籽油中掺入大豆油质量分数大于10%、掺入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浓度大于20%时的掺伪油种类的识别鉴定。  相似文献   

11.
Frying is one of the oldest cooking procedures and is still among the most popular ones for food prepara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fried foods are consumed often and with pleasure. During frying, part of the oil is absorbed by the food, thereby becoming part of our diet; most interestingly, in the Mediterranean area approximately 50% of total fat intake is provided by cooking fats. Olive oil is the key lipid component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the health‐promoting effects of which have been largely attributed to olive oil intake. Olive oil is unique among vegetable oils due to its desirable lipid profile and some of its minor components. Scientific evidence now indicates that during frying olive oil behavior is usually equal or superior to that of refined vegetable oils. Herein, an overview of virgin olive oil performance under frying is give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fate of olive oil microconstituents. The compositional changes of foods fried in olive oil are also review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2.
食用植物油掺入矿物油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叙述食用植物油掺(混)入矿物油食用后对人体的危害,所引发的食物中毒案例以及对矿物油的鉴别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食用油中掺入非食用油的鉴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较系统地介绍了食用植物油中掺入矿物油、桐油、大麻籽油、蓖麻油、巴豆油、青油、亚麻仁油等7种非食用油、矿物油的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对食用植物油中掺伪成分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于回收泄漏石油的非织造吸油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油泄漏破坏自然环境 ,危害公众健康 ,污染饮用水且扰乱经济。用吸油物质来机械回收泄漏区域的石油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的主要措施之一。非织造吸油材料具有微小孔隙且强度高 ,能在某些恶劣条件下使用。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完整性能降低使用成本和回收成本。新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结合将带领新产品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油脂精炼技术中脱胶、碱炼、脱色、脱臭、脱蜡等工艺,并对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用米糠油制取生物柴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用米糠油为原较,甲醇作酯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取生物柴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降脂植物油——胡麻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胡麻油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作用机理及降脂效果,并提出了提高胡麻油中α-亚麻酸含量的有效途径及人体适宜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料取油的酶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对植物细胞有降解作用的酶处理取油前的植物油料是一种有效的油料预处理方法,它不仅可以增加油的得率,而且还具有其它一些优点,因此,在国际上已有不少研究和应用。本文就酶预处理法提取植物油的作用原理、工艺流程和控制因素,以及酶预处理法的作用效果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9.
DHA藻油在花生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0.2%、0.7%、16%、20% DHA(来源于DHA藻油,DHA含量按35%计)净含量的花生油的保质期;考察了20% DHA净含量的花生油在低温烹调条件下DHA的稳定性以及感官品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DHA藻油的花生油在62℃条件下放置28d后,过氧化值仍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且未出现哈败及藻味;与未加热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制备适应不同储存温度的豆油-棕榈液油调和油,以大豆油与不同熔点棕榈液油为原料,采用冷藏试验方法优化抑晶剂种类、用量和调和油配方。结果表明,羟基硬脂精是效果最佳的抑晶剂,其最佳添加量为0.025%;调和油1(豆油70%+10℃棕榈油30% +羟基硬脂精0.025%)在0℃环境下储存可保持16h以上澄清透亮,在5℃条件可保持72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2(豆油70%+18℃棕榈油30%+羟基硬脂精0.025%)在10℃环境下可保持30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3(豆油60%+18℃棕榈油40%+羟基硬脂精0.025%)在15℃环境下可保持20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4(豆油60%+24℃棕榈油40%+羟基硬脂精0.025%)在20℃环境下可保持10h以上澄清透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