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提高樟芝菌丝体胞内多糖的提取率,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樟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中的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模型并进了验证.通过研究可知:当提取时间为4.7h、液固比46倍、提取温度76.8℃时,樟芝菌丝体胞内多糖提取率的理论值为8.8%.并通过试验验证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2.
对樟芝真菌菌体及胞外多糖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基于Logi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同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拟合良好,模型正确地反应了樟芝真菌菌体及胞外多糖的发酵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乙醇浓度、醇沉时间、醇沉温度、pH值对樟芝多糖的提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正交试验分析表明,优化组合提取条件中乙醇浓度影响极显著,醇沉时间、醇沉温度影响显著,适宜于樟芝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5%、醇沉温度4℃、醇沉时间10h,pH值为8.0.此条件下樟芝多糖提取量为16.32g/L.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樟芝液态发酵胞外多糖产量,本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对11种氮源和5种碳源进行初选,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显著影响胞外多糖产量的因素,最后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胞外多糖的产量。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60 g/L、酵母浸粉16 g/L、维生素B1 1 g/L、KH2PO4 0.75 g/L、MgSO4·7H2O 0.77 g/L、初始pH=5.0、装液量120 mL/500 mL、接种量18%、27 ℃、10 d、100 r/min。该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为1.23 g/L,较优化前提升了71%。优化后多糖产量有大幅提高,可为后续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樟芝多糖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浓度、剪切力、加热时间p、H值、冻融变化、盐离子浓度等对樟芝多糖黏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樟芝多糖溶液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假塑性";多糖的黏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最佳溶解温度为40℃,加热时间以0.75 h为宜;pH、冻融变化、NaCl、蔗糖、柠檬酸对樟芝多糖溶液的黏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樟芝真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麸皮、蛋白胨、MgSO4·7H2O、VB1、葡萄糖、酵母膏、KH2PO4。7种为影响樟芝真菌液体培养的影响因素,分别以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为目的产物进行L18(3^7)正交试验,综合以胞外多糖和菌丝体为目的产物进行樟芝真菌液体培养的正交试验分析后得出,樟芝真菌液体培养时的适宜培养基为:麸皮40g/L、葡萄糖25g/L、蛋白胨4g/L、MgSO4·7H2O 0.4g/L、酵母膏2.0g/L、KH2PO4 0.6g/L、VB10.01g/L。  相似文献   

7.
孙金旭 《中国酿造》2012,31(1):105-107
通过深层发酵法,对比研究了连续、分批、补料分批3种培养方式对樟芝真菌菌体,胞内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补料分批相对于连续培养,菌体最大产量提高5.51%,胞内多糖最大产量提高11.25%。胞外多糖最大产量提高21.70%,补料分批培养优于连续培养和分批培养。  相似文献   

8.
药用真菌樟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及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华  周堃  贾薇  张劲松  潘迎捷 《食品科学》2007,28(6):243-245
本实验对樟芝菌丝体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取时间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0,温度90℃,时间2h,多糖提取率为10%。结合动物体外实验进行了免疫活性研究,确定6号样品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樟芝真菌深层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氧浓度直接影响樟芝真菌菌体生长和产多糖情况.通过调节转速和通气量,将溶氧浓度控制为15%~20%,菌丝体生长较快,还原糖消耗速率和菌体得率明显提高,菌丝体产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7.48g/L和19.20g/L.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SAS8.0软件,对樟芝真菌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首先利用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樟芝真菌发酵的3个主要因素,即接种量、培养温度和葡萄糖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量与樟芝菌体产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优化主要发酵条件,接种量15%、培养温度26.1℃、葡萄糖添加量3.9%。经培养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此优化条件下樟芝菌体产量可达到7.06 g/L。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樟芝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樟芝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樟芝多糖提取方法的二次多项 数学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探讨了浸热温度、漫提时间、水料比3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时间和水料比显著影响樟芝多糖的提取效果,优化的樟芝多糖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120℃,浸提时间110.4min,水料比11.89.  相似文献   

12.
微波技术提取茶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聂少平  谢明勇  罗珍 《食品科学》2005,26(11):103-107
为了保持茶多糖的生物活性,提高得率,采用微波技术提取茶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用该法提取的茶多糖含量由蒽酮.硫酸法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1:15,在微波强度为100%的条件下提取75s。通过与其它提取方法比较,微波提取方法时间短,得率高,是茶多糖提取的一种优选方法。同时,通过对α-淀粉酶酶活抑制效果试验可以看出,微波对茶多糖抑制α-淀粉酶酶活的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提取胖大海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为提取溶剂,胖大海为原料,探讨了微波辅助提取胖大海多糖的优化工艺。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微波提取条件,即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和料水比对胖大海多糖的得率和含量的影响,从而确定较佳提取工艺条件:微波功率450W~480W、微波处理时间7min~8min和料水比1∶65。与传统的直接加热浸提法比较,此方法不仅大大缩短提取时间,而且胖大海多糖的得率和含量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先用微波对灵芝进行预处理,改变灵芝的组织结构,然后用碱溶液提取灵芝中的灵芝多糖,并与传统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润湿时间、乙醇用量、乙醇浓度、微波功率以及微波辐射时间对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优化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润湿时间60 min、乙醇用量30 mL、乙醇浓度70%、微波功率700 W、微波辐射时间70 s。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提取法的提取时间比传统方法缩短40%,灵芝多糖的提取率提高34.2%。  相似文献   

15.
齐善厚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2):1672-1674
利用醇沉法和超滤法分离提取经发酵后的樟芝胞内胞外多糖,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实验检测分离得到的各组分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经超滤分级处理后,樟芝胞内胞外多糖的总得率达18.18%,相对于乙醇沉淀法多糖得率提高了56.99%,显著的提高了樟芝胞内胞外多糖的得率;小鼠实验显示,利用超滤法获得的分子量大于1000 kD、100~1000 kD以及小于100 kD的六个樟芝多糖胞内胞外组分均能显著地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作用,表明,超滤法能显著提高发酵后樟芝胞内胞外多糖提取产量,其操作简单、易行,不损害多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干燥枇杷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微波辅助法提取枇杷叶中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0(g/m L),微波功率为640 W,微波时间为150 s,枇杷叶多糖的提取率为10.350 mg/g。  相似文献   

17.
双酶法提取牛蒡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牛蒡为原料,采用双酶法提取牛蒡多糖,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木瓜蛋白酶和植物水解蛋白酶各2%,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4h,pH8.0,固液比1:15。采用双酶水解后,牛蒡多糖提取率为12.40%。  相似文献   

18.
微波萃取技术在姬松茸多糖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艳荣  单玉玲  刘婷婷  李玉 《食品科学》2006,27(12):267-270
采用微波萃取技术对经过超临界CO2流体脱脂处理的姬松茸进行多糖的提取,经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00W,萃取时间6min,固液比为1:10,物料粒度0.147mm,粗多糖提取率为1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