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莉 《建筑与环境》2009,3(5):173-174
历史旧城区是具有历史传统风貌和特色的住区,承载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历史旧城区往往高密度开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过高,城市环境恶化旧城区里多种复杂系统叠加,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混沌理论的“混沌性”。混沌的历史旧城区往往在灾难面前表现脆弱。本文用混沌理论的“奇异吸引子”概念来说明城市灾难现象,然后从混沌性产生的条件出发反向推导出旧城区更新中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并具体分析说明:因此.混沌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城市更新的重要性,也为目前的历史旧城区抗震、防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有机更新的问题日益严重。分析二者的涵义及内容,以宁德蕉城组团旧城区核心街区为例,剖析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旧城有机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三坊七巷"和"新天地"两种典型的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发展中如何对待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旧城改造中,新建筑的设计往往是一大难题,本文从城市意向的角度阐述了旧城区新建筑设计与旧城意向息息相关,旧城区成功的新建筑需要和旧城区的城市设计结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旧城区好的城市意向是由城市的漫长历史形成的,新建筑设计要分析作品对传统城市意向的影响,成功的新建筑会强化传统的城市意向。  相似文献   

4.
蔚翠荣 《山西建筑》2010,36(23):29-30
以太原市旧城区为例,分析了一个城市保护与更新的矛盾,提出了对于城市保护与更新的探索之路,从而实现城市和历史建筑一起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7,(8)
国内大量旧城住区正处于加速衰落的过程中,面临城市更新的压力和困境。文章以广州西关住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形态学研究理论,在深入解读旧城住区的历史形态特征和演变动因的基础上,从多等级的形态要素逐层进行形态解析,最终综合形成多层级的城市形态区域研究结果;研究住区形态的演变规律和发展模式,建立形态基因的影响评估模型,分析空间适应性变化规律,探讨开发强度评估和形态预测的互动作用关系;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角度探讨旧城住区的保护更新策略及形态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高速发展,旧城区改造、居民搬迁、传统历史文化的流逝日趋激烈,面临旧城区毁灭的危险。如何保护传统历史建筑,进而保护好历史街区、环境乃至整个古城是当今社会建设开发的难题,如何处理好传统保护与城市建设开发已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作者基于保护理念,并结合学习梁思成先生的保护思想,探讨新时期下城市建设开发新观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厦门旧城区中历史建筑"蒋厝、卢厝"为例,探索旧城更新中传统建筑的修缮与保护、传承与再造,从历史变迁、现状分析、技术支持以及政策指引导等方面来研究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的可行性,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实现对老旧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旧城更新、旧城改造成为城市设计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掌握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成为重中之重。城市老城区重点片区的保护和更新的最终目的是在保护的基础上,使得该片区体现城市特色和风貌并得以发展、延续。许多城市在旧城区的更新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城市肌理,盲目的商业开发,使得"千城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基于城市肌理保护的视角对济南老城区的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如何从空间的角度来延续济南老城区的场所精神,进而起到保护济南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新城市主义视角对历史地段住区更新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段的住区更新开发总处于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之中,一边是市场经济下的投资回报,另一边是历史场所的消逝.探索以“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想在历史地段更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试图从历史地段住区改造开发面临的问题、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想的理论及永清片案例探析3个层面来进行诠释,并使其成为解决开发中诸多矛盾的平衡点,保障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希望对现今旧城更新改造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黄薇  盛翀 《规划师》2008,24(5):76-79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旧城区更新与延续中存在的诸如旧城历史风貌保护与居住环境改善,社区社会经济网络维护与房地产开发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这些矛盾不仅影响到旧城区居民的切身利益,还影响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在旧城区的更新与延续中,应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做到既保护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又给后人留下"历史年轮"不断前进的文化印迹.  相似文献   

11.
李可 《山西建筑》2007,33(9):55-57
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生物气候建筑的需要出发,剖析了传统地域建筑中的生物气候性设计手法,指出保护建筑比重建建筑的合理性与重要性,为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山西建筑》2006,32(19):28-29
从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的语言、设计的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对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倡导建筑风格在保持多元化的同时,实现建筑、人、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晶 《山西建筑》2009,35(25):35-36
通过对生态建筑的分析,揭示出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并归纳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标准,指出应更多地关注生态建筑的理论探索和创作设计实践,从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4.
赵艳君 《山西建筑》2006,32(24):26-27
分析了从古典建筑到当代建筑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粹与局限性,介绍了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论述了二者间艺术和审美意识锲合的创作之路,并指出了几种倾向,促成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生态建筑的特征,介绍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准则,分析了现代建筑与生态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重点论述了生态建筑设计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为创造出绿色、环保、低碳的现代建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应湖南大学建筑系邀请,加拿大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亚瑟·埃里克森(Arthur Erickson)于2004年12月13日至15日访问长沙,与湖南大学建筑系进行学术交流.通过此行的讲座和与湖南大学建筑系师生的座谈、学生作业讲评、长沙城市建设论坛等活动,埃里克森阐述了他的建筑观和建筑教育观.他认为,做建筑要抓住构成建筑最基本的东西,而不是要追逐稍瞬即逝的潮流或一味强调个人风格,而他的建筑教育观则因建筑教育中由于学生各人背景与特点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所以"没有教,只有学,答案要靠自己通过体验来寻找".  相似文献   

17.
林楠 《山西建筑》2007,33(23):46-47
简要介绍了建筑策划的产生、概念、做建筑策划的目的和它所包含的内容,分析了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及其应用,从而总结出建筑策划对于设计的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吴卉 《福建建筑》2008,(9):23-24
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是相近并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它们之间相互交叉但又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外延和价值性,对它们的正确认识对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和保护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装置性建筑     
陈奕 《山西建筑》2006,32(15):31-32
装置艺术与建筑存在的共通性,使建筑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装置作品,装置艺术对建筑的渗透,使建筑表现出观念泛化、材料异化、多感官体验和互动参与的“装置性”特点,提出了一种更为自由的,不受形式主义艺术规律限制的新建筑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还原的建筑     
崔彤 《建筑创作》2006,(3):52-65
还原的建筑是以一种回归的态度、还原的方法探究中国技艺现代技术的相关性,并致力于感觉性空间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