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湿法炼锌除铁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了湿法炼锌生产实践中几种主要除铁主所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了磷酸盐除铁新工艺的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磷酸盐除铁的影响因素,介绍了磷酸盐除铁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湿法炼锌生产实践中几种主要除铁方法及所存在的问题 ,着重阐述了磷酸盐除铁新工艺的机理 ,从理论上分析了磷酸盐除铁的影响因素。介绍了磷酸盐除铁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5.
镍锌铁氧体粉体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共沉淀法合成镍锌铁氧体粉料,在测定镍锌铁碳酸盐及氢氧化物溶解度曲线基础上研究共沉淀时各种因素对粉体组成及质量的确定了制备镍锌铁氧体共沉粉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7.
8.
9.
Mn~(2+),Yb~(3+)共掺硼硅酸锌玻璃的长余辉性能与陷阱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Mn2+,Yb3+共掺的硼硅酸锌长余辉玻璃。通过荧光发射光谱、余辉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及热释光谱对材料的发光性能、结构、陷阱分布进行了表征,重点通过余辉衰减曲线和热释光谱分析了Yb3+掺杂浓度的变化对材料余辉性能和陷阱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ZBSMY玻璃的余辉发射源自于Mn2+的4T1(4G)→6A1g(6S)跃迁;共掺离子Yb3+按0.1%(摩尔分数)掺杂时,余辉性能最佳,陷阱的拟合深度分别0.79和1.04 eV,且浅陷阱浓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11.
以β-萘酚,亚硝酸钠为原料系统研究了α-亚硝基-β-萘酚在冰乙酸溶液中的合成工艺。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值、物料比例对合成α-亚硝基-β-萘酚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其合成产率可达95.15%。进行了α-亚硝基-β-萘酚沉淀分离硫酸锌溶液(中浸上清)中钴的条件和优化试验,对药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范围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α-亚硝基-β-萘酚沉钴的最佳反应条件。采用该工艺可将硫酸锌溶液中的钴含量降至0.2 mg/L。 相似文献
12.
用燃烧合成法制备纳米氧化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尿素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为燃料,以硝酸锌为锌源和氧化剂,采用燃烧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由于反应物吸水,直接将它们混合就可以得到均匀的浆状先驱物;这种先驱物可以在电炉上加热点燃,得到蓬松的泡沫状纳米氧化锌。探讨了燃料和氧化剂配比对反应的影响,发现燃料过剩是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必备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以及比表面分析等方法对所制得的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燃烧法可以制备纳米氧化锌,具有简单,快速,便宜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采用化学沉淀法对废水中低浓度锌进行处理,以氧化钙为沉锌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主要考察了氧化钙用量、温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钙用量为1.25 g/L,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1 h时效果最佳,可以将废水中的Zn2+浓度降低到0.37mg/L以下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Zhongwei Zhao Shuang Long Ailiang Chen Guangsheng Huo Honggui Li Xijun Jia Xingyu Chen 《Hydrometallurgy》2009,99(3-4):255-258
A process was developed for extracting zinc from refractory zinc silicate (hemimorphite) by mechano-chemical leaching in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with calcium oxide added to inhibit the leaching of silica. The effects of mechanical activation, calcium oxide dosage, temperature, leaching time, liquid–solid ratio and sodium hydroxide concen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dissolution of silica was considerably inhibited by adding CaO, but zinc extraction was almost unchanged.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in 4.5 mol/L NaOH and twice the stoichiometric CaO at 383 K, the dissolution of Zn and SiO2 were 93.6% and 7.3%, respectively, after 1 h using a liquid–solid ratio (L/S) of 10:1. 相似文献